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和冲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98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它包含上模和下模。在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多个外导柱和内导柱连接,分组为落料模具、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和切边模具;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和终拉伸模具,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凸台拉伸组合模具集、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和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含冲压方法,利用分次预拉伸完成凸台的成型且满足凸台根部过渡的参数,同时利用多次挤孔和整形工序,达到喷油器座内孔粗糙度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零件的质量,同时大幅度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创造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和冲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
,特别是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和冲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司新开发高压项目使用350Bar的高压油轨,与其配合的喷油器座,材料厚度为2mm,其制作的难点在于:
[0003]1、需要在已经完成拉伸的底部再拉伸一个外径Φ6.5(0/-0.1)mm、高度5mm的凸台,且凸台至少保证3mm直线段,凸台根部要求R0.3mm过渡。
[0004]2、内孔直径要求Φ9.4
±
0.03mm,拉伸高度16.6mm。
[0005]3、内孔的轴向粗糙度要求在Rzmax6.3,即基本达到镜面效果且内壁不允许有拉丝。
[0006]4、最薄壁厚1.4mm。
[0007]根据以上产品尺寸要求,若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和模具进行生产制作,很难保证零件的质量,生产的过程极其不稳定且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拉伸的过程参数以及模具的结构进行重新设定和优化,确保产品的质量。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包含通过多个外导柱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分组为落料模具、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和切边模具;所述上模锁定在压力机的上工作台面,所述下模锁定在压力机的下工作台面,当所述压力机上下往复运动时,所述上模跟随所述上工作台面运动,所述下模跟随所述下工作台面运动;
[0010]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和终拉伸模具;
[0011]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凸台拉伸组合模具集、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和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所述凸台拉伸组合模具集包含凸台一拉伸模具、凸台二拉伸模具、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和压平模具;所述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的凸模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一拉伸模具的凸模的直径和所述凸台二拉伸模具的凸模的直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包含第一挤孔模具和第二挤孔及整形模具。
[0013]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包含冲孔模具和压凸点模具。
[0014]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中,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包含一拉伸模具、二拉伸模具、三拉伸模具和四拉伸模具;所述终拉伸模具是五拉伸模具;卸料板通过卸料板导柱连接到所述一拉伸模具上。
[0015]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每个模具,都设置有内导柱。
[0016]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每个模具,都采用台阶式结构。
[0017]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各个模具,分别安装在多组子模架上;多组所述子模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连续模。
[0018]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架为四组,其中第一子模架包含所述落料模具,第二子模架包含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集,第三子模架包含所述终拉伸模具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第四子模架包含所述切边模具。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进行喷油器座冲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
[0020]步骤S101、使用所述落料模具完成落料;
[0021]步骤S102、依次使用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对原材料进行多次预拉伸,得到圆柱预拉伸件;
[0022]步骤S103、使用机械手下料,对所述圆柱预拉伸件完成退火后,使用振动盘上料;
[0023]步骤S104、使用所述终拉伸模具完成圆柱体件的加工;
[0024]步骤S105、使用所述凸台一拉伸模具和所述凸台二拉伸模具,在所述圆柱体件的底部,进行两次预拉伸,形成凸台预拉伸件;
[0025]步骤S106、使用所述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一次完成所述凸台的终拉伸和所述凸台的外部整形;
[0026]步骤S107、使用所述压平模具,完成所述凸台外部形状的加工
[0027]步骤S108、依次使用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挤出所述喷油器座内部的空腔;
[0028]步骤S109、依次使用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完成所述喷油器座的底孔冲制和凸点压制;
[0029]步骤S110、使用所述切边模具得到所述喷油器座的成品。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进行喷油器座冲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
[0031]步骤S201、使用所述落料模具完成落料;
[0032]步骤S202、依次使用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对原材料进行多次预拉伸,得到圆柱预拉伸件;
[0033]步骤S203、使用机械手下料,对所述圆柱预拉伸件完成退火后,使用振动盘上料;
[0034]步骤S204、使用所述终拉伸模具完成圆柱体件的加工;
[0035]步骤S205、使用所述凸台一拉伸模具和所述凸台二拉伸模具,在所述圆柱体件的底部,进行两次预拉伸,形成凸台预拉伸件;
[0036]步骤S206、使用所述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一次完成所述凸台的终拉伸和所述凸台的外部整形;
[0037]步骤S207、使用所述压平模具,完成所述凸台外部形状的加工。
[0038]步骤S208、使用所述第一挤孔模具,将喷油器座内部空腔的粗糙度挤到R1范围内;
[0039]步骤S209、使用所述第二挤孔及整形模具,将所述喷油器座内部空腔粗糙度挤到R2范围内;
[0040]步骤S210、依次使用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完成所述凸台的底孔冲制和凸点压制;
[0041]步骤S211、使用所述切边模具得到所述喷油器座的成品。
[0042]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43]1、本专利技术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保证了零件的质量,同时大幅度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创造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44]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工位连续模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45]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工位连续模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46]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工位连续模对应的产品的主视图;
[0047]图4是本专利技术多工位连续模对应的产品的俯视图;
[0048]图5是本专利技术多工位连续模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冲压方法的流程图。
[0049]图中:1-上模,2-下模,3-外导柱,4-内导柱,5-卸料板导柱,6-底孔,7-凸台,8-凸点,9-圆柱体,10-卸料板;
[0050]100-落料模具,200-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300-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400-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包含通过多个外导柱连接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分组为落料模具、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和切边模具;所述上模锁定在压力机的上工作台面,所述下模锁定在压力机的下工作台面,当所述压力机上下往复运动时,所述上模跟随所述上工作台面运动,所述下模跟随所述下工作台面运动;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和终拉伸模具;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包含凸台拉伸组合模具集、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和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所述凸台拉伸组合模具集包含凸台一拉伸模具、凸台二拉伸模具、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和压平模具;所述凸台三拉伸及整形模具的凸模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一拉伸模具的凸模的直径和所述凸台二拉伸模具的凸模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挤孔组合模具集包含第一挤孔模具和第二挤孔及整形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整形组合模具集包含冲孔模具和压凸点模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中,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集包含一拉伸模具、二拉伸模具、三拉伸模具和四拉伸模具;所述终拉伸模具是五拉伸模具;卸料板通过卸料板导柱连接到所述一拉伸模具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每个模具,都设置有内导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每个模具,都采用台阶式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所述切边模具、以及所述主体成型组合模具集和所述凸台成型组合模具集中的各个模具,分别安装在多组子模架上;多组所述子模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连续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喷油器座的多工位连续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架为四组,其中第一子模架包含所述落料模具,第二子模架包含所述预拉伸组合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松程水良马维吕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克迈龙川汽车发动机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