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027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4~0.11,Si:0.10~0.40,Mn:0.40~1.00,Cr:0.40~1.00,Cu:0.10~0.40,Nb:0.020~0.060,V:0.040~0.100,Ti:0.010~0.025,Al:0.010~0.030,N:0.0060~0.0120,P:≤0.015,S:≤0.005,O:≤0.0060,0.090%≤Nb+V+Ti≤0.170%,6.5≤(V+Ti)/N≤10.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0.30%≤CEV≤0.48%;本发明专利技术翼缘厚度90mm~150mm,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可以很好地满足高层建筑、大型广场、桥梁结构等的重型支撑结构件需求。支撑结构件需求。支撑结构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生产
,具体为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大型场馆、桥梁主塔等建造,对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视,设计采用重型钢结构,而翼缘厚度90mm~150mm的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是其核心支撑构件。
[0003]长期实践表明,热轧H型钢翼缘的综合力学性能弱于腹板,而标准GB/T2975也规定力学性能评价的在翼缘取样,业内通常以热轧H型钢翼缘作为描述对象。采用大厚度坯料轧制薄规格,通过大压下可以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是行业所认同的。但是,采用该方法轧制翼缘厚度90mm~150mm的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则需要远超现有尺寸的超厚、超大坯料,必须投资建设新的连铸设备和轧钢设备,成本巨大、而且坯料的内部和表面质量控制难度极高,很难实现。从可实现性和经济性方面考虑,采用异型坯轧制,从坯料到成品在翼缘厚度方向的压下率为13%~30%,是可以接受的。
[0004]专利文件CN103987866B,采用Ni-Cu-B-V-Ti成分体系异型坯,经加热-粗轧-精轧工序,利用精轧道次间冷却或轧后快速冷却,形成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的室温组织,生产出翼缘厚度100mm~150mm的热轧H型钢,屈服强度级别不低于450MPa;专利文件CN109715842A,采用Nb-V-Ti成分体系(可以添加Cr、Mo、Ni、Cu元素)异型坯,经加热-粗轧-精轧工序,利用精轧道次间冷却或轧后快速冷却,形成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室温组织,生产出翼缘厚度40mm~140mm的热轧H型钢,屈服强度级别不低于450MPa;上述两种方法,分别规定在翼缘厚度1/4处的贝氏体含量不低于60%和铁素体含量不低于60%(晶粒尺寸不大于35μm),但没对翼缘全厚度方向的组织形貌和含量进行调控。如该方法应用于翼缘厚度90mm以上规格产品生产时,厚度方向性能无法保证。
[0005]专利文件CN105586534B、CN103938079B、CN110484822A、CN108893675A,分别采用V、V-Ti、Ni-V-Ti、Ni-Nb-V-Mo成分体系异型坯,经加热-开坯-粗轧-空冷/水冷工序,形成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的室温组织,生产出翼缘厚度45mm以下的热轧H型钢,屈服强度级别355MPa~500MPa,满足-20℃~-40℃低温韧性要求。上述四种方法,没有对芯部的冷却和组织进行调控。在应用于翼缘厚度90mm以上规格产品生产,由于芯部起始冷却温度高、空冷全截面冷却速度低,易析出大尺寸块状铁素体,并呈链状或网状分布,析出相也易聚集粗化,产品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厚度方向性能无法保证,且添加Ni、Mo等元素将增加合金成本。
[0006]专利文件CN105586534B,采用Ni-V-Ti成分体系异型坯,经加热-开坯-粗轧-空冷工序,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的室温组织,生产出翼缘厚度36mm以下的热轧H型钢,屈服强度级别355MPa,具有优良耐低温性能。该方法规定,在粗轧阶段的每道次压下率应不低于20%,对于由异型坯轧制翼缘厚度90mm以上规格产品,是无法达到的,也没有采取增强变形渗透和冷却渗透的措施,产品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厚度方向性能无法保证。
[0007]专利文件CN107964626B和CN 107747043B,前者采用Nb-B成分体系异型坯,经加热-粗轧-精轧-淬火-回火工序,形成回火索氏体+铁素体+弥散分布碳化物的室温组织,后者采用V-Ti-Ni-Mo-Cu-Cr-Al成分体系异型坯,经加热-粗轧-精轧-淬火-离线回火工序,形成回火马氏体组织,可以生产出屈服强度级别500MPa~650MPa的热轧H型钢。上述两种方法针对的是翼缘厚度较薄的产品,需要在全厚度达到快速冷却条件,如该方法应用于翼缘厚度90mm以上规格产品生产,则全厚度无法全部达到淬火临界冷速,不能获得在线或离线热处理所需的原始组织,芯部冷却起始温度高而冷却速度低,不能形成索氏体/马氏体+弥散分布碳化物,产品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厚度方向性能,且添加Ni、Mo元素将增加合金成本。
[0008]综上所述,急需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翼缘厚度90mm~150mm的热轧H型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厚度方向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4~0.11,Si:0.10~0.40,Mn:0.40~1.00,Cr:0.40~1.00,Cu:0.10~0.40,Nb:0.020~0.060,V:0.040~0.100,Ti:0.010~0.025,Al:0.010~0.030,N:0.0060~0.0120,P:≤0.015,S:≤0.005,O:≤0.0060,满足0.090%≤Nb+V+Ti≤0.170%和6.5≤(V+Ti)/N≤10.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30%≤CEV≤0.48%。
[0011]可选的,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4~0.07,Si:0.10~0.30,Mn:0.80~1.00,Cr:0.40~0.90,Cu:0.10~0.25,Nb:0.040~0.060,V:0.040~0.080,Ti:0.010~0.015,Al:0.010~0.020,N:0.0060~0.0100,P:≤0.015,S:≤0.005,O:≤0.0060,满足0.090%≤Nb+V+Ti≤0.130%,6.5≤(V+Ti)/N≤8.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30%≤CEV≤0.43%。
[0012]可选的,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7~0.11,Si:0.30~0.40,Mn:0.40~0.80,Cr:0.90~1.00,Cu:0.25~0.40,Nb:0.020~0.040,V:0.080~0.100,Ti:0.015~0.025,Al:0.020~0.030,N:0.0100~0.0120,P:≤0.015,S:≤0.005,O:≤0.0040,满足0.130%<Nb+V+Ti≤0.170%,8.5≤(V+Ti)/N≤10.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40%≤CEV≤0.48%。
[0013]优选的,H型钢的翼缘距离端部的宽度1/6处、厚度1/4处,显微组织以面积百分比计,包含85%~98%的针状铁素体,剩余组织为贝氏体或残余奥氏体,贝氏体含量不高于2%,其中铁素体晶粒宽度尺寸不大于40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4~0.11,Si:0.10~0.40,Mn:0.40~1.00,Cr:0.40~1.00,Cu:0.10~0.40,Nb:0.020~0.060,V:0.040~0.100,Ti:0.010~0.025,Al:0.010~0.030,N:0.0060~0.0120,P:≤0.015,S:≤0.005,O:≤0.0060,满足0.090%≤Nb+V+Ti≤0.170%和6.5≤(V+Ti)/N≤10.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30%≤CEV≤0.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4~0.07,Si:0.10~0.30,Mn:0.80~1.00,Cr:0.40~0.90,Cu:0.10~0.25,Nb:0.040~0.060,V:0.040~0.080,Ti:0.010~0.015,Al:0.010~0.020,N:0.0060~0.0100,P:≤0.015,S:≤0.005,O:≤0.0060,满足0.090%≤Nb+V+Ti≤0.130%,6.5≤(V+Ti)/N≤8.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30%≤CEV≤0.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厚规格热轧H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7~0.11,Si:0.30~0.40,Mn:0.40~0.80,Cr:0.90~1.00,Cu:0.25~0.40,Nb:0.020~0.040,V:0.080~0.100,Ti:0.015~0.025,Al:0.020~0.030,N:0.0100~0.0120,P:≤0.015,S:≤0.005,O:≤0.0040,满足0.130%<Nb+V+Ti≤0.170%,8.5≤(V+Ti)/N≤10.5,其余为Fe及微量残余元素,根据CEV=C+Mn/6+(Cr+Mo+V)/5+(Ni+Cu)/15计算,化学成分满足0.40%≤CEV≤0.48%。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勐吴保桥吴湄庄邢军汪杰陈辉彦井成黄琦彭林何军委丁朝晖沈千成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