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1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包括机身和沿机身的两端串列式间隔设置的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均包括桨叶、桨毂和旋翼轴,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的桨叶之间呈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
,具体涉及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技术介绍

[0002]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地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
[0003]直升机的旋翼在空中飞速旋转时,空气会给旋翼一个反作用力矩,如果不设法平衡掉这个反作用扭矩,直升机就会在空中打转,不能前飞,也无法进行方向操纵。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最受欢迎、最有生命力的直升机是通过加装尾桨以平衡旋翼反作用扭矩的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但是单旋翼带尾桨式直升机的尾桨不产生升力,只产生一定推力或拉力去平衡旋翼的反扭矩并用于改变飞行方向,其结果会白白浪费掉许多功率。此外,尾桨在旋翼和机身尾涡的不良气动环境里工作,其气动效率也比较低;暴露在外的尾桨桨叶也不利于飞行安全,在起飞、着陆和贴地飞行时容易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在军用直升机中,尾桨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5%左右。
[0004]平衡旋翼反作用扭矩的另一种直升机是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然而常规的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传动机构机械结构较复杂,零件数量多,重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前传动系统和后传动系统通过机械刚性连接,前旋翼系统和后旋翼系统振动相互干扰,造成机身振动水平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满足机动性更强,操作更灵活,占用体积更小的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包括机身和沿所述机身的两端串列式间隔设置的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均包括桨叶、桨毂和旋翼轴,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毂的下端分别设置于各自的所述旋翼轴的上端,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毂的上端在各自的所述桨叶的中部与所述桨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叶之间呈90
°
间隔布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俩所述桨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桨叶的旋转直径,但大于所述桨叶的旋转半径。
[0008]优选地,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齿轮、齿盘和轴承,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下端,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盘设置于所述齿轮的侧端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齿盘的中部,所述轴承环套在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外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盘转动连接,所述齿盘通过所述轴承带动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旋转。
[0009]优选地,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
轮和传动轴,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带动所述第二旋翼系统沿着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为结构相同的锥齿轮以保证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第二旋翼系统的转速相同。
[0010]优选地,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齿轮、齿盘和轴承,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盘设置于所述齿轮的侧端并与传动轴相垂直,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齿盘的中部,所述轴承环套在所述传动轴的外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盘转动连接,所述齿盘通过所述轴承带动所述传动轴旋转。
[0011]优选地,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电机和同步带,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环套在传动轴的外部,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传动轴旋转。
[0012]优选地,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传动轴,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带动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旋转,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带动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沿着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为结构相同的锥齿轮以保证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第二旋翼系统的转速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长轴靠近所述第一旋翼系统,所述短轴靠近所述第二旋翼系统,所述长轴和所述短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轴承包括法兰轴套,所述法兰轴套内部设置有单向滚针轴承。
[0015]优选地,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有以下技术效果:俩桨叶在同速旋转时相互错开,旋转中心距离小于桨叶旋转直径,大于桨叶旋转半径,从而使桨叶旋转时避免相互干涉,同时使机身占用体积更小;俩桨毂高度一致,继而使旋翼桨盘水平高度一致,达到机动性更强,操作更灵活的目的;传动系统通过皮带或齿轮连接电机进行动力传递,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减少功率损失。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1、机身;2、第一旋翼系统;3、第二旋翼系统;4、桨叶;5、桨毂;6、旋翼轴;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第三锥齿轮;10、传动轴;11、长轴;12、短轴;13、联轴器;14、电机;15、齿轮;16、齿盘;17、轴承;18、法兰轴套;19、单向滚针轴承;20、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和沿所述机身的两端串列式间隔设置的第一旋翼系统和第二旋翼系统,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均包括桨叶、桨毂和旋翼轴,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毂的下端分别设置于各自的所述旋翼轴的上端,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毂的上端在各自的所述桨叶的中部与所述桨叶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叶之间呈90
°
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和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桨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俩所述桨叶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桨叶的旋转直径,但大于所述桨叶的旋转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齿轮、齿盘和轴承,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下端,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齿盘设置于所述齿轮的侧端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齿盘的中部,所述轴承环套在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外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盘转动连接,所述齿盘通过所述轴承带动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传动轴,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翼系统的所述旋翼轴的下端,带动所述第二旋翼系统沿着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三锥齿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为结构相同的锥齿轮以保证所述第一旋翼系统、第二旋翼系统的转速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列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谋万丹刘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