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74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3
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它涉及一种叶根槽型线,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超超临界转子在高参数、高转速环境下运行应力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接触面、顶部卸应力槽、底部卸应力槽首尾依次连接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轮机领域。新型属于汽轮机领域。新型属于汽轮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叶根槽型线,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属于汽轮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发电企业不断扩大电网装机容量,大容量高参数汽轮机组被广泛投入,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其具有进汽参数高、启动迅速等特点,因此对于汽轮机转子结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过往案例中发现,汽轮机转子裂纹多发生在转子叶根槽位置,因此汽轮机转子结构的优化设计,其实质就是对转子叶根槽的优化设计。本专利技术将仿生学原理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该叶根槽结构能够合理释放结构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启停机过程中叶根槽区域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热应力集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超超临界转子在高参数、高转速环境下运行应力限制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由接触面、顶部卸应力槽、底部卸应力槽首尾依次连接组成。
[0005]进一步的,顶部卸应力槽由半径为RCW的圆弧、半径为RW的圆弧、半径为RV的圆弧及相应过渡段组成。
[0006]进一步的,半径为RW的圆弧与半径为RCW的圆弧相切。
[0007]进一步的,半径为RW的圆弧通过直线与半径为RV的圆弧连接,所述直线是半径为RW的圆弧和半径为RV的圆弧的外公切线。
[0008]进一步的,底部卸应力槽由半径为RGA的圆弧段和半径为RGB的圆弧段相切组成。
[0009]进一步的,半径为RGA的圆弧段和半径为RGB的圆弧段与所述直线采用平滑过渡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参数化设计叶根槽型线,能够根据不同尺寸的叶根匹配相应的叶根槽型线,缩短设计时间,提升叶根槽设计效率;本技术将叶根槽顶部圆角结构应力集中区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卸应力槽结构,能够有效降低顶部圆角处由于自身及动叶片离心力作用于此处的应力集中,延长机组运行寿命,提升机组安全性;本技术基于仿生学原理及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叶根槽底部圆角进行优化设计,以解决在启、停机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不均匀在此区域产生的热应力集中问题,一方面延长机组运行寿命,同时为机组快速启、停机提供合理的结构型线,缩短机组启动时间,提供机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由接触面1、顶部卸应力槽2、底部卸应力槽3首尾依次连接组成。
[0013]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的顶部卸应力槽2由半径为RCW的圆弧、半径为RW的圆弧、半径为RV的圆弧及相应过渡段组成。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4]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的半径为RW的圆弧与半径为RCW的圆弧相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15]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的半径为RW的圆弧通过直线与半径为RV的圆弧连接,所述直线是半径为RW的圆弧和半径为RV的圆弧的外公切线。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16]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的底部卸应力槽3由半径为RGA的圆弧段和半径为RGB的圆弧段相切组成。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7]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的半径为RGA的圆弧段和半径为RGB的圆弧段与所述直线采用平滑过渡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或五相同。
[0018]工作原理
[0019]叶根槽型线采用参数化设计,该参数基于叶根槽槽口宽度VV和插槽深度HH两个参数,确定参考系数SF,用以适应不同叶根匹配叶根槽型线,具体参见表所示:
[0020][0021][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由接触面(1)、顶部卸应力槽(2)、底部卸应力槽(3)首尾依次连接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其特征在于:顶部卸应力槽(2)由半径为RCW的圆弧、半径为RW的圆弧、半径为RV的圆弧及相应过渡段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叶根槽型线,其特征在于:半径为RW的圆弧与半径为RCW的圆弧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宏伟初世明尉坤宋为平魏红阳周子源杨国栋盛显伟赵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