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88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涉及磷化工技术领域,包括磷矿预处理机构、转筒式烘干机、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水煤浆燃烧机构、助燃空气送风机构以及换热送风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通过提高磷炉尾气的燃烧程度,提升热风温度,并且能够降低最终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增设了水煤浆辅助燃烧供热机构,解决了磷炉尾气供应不稳定造成的原料烘干设备运行受限的不利状况,完成对磷矿的烘干,既有足够的热值,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加热方式存在的不足,提高燃烧和供热效率。提高燃烧和供热效率。提高燃烧和供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磷化工
,具体涉及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黄磷尾气用于原料的烘干一直是黄磷尾气最直接的用途,对设备无特殊要求,一直是黄磷尾气的最大用途。由于黄磷尾气含有磷、硫、砷、氟等杂质及较多水分,不经净化直接作为燃气使用,对结构复杂的热工设备会产生较为的严重腐蚀,虽然磷矿烘干用的转筒式烘干机2的热工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其受热金属构件便于更换,但是这种单一粗放的黄磷尾气利用途径,不仅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以黄磷尾气加热为主,以水煤浆加热为辅,二者产生的热量汇集到磷矿烘干装置中,完成对磷矿的烘干,既有足够的热值,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加热方式存在的不足,提高燃烧和供热效率,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包括磷矿预处理机构1、转筒式烘干机2、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以及换热送风机构6;所述磷矿预处理机构1直接与转筒式烘干机2相连,而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则分别按照各自的路线连接后将热量汇集到热风炉601,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分别与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相连;换热送风机构6将热量送至转筒式烘干机2中;
[0005]所述磷矿预处理机构1包括磷矿石储料仓101、输料管102、振动筛103、落料管104,振动筛103筛分下来的细小颗粒或粉料送至球团烧结设备;而落料管104则延伸至所述转筒式烘干机2圆柱形壳体201内部的高端。
[0006]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包括进气风机501、过滤器502、加压泵503、除湿装置504以及预热装置505,最末端的送风管上设置有分配阀门506,并列连接尾气机构分支管507和水煤浆机构分支管508。
[0007]所述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分为尾气处理和尾气燃烧两部分,其中,尾气处理部分包括引气管301、水封装置302、尾气风机303,水封装置302与引气管301相连,尾气风机303设置在引气管301上,经过水封装置302的黄磷尾气在尾气风机303的作用下沿管道继续输送,连接至水洗塔304,通过设置在塔体内部顶端的喷淋装置进行喷淋洗气,之后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水分离筒305,在气水分离筒305的顶端另一侧连接尾气出气管306,在气水分离筒305的底部连接排水管307;
[0008]尾气燃烧部分包括尾气燃烧器308和燃烧炉309,其中所述尾气燃烧器308包括燃烧头308a、电子点火器308b、气体混合管道308c,燃烧头308a伸入燃烧炉309内部,气体混合管道308c固定于燃烧炉309外壁上,二者同轴连接;电子点火器308b的外端固定在气体混合
管道308c的侧壁上,另一端包裹在燃烧头308a内部;所述气体混合管道308c上分别连接空气进气管308d和尾气进气管308e,尾气进气管308e设置在空气进气管308d的内部,空气进气管308d的一端与气体混合管道308c的侧壁连接,另一端连接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的尾气机构分支管507;所述尾气进气管308e与尾气处理部分相连;所述燃烧炉309包括燃烧间以及热量传递通道,燃烧间顶部设置排烟通道309a;水平热量传递通道设置扰流器309b,具体结构为在燃烧间内部的左右两侧交错设置不完全隔板,隔板上设置若干透气孔。
[0009]所述水煤浆燃烧机构4,包括主燃炉401,主燃炉401底部设有主喷嘴402,在主燃炉401炉壁内侧两边均倾斜向下的副喷嘴403;所述主喷嘴402和副喷嘴403均采用双层管结构,内层为输煤管、外层为空气管,空气管与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的水煤浆机构分支管508相连。
[0010]所述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中的尾气燃烧部分和水煤浆燃烧机构4汇总连接至换热送风机构6,换热送风机构6包括热风炉601,其内设置蓄热耐火球,热风炉601的底部分别设置热风进风管602和换热空气管603,顶部设置热风送风管604,热风进风管602与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和水煤浆燃烧机构4相连,将二者燃烧产生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送至热风炉601中,并将炉内的蓄热耐火球加热升温,存储热量,换热空气管603则根据转筒式烘干机2对热量的需求,往热风炉601内通入空气,空气升温后通过热风送风管604将热量传输到转筒式烘干机2,对磷矿石进行加热烘干。
[0011]所述转筒式烘干机2包括圆柱形壳体201、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高端的进料口202、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低端的出料口203,以及热风进气管204和排气管205;所述圆柱形壳体201倾斜,与水平有夹角,以利于湿物料的输送,物料由高端进入回转的圆柱形壳体201,干燥后的产品由低端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热风进气管204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的高端,排气管205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的低端;热风炉601中的热空气由圆柱形壳体201的高端进入,与物料并流,沿轴向流过筒体。
[0013]优选的,所述热风进气管204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的低端,排气管205设置在圆柱形壳体201的高端;所述热风炉601中的热空气由圆柱形壳体201的低端进入,与物料逆流,沿轴向流过筒体。
[0014]优选的,所述圆柱形壳体201设置有螺旋提升机构,对于那些易结成大块的物料,提升结构将物料提升至回转圆筒顶部,呈瀑布状撒下来,将结成大块的磷矿破碎,加速干燥。
[0015]优选的,在所述排气管205上安装布袋除尘装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通过提高磷炉尾气的燃烧程度,提升热风温度,并且能够降低最终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另外,本技术还增设了水煤浆辅助燃烧供热机构,解决了磷炉尾气供应不稳定造成的原料烘干设备运行受限的不利状况,完成对磷矿的烘干,既有足够的热值,同时也降低了单一加热方式存在的不足,提高燃烧和供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所述黄磷原料烘干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磷矿预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转筒式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尾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水煤浆燃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助燃空气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换热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实施例2所述转筒式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磷矿预处理机构1、磷矿石储料仓101、输料管102、振动筛103、落料管104、转筒式烘干机2、圆柱形壳体201、进料口202、出料口203、热风进气管204、排气管205、黄磷尾气处理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磷矿预处理机构(1)、转筒式烘干机(2)、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以及换热送风机构(6);所述磷矿预处理机构(1)直接与转筒式烘干机(2)相连,而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则分别按照各自的路线连接后将热量汇集到热风炉(601),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分别与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水煤浆燃烧机构(4)相连;换热送风机构(6)将热量送至转筒式烘干机(2)中;所述磷矿预处理机构(1)包括磷矿石储料仓(101)、输料管(102)、振动筛(103)、落料管(104),振动筛(103)筛分下来的细小颗粒或粉料送至球团烧结设备;而落料管(104)则延伸至所述转筒式烘干机(2)圆柱形壳体(201)内部的高端;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包括进气风机(501)、过滤器(502)、加压泵(503)、除湿装置(504)以及预热装置(505),最末端的送风管上设置有分配阀门(506),并列连接尾气机构分支管(507)和水煤浆机构分支管(508);所述黄磷尾气处理及燃烧机构(3)分为尾气处理和尾气燃烧两部分,其中,尾气处理部分包括引气管(301)、水封装置(302)、尾气风机(303),水封装置(302)与引气管(301)相连,尾气风机(303)设置在引气管(301)上,经过水封装置(302)的黄磷尾气在尾气风机(303)的作用下沿管道继续输送,连接至水洗塔(304),通过设置在塔体内部顶端的喷淋装置进行喷淋洗气,之后通过管道连接至气水分离筒(305),在气水分离筒(305)的顶端另一侧连接尾气出气管(306),在气水分离筒(305)的底部连接排水管(307);尾气燃烧部分包括尾气燃烧器(308)和燃烧炉(309),其中所述尾气燃烧器(308)包括燃烧头(308a)、电子点火器(308b)、气体混合管道(308c),燃烧头(308a)伸入燃烧炉(309)内部,气体混合管道(308c)固定于燃烧炉(309)外壁上,二者同轴连接;电子点火器(308b)的外端固定在气体混合管道(308c)的侧壁上,另一端包裹在燃烧头(308a)内部;所述气体混合管道(308c)上分别连接空气进气管(308d)和尾气进气管(308e),尾气进气管(308e)设置在空气进气管(308d)的内部,空气进气管(308d)的一端与气体混合管道(308c)的侧壁连接,另一端连接助燃空气送风机构(5)的尾气机构分支管(507);所述尾气进气管(308e)与尾气处理部分相连;所述燃烧炉(309)包括燃烧间以及热量传递通道,燃烧间顶部设置排烟通道(309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生缪元方张倬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马龙云华磷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