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117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液冷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设备侧组冷塔侧组件以及补液管路,设备侧组件的第一进液管路的一端、第一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第一进液管路设有第一水泵,第一进液管路的另一端、第一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通服务器;冷塔侧组件的第二进液管路的一端、第二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第二进液管路设有第二水泵,第二进液管路的另一端、第二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冷塔;补液管路上设有水箱、第三水泵,补液管路与第一进液管路连通。由此利用外循环回路的冷量对内循环回路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对服务器的降温。对服务器的降温。对服务器的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领域,尤其是涉及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数据中心水冷机组普遍采用压缩机和换热器,成本高昂,控制复杂。目前市场上水冷机组为了适合南北方冬季天气,普遍用水加乙二醇混合液来做冷却液,乙二醇对人体有毒性,成本高。这种混合冷却液导热性比水低,同样的换热量需要更大规格的换热机组来冷却设备。
[0003]市场上的水冷机组普遍水冷机组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水冷管道内冷却液温度相应变化,造成管道内部压力变化。市场上的水冷机组,很多无法保证设备冷却后温度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换热机组。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设备侧组冷塔侧组件以及补液管路,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内部流道和第二内部流道;所述设备侧组件包括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一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通服务器的液冷元件,以与服务器组成内循环回路;所述冷塔侧组件包括第二进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进液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冷塔,以与冷塔组成外循环回路;所述补液管路上设有水箱、第三水泵,所述补液管路在第二水泵的进水侧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连通。
[0006]由此,设备侧组件能够连通服务器的液冷元件与板式换热器,以将服务器的液冷元件内的高温流体输送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内部流道,冷塔侧组件能够连通冷塔与板式换热器,以将冷塔内的低温流体输送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内部流道内,进而利用外循环回路的冷量对内循环回路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对服务器的降温。进一步地,设置独立于内循环回路和外循环回路的补液管路,以对液态介质温度较高的内循环回路进行补液,同时不会影像内循环回路、外循环回路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器,所述第一出液管路和所述水箱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电加热器。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比例积分三通阀,所述比例积分三通阀的两个接口连接到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且另一个接口通过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上、所述水箱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蝶阀。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液管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上均设有排气阀。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调节管路,所述压力调节管路上设有膨胀罐、压力安全阀,所述压力调节管路与所述补液管路汇聚,并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一进液管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液管路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所述水箱处均设有排污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上还设有过滤器。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服务器的液冷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的液冷换热机组、服务器、冷塔,所述服务器包括液冷元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算力芯片,所述液冷元件设置在所述算力芯片的背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液冷元件具有供液体流动的流通通道,所述液冷元件与所述设备侧组件相连,以使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流通通道、第一出液管路形成内循环回路;所述冷塔与所述冷塔侧组件相连,以使形成外循环回路。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换热机组的液压原理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液冷换热机组100,
[0021]板式换热器10,第一内部流道11,第二内部流道12,
[0022]设备侧组件20,第一进液管路21,第一出液管路22,第一水泵23,
[0023]冷塔侧组件30,第二进液管路31,第二出液管路32,第二水泵33,分支管路34,
[0024]补液管路40,水箱41,第三水泵42,
[0025]压力调节管路50,膨胀罐51,压力安全阀52,
[0026]电加热器a,
[0027]温度传感器b,
[0028]比例积分三通阀c,
[0029]过滤器d,
[0030]蝶阀e,
[0031]压力传感器f,
[0032]排污阀g,
[0033]液位传感器h,电磁阀i,截止阀j,止回阀k,排气阀m。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5]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换热机组100。
[00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100包括:板式换热器10、设备侧组件20、冷塔侧组件30以及补液管路40。
[0037]板式换热器10具有第一内部流道11和第二内部流道12。第一内部流道11与第二内部流道12彼此不连通,在两个内部流道内流动的液态介质通过板式换热器10的金属壁体进行热交换。
[0038]设备侧组件20包括第一进液管路21和第一出液管路22,第一进液管路21的一端、第一出液管路2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部流道11的两端相连通,第一进液管路21上设有第一水泵23,所述第一进液管路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22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通服务器的液冷元件,以与服务器组成内循环回路。
[00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液管路21并不仅仅是指一段管,而是指管以及安装在管上的各种液压元器件组成的结构。同理,第一出液管路22以及后述的第二进液管路31、第二出液管路32也不局限于仅仅包括一段管,而是也包括了设置在管上的泵、阀门等元器件。
[0040]由于服务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芯片就会发热,服务器的液冷元件用于对芯片降温,以使芯片能够及时散热,从而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避免因温度过高出现宕机现象。第一水泵23用于将液冷元件内的温度较高的液态介质抽吸到第一进液管路21内,温度较高的液态介质经过板式换热器10的第一内部流道11,与第一流道内温度较低的液态介质进行热交换,被降温后的液态介质从第一出液管路22流回服务器的液冷元件内,继续对芯片进行降温,第一内部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第一内部流道和第二内部流道;设备侧组件,所述设备侧组件包括第一进液管路和第一出液管路,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进液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通服务器的液冷元件,以与服务器组成内循环回路;冷塔侧组件,所述冷塔侧组件包括第二进液管路和第二出液管路,所述第二进液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内部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进液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出液管路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冷塔,以与冷塔组成外循环回路;以及补液管路,所述补液管路上设有水箱、第三水泵,所述补液管路在第二水泵的进水侧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加热器,所述第一出液管路和所述水箱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电加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例积分三通阀,所述比例积分三通阀的两个接口连接到所述第二进液管路,且另一个接口通过分支管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管路、所述第一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长江孙明辉龚君伟李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硅基远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