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35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污水回收本体,所述污水回收本体包括预处理外置框架和精处理外置框架,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左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内部设置的金属竖管与进水管道进行固定连接,且金属竖管下方设置有污水横管,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金属缓冲网、第一活性炭滤筒和第二活性炭滤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预处理外置框架、精处理外置框架、金属竖管、排污管道、橡胶塞、第一金属缓冲网、第一活性炭滤筒、第二活性炭滤筒和第二金属缓冲网解决了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结构单一,净化过滤效果一般和污水净化回用装置中的过滤结构容易在遭受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后损坏,提高使用成本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是由于水里掺入了新的物质或者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变质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使用功能,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由于污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现在污水一般需要经过净化回用,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但是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结构单一,净化过滤效果一般,同时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中的过滤结构容易在遭受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后损坏,提高使用成本,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通过设置预处理外置框架、精处理外置框架、金属竖管、排污管道、出污口、橡胶塞、第一金属缓冲网、第一活性炭滤筒、第二活性炭滤筒和第二金属缓冲网解决了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结构单一,净化过滤效果一般和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中的过滤结构容易在遭受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后损坏,提高使用成本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为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污水回收本体,所述污水回收本体包括预处理外置框架和精处理外置框架,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左侧开设有进水口,且预处理外置框架左方和精处理外置框架下方依次安装有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内部设置的金属竖管与进水管道进行固定连接,且金属竖管下方设置有污水横管,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金属缓冲网、第一活性炭滤筒和第二活性炭滤筒。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活性炭滤筒左方设置的圆形金属槽与精处理外置框架内壁进行固定,且精处理外置框架右侧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第一活性炭滤筒右端设置的固定竖板通过矩形开口贯穿至精处理外置框架外部。
[0007]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下表面固定有金属倾斜角,且金属倾斜角下表面设置的排污管道侧面开设有出污口,所述出污口内填充有橡胶塞。
[0008]优选的,所述污水横管通过连接硬管与金属竖管进行连接,且污水横管内部安装的第二金属缓冲网左方设置有金属凹型槽,所述金属凹型槽左侧与污水横管左侧进行固定,且金属凹型槽右侧与第二金属缓冲网左端进行抵接,所述污水横管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孔。
[0009]优选的,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右侧表面依次固定有第一L型金属杆和第二L型金属杆,且精处理外置框架左侧依次固定有第三L型金属杆和第四L型金属杆,所述第一L型金属杆和第二L型金属杆分别与第三L型金属杆和第四L型金属杆相互进行卡接,且精处理外置
框架顶端固定有金属提手,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右侧设置的出水软管通过进水口贯穿至精处理外置框架内部。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通过设置预处理外置框架、精处理外置框架、金属竖管、排污管道、出污口、橡胶塞、第一活性炭滤筒、第二活性炭滤筒和第二金属缓冲网以达到具有静置沉淀和多重过滤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结构单一,净化过滤效果一般的问题,本技术中污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到预处理外置框架内,污水会储存在预处理外置框架内静置,方便将污水中的杂质沉淀堆积,污水通过进水管道顺着金属竖管流下,污水直接进入到污水横管内,此时污水在第二金属缓冲网的作用下变缓,降低冲击力度,变缓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孔流出,这样的结构设计将进入的污水速度变缓,防止较大的冲击力度将沉淀的杂质再次充起,同时污水不断的输入到预处理外置框架下层,污水缓慢不断流入后,上层经过沉淀的水通过出水软管进入到精处理外置框架内,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对污水进行沉淀,此后沉淀后的污水进入精处理外置框架内后会依次通过第一活性炭滤筒和第二活性炭滤筒进行过滤,经过双重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管道流出,这样的进行双重过滤的结构在较大程度上确保污水处理后的纯净度。
[0012]2、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缓冲网、圆形金属槽、矩形开口和固定竖板以达到具有将水流进行变缓和将过滤结构进行旋转的效果,解决了传统的污水净化回用装置中的过滤结构容易在遭受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后损坏,提高使用成本的问题,本技术中水流输入到精处理外置框架内时,水流直接冲刷第一金属缓冲网表面,经过缓冲后的水自然下落,这样的结构设计避免强大的冲击力对滤筒造成损坏,此时水流缓慢流动过后,直接与第一活性炭滤筒和第二活性炭滤筒进行冲刷,此时第一活性炭滤筒在水流的作用下在圆形金属槽内进行转动,这样的结构进一步减少水流的冲击对滤筒造成的影响,提高第一活性炭滤筒和第二活性炭滤筒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0013]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预处理外置框架的安装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污水回收本体;2、预处理外置框架;3、精处理外置框架;4、进水口;5、进水管道;6、出水管道;7、金属竖管;8、污水横管;9、出水孔;10、金属倾斜角;11、排污管道;12、出污口;13、橡胶塞;14、第一金属缓冲网;15、圆形金属槽;16、第一活性炭滤筒;17、第二活性炭滤筒;18、矩形开口;19、固定竖板;20、金属凹型槽;21、第二金属缓冲网;22、连接硬管;23、第一L型金属杆;24、第二L型金属杆;25、第三L型金属杆;26、第四L型金属杆;27、金属提手;
28、出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3,本技术为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污水回收本体1,污水回收本体1包括预处理外置框架2和精处理外置框架3,精处理外置框架3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且预处理外置框架2左方和精处理外置框架3下方依次安装有进水管道5和出水管道6,预处理外置框架2内部设置的金属竖管7与进水管道5进行固定连接,且金属竖管7下方设置有污水横管8,精处理外置框架3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金属缓冲网14、第一活性炭滤筒16和第二活性炭滤筒17,第一金属缓冲网14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预处理外置框架2下表面固定有金属倾斜角10,金属倾斜角10方便沉淀物的堆积,且金属倾斜角10下表面设置的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污水回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回收本体(1)包括预处理外置框架(2)和精处理外置框架(3),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3)左侧开设有进水口(4),且预处理外置框架(2)左方和精处理外置框架(3)下方依次安装有进水管道(5)和出水管道(6),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2)内部设置的金属竖管(7)与进水管道(5)进行固定连接,且金属竖管(7)下方设置有污水横管(8),所述精处理外置框架(3)内部依次安装有第一金属缓冲网(14)、第一活性炭滤筒(16)和第二活性炭滤筒(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炭滤筒(16)左方设置的圆形金属槽(15)与精处理外置框架(3)内壁进行固定,且精处理外置框架(3)右侧开设有矩形开口(18),所述第一活性炭滤筒(16)右端设置的固定竖板(19)通过矩形开口(18)贯穿至精处理外置框架(3)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净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外置框架(2)下表面固定有金属倾斜角(10),且金属倾斜角(10)下表面设置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校夏玉坤洪根惠沈飞凯王成李林田群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