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43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制盖梁上相应位置标记第一基准线;在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所述四个面标记第二基准线;调整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的垂直度和间距;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顶端安放至少三个调节垫块,并对所述至少三个调节垫块进行调平;将所述预制盖梁移动到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方,所述预制立柱的所述预留钢筋全部插入所述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内;将定位器对准所述第二基准线,调整所述预制盖梁的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定位器对准,从而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对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预制盖梁难以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调平和调正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预制盖梁拼接调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预制盖梁拼接施工技术可以显著缩短建设工期以及减少施工占道时间,同时,具备施工质量高、安全风险低以及环保等优点。因此,预制盖梁拼接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但是,在预制盖梁与预制立柱的拼接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预制盖梁难以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调平和调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在桥梁预制盖梁和已安装完成的预制立柱进行拼接过程中,预制盖梁存在不能调整平衡且调正的拼接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包括:S10:在预制盖梁上相应位置标记第一基准线;S20:对已安装的预制立柱周向四个面进行复测,以在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所述四个面标记第二基准线;S30:调整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的垂直度和间距;S40: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顶端安放至少三个调节垫块,并对所述至少三个调节垫块进行调平;S50:将所述预制盖梁移动到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方,所述预制立柱的所述预留钢筋全部插入所述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内;S60:将定位器对准所述第二基准线,调整所述预制盖梁的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定位器对准,从而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对准。
[000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预制盖梁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拼接过程的调平和调正的技术效果。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具体包括:S11:在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所需要的配合距离,进行标记;S12:在所述标记位置用墨线标弹上第一基准线。
[000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第一基准线在预制盖梁的位置,方便根据第一基准线进行拼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1具体步骤包括:S13:所述预制盖梁横断面底部进行测量套筒的中心位置的配合距离,标记第一基准线;S14:所述预制盖梁长度方向上两侧挡板进行测量所需的配合距离,标记第一基准线。
[001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多个位置标记第一基准线,提高拼接位置的精度。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0具体步骤包括:S21:用测量仪进行对需要预制
盖梁拼接调平调正的位置,进行观察拼接在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的位置并确定位置;S22:在所述观察确定的位置,进行标记。
[00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测量仪可以精确确定需要调平调正的位置,提高定位精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0步骤中已安装的预制立柱进行标记的第二基准线使用墨线进行弹印出的标记线。
[001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用墨线进行标记,方便使用,标记的直线比较直,提高直线度。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还包括:S70:使用全站仪观测所述预制盖梁底端的第一基准线和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第二基准线偏差值,进行偏位调整。
[00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减少拼接过程中的偏差值,提高调正的精确度。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还包括:S80:使用全站仪分别观测所述预制盖梁的两侧所述挡板的第一基准线和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第二基准线之间的偏角,调整垫块使所述预制盖梁铅垂大地。
[00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减少拼接过程中的偏差值,提高调平的精确度。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0具体步骤包括:S51:两台吊机将所述预制盖梁同步慢慢起吊;S52:将所述预制盖梁吊到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方;S53:当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全部插入所述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内,分级卸力;S54:盖梁放到位后,每台吊机预留吊力。
[00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吊机的移动方式,可以在拼接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安装,防止在移动过程导致拼接的调平调正位置误差过大,提高拼接效率。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如果吊机不能调整到位,在偏差的相反方向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上安装锥形夹片调整,所述锥形夹片最低端厚度与偏差值一样。
[00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吊机不能调整到位时,可以通过锥形夹片来进一步的调整,尽可能的减少拼接过程中的偏差值。
[0023]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4](1)在预制盖梁与预制立柱的拼接施工过程中,实现方便将预制盖梁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进行调平和调正的技术效果。
[0025](2)预制盖梁与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之间精确拼接,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盖梁200和已安装的预制立柱100拼接示意图。
[0027]图2为预制盖梁200和已安装的预制立柱100的拼接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3为步骤S1中的主筋定位板12和立柱精度控制底座板13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步骤S2中的钢筋绑扎胎架105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步骤S2中的钢筋组件110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步骤S2中的钢筋骨架120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步骤S2中的第一预制侧模板30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步骤S3中的第一预制模板结构34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步骤S3中的第二预制模板结构35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2中的步骤S1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0中的步骤S11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2中的步骤S2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38]图13为图2中的步骤S5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0039]图14为坐浆防护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为图14中的防护件310的结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12为主筋定位板;13为立柱精度控制底座板;30为第一预制侧模板;31为第一浇筑侧;32为第二预制侧模板;33为连接部;34为第一预制模板结构;35为第二预制模板结构;100为已安装的预制立柱;101为第二基准线;102为预留钢筋;105为钢筋绑扎胎;110为钢筋组件;111为钢筋定位底座;112为钢筋定位架;113为胎架;115为灌浆套管;116为钢筋网片;117为保护层垫块;118为支撑组件;120为钢筋骨架;200为预制盖梁;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在预制盖梁上相应位置标记第一基准线;S20:对已安装的预制立柱周向四个面进行复测,以在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所述四个面标记第二基准线;S30:调整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预留钢筋的垂直度和间距;S40: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的顶端安放至少三个调节垫块,并对所述至少三个调节垫块进行调平;S50:将所述预制盖梁移动到所述已安装的预制立柱上方,所述预制立柱的所述预留钢筋全部插入所述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内;S60:将定位器对准所述第二基准线,调整所述预制盖梁的位置,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定位器对准,从而将所述第一基准线与所述第二基准线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具体步骤包括:S11:在预制盖梁的预埋套筒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所需要的配合距离,进行标记;S12:在所述标记位置用墨线标弹上第一基准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具体步骤包括:S13:所述预制盖梁横断面底部进行测量所述预埋套筒的中心位置的配合距离,标记第一基准线;S14:所述预制盖梁长度方向上两侧挡板进行测量所需的配合距离,标记第一基准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拼接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具体步骤包括:S21:用测量仪进行对需要预制盖梁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王彦强李德昆蔡学峰向考宋文明王长银李亮亮郑学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