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和带转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802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载像构件; 一个可移动的带,其中将在所述载像构件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带上; 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带的支承构件; 其中,所述带具有第一接合部分,所述支承构件具有第二接合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来调整所述带的横向偏移; 一个设置成不与所述带接触的调整构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移动, 当所述带移动时,所述调整构件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一接合部分脱离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等。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带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带在该驱动装置中被循环驱动。使用无缝带作为转印介质传送带或中间转印构件的装置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当循环驱动沿着多个辊伸展的带时,在与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按压带的力,造成该带左右摆动或横向偏移。因而,在通常的实际应用中使用带与法兰的组合,其中所述带的朝内表面设有用于防止带横向偏移的肋(凸起),而法兰则具有用于容纳带的肋的凹槽,以便防止横向的带偏移。但是,上述结构布置具有如下问题。也就是,如果在与法兰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按压无缝带的力的方向恒定而且较大,那么法兰就不能防止无缝带横向偏移。更具体地说,当无缝带给定点处的肋部(就转动方向而言)遇到法兰的凹槽时,带的肋部被迫运行到法兰的带承载表面上,即,法兰部分上,其比凹槽的底部高出一个台阶。因而,当法兰(带)转动时,带的肋部开始在法兰的带承载表面上运行,致使带从法兰的带承载表面浮起。当带的肋部在法兰的带承载表面上运行时,会被局部地过度拉伸。结果,带本身被损坏;例如,带出现裂纹。此外,如果成像设备采用带作为中间转印构件,会在转印介质的错误区域上形成图像。使用带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成像设备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其上转印了图像的一张转印介质(记录纸)有时会保持缠绕在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带的周围,并进入带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载像构件;一个可循环驱动的带,载像构件上的图像被转印到所述带上,而且所述带具有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带的支承构件,该构件具有第二调整部分(凹陷部分);以及一个用于调整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的横向偏移的调整构件,其中,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装配在第二调整部分中,以调整带的横向偏移,而且当带循环运动时,调整构件防止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从第二调整部分(凹陷部分)脱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且可循环驱动的带;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带的支承构件,该构件具有第二调整部分(凹陷部分);以及一个调整构件,它与带无接触地设置,以便调整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的横向偏移,其中,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装配在第二调整部分(凹陷部分)中,以调整带的横向偏移,并且当带循环运动时,调整构件防止第一调整部分(凸起部分)从第二调整部分(凹陷部分)脱出。根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图2是带驱动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平面D剖开的图2所示带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带驱动装置的剖视图,示出如何防止带的肋使带浮动。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该设备的基本结构。图6是带驱动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沿图6中的平面D-D剖开的图6所示带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图6所示带驱动装置的一个改进型式的剖视图。图9是图6所示带驱动装置的另一个改进型式的剖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本专利技术成像设备之一的成像单元的透视图。(实施例1)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该设备的基本结构;图2是图1所示成像设备的带驱动装置3的透视图。图3和4是图2所示带驱动装置3的沿图2中的平面D剖开的剖视图。首先,参照激光束打印机来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具有四个成像单元,这些单元包括四个显影装置6(6Y、6M、6C和6Bk)以及与之一一对应的四个载像构件4(4Y、4M、4C和4Bk)。附图标记3表示的是带驱动装置,用于输送从供纸部分1传送来的转印介质2,即,一张记录介质。在转印介质2由带驱动装置的带传送的期间,它一直粘附在带上。当带驱动装置3的带输送转印介质2时,多个调色剂图像被相继转印到转印介质2上。接着,在所有的调色剂图像都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转印介质2通过定影部件7。在记录介质2通过定影部件7的同时,将转印介质2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介质2上。然后,由一对排出辊8把转印介质2排出到位于成像设备顶部的接纸盘9中。下面,以适当的顺序描述成像设备的各操作部分,上述的成像步骤就是由这些部分来进行的。上述的各成像单元包括一个载像构件4、一个显影装置6、一个初次充电部件3和一个清洁器31,它们整体地设置在外壳中,从而形成一个成像单元。在成像单元中,初次充电部件30和清洁器31被设置成靠近或接触载像构件4的圆周表面。可容易地从成像设备主组件A的上侧更换各成像单元,从而能根据其使用寿命的长度、其中剩余的调色剂的量、或者其中的废调色剂的量来更换成像单元。该实施例中的初次充电部件30是那些采用了所谓接触型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之一。其导电辊被设置成与载像构件4相接触。当向导电辊施加电压时,载像构件4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地充电。使载像构件4曝光的光束从扫描部分10(10Y、10M、10C和10Bk)射出。更具体地说,当成像信号输入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时,激光二极管向多面镜发出一束由成像信号调制过的光,该多面镜由扫描器电动机以高速驱动而旋转。由多面镜反射的光束由聚焦透镜和偏转镜的组合聚焦在载像构件4的圆周表面上。结果,载像构件4的圆周表面上的很多点被有选择地曝光。在显影装置6中,调色剂由调色剂运送机构运送至涂覆辊6a,如此设置该辊以使其圆周表面实际上与显影装置6的显影套筒6b的圆周表面接触,并且保护该辊转动。结果,在显影套筒6b的圆周表面上涂覆了一薄层调色剂,与此同时调色剂被充电(通过摩擦)。当在显影套筒6b与载有潜像的载像构件4之间施加显影偏压时,使调色剂以潜像的图形粘附在载像构件4的圆周表面上;换言之,使潜像显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A设有多个用于显影的高压电源,这些电源与显影装置6的显影套筒6b一对一地连接,从而显影电压能有选择地为显影套筒6b充电。转印介质2从供纸部分1被传送到带驱动装置3。供纸部分1包括一个容放许多转印介质2的供纸盒1a,该盒位于设备主组件A的底部。在成像操作期间,供纸辊1b响应于成像操作的具体步骤而被可转动地驱动,从而在把许多(或单张)转印介质2分开的同时将其一一送入设备主组件A中。在被送入设备主组件A中之后,各转印介质2在一对定位辊1d之间传送,并由导向板1c引导着继续传送到带驱动装置3。带驱动装置3把从供纸部分1输送来的各转印介质2粘附在自己的表面上,并把转印介质2传送到各个不同颜色的转印站,潜像就在这些转印站中被显影。在转印介质2由带驱动装置3输送的同时,各载像构件4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带3a上。更具体地说,在四个载像构件4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以如下所述的方式由转印部件18一对一地顺序转印到在带3a上承载的转印介质2上,即,使显影剂图像成层状地呈现在转印介质2上。附图标记11表示一个用于清洁带3a的清洁部件。该实施例中的带驱动装置3包括一个由树脂制成的无缝带3a(静电运输带);四个辊(驱动辊12、粘附辊13、张力辊14、以及用于使带3a保持与清洁部件接触的压紧辊19),带3a围绕着这四个辊伸展;等。这四个辊中的每一个还作为一个用于支承带3a的构件。定影部件7是用来把转印介质2上的图像永久地定着在转印介质2上的部件。参照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由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