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44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毛圈针织技术领域,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和控制面板,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下盘组件、中盘组件、上盘组件和喂纱组件,所述下盘组件包括大盘、大盘齿轮、下针筒、鞍座、下山角、下盘插片、下织针,所述中盘组件包括中盘底圈、中盘切块、生克圈、中盘山角、中盘支架和生克片,所述上盘组件包括上针盘座、上针盘、上山角座、上山角连接架、选针器、上织针山角、接针山角、复位山角、上织针、接针和提花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能够编织实现纬编双层复合提花工艺组织的功能于底布上,避免毛圈织物的底布出现松垮、变形的问题。变形的问题。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


[0001]本技术涉及毛圈针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消费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服装、织物面料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自古就是纺织大国,棉花、蚕桑等资源丰富,丝绸、棉布等纺织产品种类繁多。
[0003]现有毛圈编织原理:毛圈组织由底纱和毛圈纱构成,底纱形成纬编组织,毛圈啥形成毛圈线圈的同时,与底纱一起形成纬编组织。这种结构的底布只有单纱编织,使得布面松垮、易变形,底纹工艺组织单一,在家纺产品应用时,大多需要再利用胶水复合一层其他织物来减少上述弊端。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尚无在毛圈织物的纬编底布上实现编织形成纬编双层复合工艺组织的针织面料,且外侧底布具有经提花工艺实现的底纹工艺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能够编织实现纬编双层复合提花工艺组织的功能于底布上,避免毛圈织物的底布出现松垮、变形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控制面板、选针器和喂纱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下盘组件、中盘组件和上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顶部一侧设有中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上方远离所述中盘组件一侧设有上盘组件,所述喂纱组件设于下盘组件上方并与所述上盘组件连接;
[0007]所述下盘组件设有大盘,所述大盘内侧活动连接大盘齿轮,所述大盘齿轮上端固设有下针筒,所述下针筒外侧设有下盘插片,相邻所述下盘插片之间装设有下织针,所述下针筒外侧还设有鞍座,所述鞍座下端通过鞍座底圈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鞍座内侧设有鞍座滑块,所述鞍座滑块内侧装设有下山角,所述下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下织针做纵向往复运动;
[0008]所述中盘组件设有中盘底圈,所述中盘底圈底部通过中盘支架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中盘底圈上设有中盘切块,所述中盘切块上设有中盘山角,所述中盘山角下方设有生克圈,所述生克圈固设于所述下盘插片顶部,所述生克圈上装设有生克片,所述中盘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生克片做横向往复运动;
[0009]所述上盘组件设有上针盘座,所述上针盘座上端固设有上针盘,所述上针盘上方设有上山角座和上山角座连接架,所述选针器固设于所述上山角座连接架上,所述上山角座下端设有上织针山角滑块和上织针山角,所述上山角座连接架下端设有接针山角滑块和接针山角,所述上织针山角、所述接针山角和所述上针盘之间分别设有的上织针和接针,所述接针外侧与所述上织针连接,内侧活动连接有提花片,所述提花片上端与所述选针器连接,所述提花片内侧设有复位山角。
[0010]优选的,所述复位山角为L型结构,竖直边外侧面上设有复位轨道槽,所述复位轨道槽上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外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竖直槽孔结构;
[0011]所述提花片内侧设有与所述复位轨道槽相适配的提花片基部,所述提花片基部上端垂直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提花片导向部,所述提花片外侧设有摆槽,所述提花片外侧上端设有与所述选针器连接的选针针脚。
[0012]优选的,所述上织针内侧设有上织针连接部,所述上织针连接部具有凹凸卡槽结构,外侧设有针钩,所述上织针上端设有与所述上织针山角连接的上织针针脚;
[0013]所述接针外侧设有与所述上织针连接部相适配的接针连接部,所述接针内侧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摆槽的接针插接部,所述接针上端设有与所述接针山角连接的接针针脚。
[0014]优选的,所述接针连接部拼接于所述上织针连接部下端。
[0015]优选的,所述接针下端边沿为倾斜边结构,靠近所述提花片一侧的下边沿高于靠近所述上织针一侧的下边沿。
[0016]优选的,所述生克片一侧设有成圈槽,所述成圈槽下方设有推纱槽,所述生克片上还设生克片针脚。
[0017]有益效果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19]本技术在上盘组件利用上织针山角和上织针、下盘组件利用下织针与下山角的配合,能够分别单独进行单面布的纬编编织,且上盘组件中的选针器配合提花选针结构进行纹理图案的编织,同步的,下织针搭配中盘组件的生克片能够进行毛圈纱的成圈操作,最后上织针和下织针做出半针配合能够将上盘组件编织后的布料和下盘编织后的布料进行复合连接形成正面为毛圈,背面为具有纹理的单面布的新型布料,使得单面毛圈布的背面纹理更加美观,不必额外进行复合布料,工艺简化,毛圈纱、下盘组件编织的底纱以及上盘组件编织的底纱,三者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避免现有布料松垮、易变形的问题;本技术采用新型提花片结构,在选针器和复位山角的配合下,能够进行纵向位移,代替传统提花片的摆动位移,本技术的提花片运动路径更加稳定可靠及精确。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单面提花毛圈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单面提花毛圈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选针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生克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底布纱线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2中毛圈纱线的成圈示意图。
[0026]图中标注:1

下盘组件;11

大盘;12

大盘齿轮;13

下针筒;14

鞍座;141

鞍座底圈;142

鞍座滑块;15

下山角;16

下盘插片;2

中盘组件;21

中盘底圈;22

中盘切块;23

生克圈;24

中盘山角;25

中盘支架;3

上盘组件;31

上针盘座;32

上针盘;321

上盘插片;33

上山角座;34

上三角座连接架;35

选针器;36

上织针山角;361

上织针山角滑块;37

接针山角;371

接针山角滑块;38

复位山角;381

复位轨道槽;382

导向槽;39

压板;4


织针;5

生克片;51

成圈槽;52

推纱槽;53

生克片针脚;6

上织针;61

上织针连接部;62

上织针针脚;63

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件、控制面板、选针器和喂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下盘组件、中盘组件和上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顶部一侧设有中盘组件,所述下盘组件上方远离所述中盘组件一侧设有上盘组件,所述喂纱组件设于下盘组件上方并与所述上盘组件连接;所述下盘组件设有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大盘,所述大盘内侧活动连接大盘齿轮,所述大盘齿轮上端固设有下针筒,所述下针筒外侧设有下盘插片,相邻所述下盘插片之间装设有下织针,所述下针筒外侧还设有鞍座,所述鞍座下端通过鞍座底圈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鞍座内侧设有鞍座滑块,所述鞍座滑块内侧装设有下山角,所述下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下织针做纵向往复运动;所述中盘组件设有中盘底圈,所述中盘底圈底部通过中盘支架与所述大盘连接,所述中盘底圈上设有中盘切块,所述中盘切块上设有中盘山角,所述中盘山角下方设有生克圈,所述生克圈固设于所述下盘插片顶部,所述生克圈上装设有生克片,所述中盘山角上的轨道槽能够驱动所述生克片做横向往复运动;所述上盘组件设有与所述机架连接的上针盘座,所述上针盘座上端固设有上针盘,所述上针盘上方设有上山角座和上山角座连接架,所述选针器固设于所述上山角座连接架上,所述上山角座下端设有上织针山角滑块和上织针山角,所述上山角座连接架下端设有接针山角滑块和接针山角,所述上织针山角、所述接针山角和所述上针盘之间分别设有的上织针和接针,所述接针外侧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财周刚李文吕韩涛曾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领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