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59073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天然产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S1提取步骤:使用乙醇热浸提取三七茎叶,获得提取液;S2转化前萃取步骤:使用石油醚萃取所述提取液,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Ⅰ;使用氯仿萃取所述提取液,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Ⅱ;将萃取液Ⅱ浓缩为待转化浸膏;S3微生物转化步骤:将待转化浸膏分散于转化液中,并使用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发酵所述待转化浸膏,获得发酵转化液。通过本方案可以获得抗氧化性能佳的三七茎叶提取物,该提取物可以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制备中。药品和化妆品的制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天然产物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作为药物应用在祖国医学中已有悠久历史,但是,多年来国内外对三七的研究多限于根,对地上部分的开发应用较少。地上部分由三七花和三七茎叶组成,主要含Rb族皂苷等成分,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催眠等作用。但是,三七茎叶的总皂苷仅为4%左右,相较于三七根、剪口和三七花等部位,三七茎叶的总皂苷的含量较少,因此对三七茎叶的开发利用的进行远远比不上对三七其他部分的开发利用,大量三七茎叶被丢弃,造成了大量浪费。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人们受返朴归真影响,追求自然药品及保健品日趋增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已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研究开发以往废弃的三七叶中的有效成分,综合利用三七各部分已成为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三七茎叶由于总皂苷含量低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06]S1提取步骤:使用乙醇热浸提取三七茎叶,获得提取液;
[0007]S2转化前萃取步骤:使用石油醚萃取所述提取液,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Ⅰ;使用氯仿萃取所述萃取液Ⅰ,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Ⅱ;将萃取液Ⅱ浓缩为待转化浸膏;
[0008]S3微生物转化步骤:将待转化浸膏分散于转化液中,并使用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发酵所述待转化浸膏,获得发酵转化液。
[0009]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首先使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三七茎叶中的目的功效成分,然后使用石油醚和氯仿依次萃取所获得的提取液,将目的功效成分富集,再进行浓缩,获得待转化浸膏。接下来使用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对待转化浸膏中的成分进行发酵和生物转化。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在增殖生长的同时,可分解或者代谢浸膏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使得这些化学物质的亲电子性质加强,从而获得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功能,通过生物转化,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得以加强。
[0010]专利技术人经过对多种微生物的筛选,发现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对三七茎叶的醇提物的生物转化功效最佳。通过上述生物转化,可以获得自由基清除能力强的三七茎叶提取物。而采用生物转化常见的酵母菌或者其他芽孢杆菌,它们均不能将经过纯化富集后的三七茎叶醇提物转化成为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形式。并且,使用石油醚和氯仿先后进行萃取,能够将可被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生物转化成高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富集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最终产
品的抗自由基能力。
[0011]本方案充分发掘了应用价值稍低的三七茎叶(相对于三七根和三七花等)的价值,通过本方案的操作手段,可以从三七茎叶中制备抗氧化效果好的三七茎叶提取物,进而拓展了三七茎叶的应用范围。
[0012]进一步,还包括S4转化后萃取步骤,使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所述发酵转化液,取正丁醇相,并经浓缩干燥处理后获得三七茎叶提取物Ⅰ。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微生物转化后获得的发酵转化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的方式得以富集。专利技术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会集中到正丁醇相中。而当专利技术人尝试使用其他溶剂的时候,却不能有效实现活性成分和非活性成分的分离。
[0014]进一步,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每1g待转化浸膏使用20-40ml的转化液。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料液比可保证对功效成分进行充分的生物转化。
[0016]进一步,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的接种量为4-6%。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的接种量可保证对功效成分进行充分的生物转化。
[0018]进一步,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所述转化液包括酵母提取物0.75-1.50g/L、蛋白胨2.5-3.5g/L、柠檬酸氢二铵1.00-1.50g/L、硫酸镁0.25-0.50g/L、磷酸氢二钾1.20-1.50g/L和乙酸钠3.5-4.5g/L。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在上述培养基中具有优良的生物转化活性。
[0020]进一步,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所述转化液包括酵母提取物1.00g/L、蛋白胨3.00g/L、柠檬酸氢二铵1.50g/L、硫酸镁0.30g/L、磷酸氢二钾1.50g/L和乙酸钠4.00g/L。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转化液配比为最佳配比,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在该转化液中具有最优的生物转化活性。
[0022]进一步,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在35-40℃的温度和100-120rpm的转速条件下,发酵所述待转化浸膏48h。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发酵条件可保证对功效成分进行充分的生物转化。
[0024]进一步,在S1提取步骤中,将三七茎叶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15%,然后将烘干后的三七茎叶粉碎至30-50目筛,获得药粉。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三七茎叶烘干,避免水分对后续提取过程的影响;将三七茎叶粉碎处理,将药粉处理成30-50目,药粉颗粒和提取溶剂乙醇之间可充分接触,增大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提取效率。
[0026]进一步,在S1提取步骤中,使用体积分数为60-80%的乙醇,在60-80℃的温度条件下,对所述药粉进行热浸提取,获得提取液。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乙醇浸提,可以将药粉中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功效成分充分溶出,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
[0028]进一步,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抗氧化试剂中的应用。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本方案制备的三七茎叶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试剂,并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制备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取三七地上部分(不含三七剪口,三七剪口位于三七主根和地上茎之间,起运输和贮存养分,支撑茎叶的作用),并除去花序,获得三七茎叶,将三七茎叶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然后粉碎处理烘干后的三七茎叶,过40目筛,获得药粉1kg。使用6倍量(1kg药粉对应6L乙醇)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在70℃的温度条件下浸泡药粉3h,然后过滤取滤液。乙醇热浸提取再重复2次,然后合并三次滤液,获得提取液。在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6Mpa的条件下,使用旋转蒸发仪对提取液进行减压蒸发处理,直至提取液的体积浓缩为原来体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获得浓缩提取液6L。
[0033]用浓缩提取液等体积的石油醚萃取浓缩提取液,静置分层之后取水相,重复三次,获得萃取液Ⅰ。用萃取液Ⅰ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处理萃取液Ⅰ,静置分层之后取水相,重复三次,获得萃取液Ⅱ。在温度为60℃、真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S1提取步骤:使用乙醇热浸提取三七茎叶,获得提取液;S2转化前萃取步骤:使用石油醚萃取所述提取液,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Ⅰ;使用氯仿萃取所述萃取液Ⅰ,取水相获得萃取液Ⅱ;将萃取液Ⅱ浓缩为待转化浸膏;S3微生物转化步骤:将待转化浸膏分散于转化液中,并使用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发酵所述待转化浸膏,获得发酵转化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4转化后萃取步骤,使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所述发酵转化液,取正丁醇相,并经浓缩干燥处理后获得三七茎叶提取物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每1g待转化浸膏使用20-40ml的转化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解葡聚糖类芽胞杆菌的接种量为4-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七茎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微生物转化步骤中,所述转化液包括酵母提取物0.75-1.50g/L、蛋白胨2.5-3.5g/L、柠檬酸氢二铵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霞红施蕊朱书生王澍刘屹湘黄惠川熊冰杰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