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果桑茶及其冲泡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951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饮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果桑叶、桑枝皮及桑根皮制备的果桑茶及其冲泡液。以果桑叶、桑枝皮、桑根皮为原料,分别烘干粉碎后混合,即为果桑茶。所述果桑茶经水冲泡即为冲泡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果桑茶冲泡液对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桑茶及其冲泡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饮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果桑叶、桑枝皮及桑根皮 制备的果桑茶及其冲泡液。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所带来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饮食嗜好的改变,引发了诸多疾病,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 的威胁,再加上长期的饮食不合理,例如,三高(高热、高蛋白、高 脂肪)、三多(防腐剂多、增味剂多、激素多)食物的摄入和食物中残 留的农药、化肥在体内的存积,再加上空气、水源污染和运动量偏小, 使得肥胖和糖尿病人群比例逐年增高。
[0003]果桑是一种可全株利用且“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果、叶、枝、 根中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已被证实了的具有降血糖功效的多糖、 黄酮及生物碱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
[0004]虽然其具有一定功效,但是怎样将各部分合理搭配,使其发挥协 同增效作用,增强降血糖能力,是急需进一步探究的。并且目前对果 桑资源的开发主要是针对桑葚果实和桑叶,桑葚果实主要用于生产果 酒及桑葚干等,桑叶主要用于制作桑叶茶,而桑枝、桑根主要被用于 制作食用菌基质,产品结构单一,对降糖功效成分的利用率并未实现 最大化,造成了果桑资源的浪费,对果桑种植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因此,针对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现状,怎样能够充分利用果 桑不同部位(叶、枝、根)获得一款便于携带、便于冲泡且具有良好 降糖效果的袋泡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果桑叶、桑枝皮及桑根皮制备的 果桑茶及其冲泡液。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果桑茶,以果桑叶、桑枝皮、桑根皮为原料,分别烘干粉碎 后混合,即为果桑茶。
[0008]所述果桑叶、桑枝皮、桑根皮分别于50℃恒温下烘干至含水率 为7%以下,粉碎,待用。
[0009]所述烘干后果桑叶粉碎至40-60目,桑枝皮粉碎至60-80目,桑 根皮粉碎至60-80目;将上述不同粉末的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 根皮粉末按重量份数计,果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根皮粉末为 5-90:5-90:5-90。
[0010]所述烘干后果桑叶粉碎至40-60目,桑枝皮粉碎至60-80目,桑 根皮粉碎至60-80目;将上述不同粉末的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 根皮粉末按重量份数计,按果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根皮粉末为 62:19:19。
[0011]一种果桑茶的冲泡液,将上述所得果桑茶按照与水的比例为 1:60-1:100(g/ml)
的比例混合冲泡10-50min,即为冲泡液。
[0012]所述水的温度为75-85℃。
[0013]所述果桑茶按照与水的比例为1:60-1:100(g/ml)的比例混合 冲泡10-50min,即为冲泡液;其中,水的温度为75-85℃,冲泡次数 为1-2次。
[0014]一种冲泡液的应用,所述冲泡液在作为肠道菌群调节剂中的应 用。
[0015]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果桑茶由桑叶、桑枝皮、桑根皮恒温烘干,根据原 料的不同粉碎至不同粒径下,而后复配获得,得到的果桑茶产品口感 清爽,色泽清亮,且操作条件简单,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
[0017](2)本专利技术果桑茶在生产过程中,将干燥的桑叶、桑枝皮、桑 根皮烘干后粉碎,避免了由于枝、皮过多堵塞粉碎机的网孔,大大提 高了生产效率。
[0018](3)本专利技术解决果桑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状,提高果桑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促进果桑企业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果桑的利用 率。
[0019](4)本专利技术产品为干粉物质,质量轻,便于携带和运输。
[0020](5)利用本专利技术果桑茶与一定温度下的水在一定比例下冲泡, 所得饮品在体外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抑制率,是一 种良好的辅助降糖产品;其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 别为74.77%、68.04%。
[0021](6)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定成分混配,以及工序冲泡获得果桑茶饮品 可进一步提高含有的具降糖功效的多糖、黄酮、1-DNJ等成分,进而 提高果桑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组分对DNJ含量的影响图,其中,图 A为3D图,图B为等高线图,各图中X1:A(桑叶);X2:B(桑枝 皮);X3:C(桑根皮)。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配比的果桑复配茶对α-葡萄糖苷酶 的抑制率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茶水比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茶水比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茶水比对1-DNJ含量的影响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温度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浸提温度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温度对1-DNJ含量的影响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时间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时间对1-DNJ含量的影响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次数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图;其中, 小写字母表示各组差异显著(P<0.05)。
[003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次数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图。
[0035]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泡次数对DNJ含量的影响图。
[0036]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果桑茶冲泡液对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 粉酶的抑制率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 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局限于本专利技术。
[0038]本专利技术利用果桑(贵州开阳县种植的“大十”果桑品种)的叶、 枝、根恒温烘干粉碎后复配获得制备果桑茶;同时将果桑茶在一定条 件下冲泡,通过以上工艺制得的果桑茶产品口感清爽,色泽清亮,具 有较佳的降血糖功效,可开发作为一款优良的糖尿病辅助产品。
[0039]实施例1
[0040]桑叶、桑枝皮、桑根皮最佳粉碎目数的确定:将50℃恒温干燥(水 分含量7%以下)后的桑叶、桑枝皮、桑根皮粉碎至不同的目数,准 确称取1g不同粉碎目数的原料,加入30mL沸蒸馏水,浸提70min, 过滤,定容至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得到样品提取液,然后对其中 的多酚、黄酮、多糖及1-DNJ溶出量进行测定(参见表1-3)。
[0041]表1粉碎目数对桑叶功能性成分溶出率的影响
[0042][0043]由表1可知,当桑叶粉碎至40~60目时,桑叶总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桑茶,其特征在于:以果桑叶、桑枝皮、桑根皮为原料,分别烘干粉碎后混合,即为果桑茶。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桑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桑叶、桑枝皮、桑根皮分别于50℃恒温下烘干至含水率为7%以下,粉碎,待用。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桑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后果桑叶粉碎至40-60目,桑枝皮粉碎至60-80目,桑根皮粉碎至60-80目;将上述不同粉末的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根皮粉末按重量份数计,果桑叶粉末:桑枝皮粉末:桑根皮粉末为5-90:5-90:5-90。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果桑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后果桑叶粉碎至40-60目,桑枝皮粉碎至60-80目,桑根皮粉碎至60-80目;将上述不同粉末的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莉杨双全卢红梅杨华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