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35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品红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将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吸热峰及其最大值的温度范围、粉体状态下分光分析中特定波长的光的反射率、及粉体状态下的亮度在特定范围内的品红调色剂作为浅品红调色剂使用,与深品红调色剂一同使用,形成全色的图像。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形成减少了从低浓度区域至高浓度区域内的粒状感、粗糙感、能够确保充分的定影温度区域、颜色重现范围比现有技术广、OHP薄片的透明性高的鲜艳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摄影、静电印刷之类图像形成方法中用于将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或者在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中用于形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全色图像形成方法。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用于将这些调色剂像加热加压以使其定影在打印纸之类转印材料上的定影方式中的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全色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摄影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广泛普及,其用途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其图像品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一般的照片、目录、地图之类图像的复印或打印中,直至微细的部分,都要求极其微细且忠实地进行再现。随之而来的是对色彩鲜艳度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扩大颜色重现范围。特别是印刷领域显著发展的现阶段,即使在电摄影方式中也要求达到印刷品位同等或以上的高色彩、高精细、粒状性等。最近,在使用数字图像信号的电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定电位的点在潜像承载体、所谓的感光体的表面上聚集形成潜像,通过改变点的密度表现实心部、半色调部和线条部。但是,该方法中很难使调色剂粒子忠实地附着在点上,而是处于调色剂粒子从点中渗出的状态,容易引起无法获得与数字潜像的黑部和白部的点密度之比相对应的调色剂像的灰度等级性之类问题。而且,在为了提高画质而减小点的尺寸以便提高分辨率时,存在更难以重现由微小的点所形成潜像的分辨率以及特别是辉亮部的灰度等级差、形成缺乏清晰度的图像的倾向。另外,不规则点的散乱会造成粒状感的感觉,成为辉亮部画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出于改善上述不良情况的目的,公开了一种在实心部使用深色的调色剂(深色调色剂)、在辉亮部使用浓度比其浅的调色剂(浅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方法。例如,已知将不同浓度的多种调色剂组合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例如,参见特开平11-84764号公报及特开2000-305339号公报)。另外,特开2000-34747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深色调色剂和最大反射浓度为其一半或一半以下的浅色调色剂组合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特开2000-23127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转印材料上调色剂量为0.5mg/cm2时的图像浓度为1.0或1.0以上的深色调色剂和不足1.0的浅色调色剂组合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而且,在特开2001-290319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深色调色剂与浅色调色剂的记录浓度梯度在0.2~0.5之间的调色剂组合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者的研究,对于上述现有技术而言,虽然仅用浅色调色剂构成的低浓度区域内的灰度等级性和粒状感有所改善,但仍有必要改善深色调色剂与浅色调色剂混合存在的中浓度区域内的粒状感。另外在扩大色彩的重现范围方面仍然存在探讨的余地。另外,至今为止,虽然有涉及使用浅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最适于浅色调色剂的着色剂的色调和浓度设计、以及蜡的种类和量对图像中低浓度区域的粒状感(粗糙感)的改善和对定影温度区域扩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品红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全色图像形成方法。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品红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全色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品红调色剂可以形成降低了低浓度区域至高浓度区域内的粒状感和粗糙感的图像,并能够确保充分的定影温度区域。另外,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颜色重现范围比现有技术广、OHP薄片的透明性高、可以形成鲜艳图像的品红调色剂、图像形成方法、全色图像形成方法。上述课题通过平衡性良好地选择品红调色剂的色调及亮度与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来解决。即,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构成而实现。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品红调色剂,所述品红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蜡,其中,所述品红调色剂在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吸热曲线中温度为30~2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或多个吸热峰,吸热峰中最大吸热峰的峰值为65~105℃,采用分光分析测定粉体状态的品红调色剂时,波长480nm处的反射率为15~45%,波长630nm处的反射率为65~90%,且亮度L*为45~75。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为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一静电荷像,用第一品红调色剂将第一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一品红调色剂像,将第一品红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二静电荷像,用第二品红调色剂将第二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二品红调色剂像,将第二品红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加热加压定影转印材料上的第一品红调色剂像及第二品红调色剂像,在转印材料上形成定影图像;其特征为第一品红调色剂为浅品红调色剂或深品红调色剂中的任一方,第二品红调色剂为另一种品红调色剂,该浅品红调色剂具有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蜡的品红调色剂粒子,在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吸热曲线中,在温度30~2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或多个吸热峰,上述吸热峰中最大吸热峰的峰值为65~105℃,采用分光分析测定粉体状态的上述品红调色剂时,波长480nm处的反射率为15~45%,波长630nm处的反射率为65~90%,且亮度L*为45~75。而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全色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方法为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一静电荷像,用从青调色剂、黄调色剂、浅品红调色剂、深品红调色剂b及黑调色剂中选择的第一调色剂将第一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一调色剂像,将第一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二静电荷像,用从青调色剂、黄调色剂、浅品红调色剂、深品红调色剂及黑调色剂中选择的第一调色剂以外的第二调色剂将第二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二调色剂像,将第二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三静电荷像,用从青调色剂、黄调色剂、浅品红调色剂、深品红调色剂及黑调色剂中选择的第一及第二调色剂以外的第三调色剂将第三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三调色剂像,将第三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四静电荷像,用从青调色剂、黄调色剂、浅品红调色剂、深品红调色剂及黑调色剂中选择的第一至第三调色剂以外的第四调色剂将第四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四调色剂像,将第四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上形成第五静电荷像,用从青调色剂、黄调色剂、浅品红调色剂、深品红调色剂及黑调色剂中选择的第一至第四调色剂以外的第五调色剂将第五静电荷像显影,形成第五调色剂像,将第五调色剂像经由或不经由中间转印体转印至转印材料上,将具有青调色剂像、黄调色剂像、浅品红调色剂像、深品红调色剂像及黑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加热加压定影形成图像;其特征为上述浅品红调色剂具有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蜡的品红调色剂粒子,在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吸热曲线中,在温度30~2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或多个吸热峰,上述吸热峰中最大吸热峰的峰值为65~105℃,采用分光分析测定粉体状态的上述品红调色剂时,波长480nm处的反射率为15~45%,波长630nm处的反射率为65~90%,且亮度L*为45~75。根据本专利技术,对于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蜡的品红调色剂而言,由于适当规定了该品红调色剂经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热特性及由分光分析测定得到的分光光学特性,因此通过使用该品红调色剂,能够形成降低了低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品红调色剂,所述品红调色剂具有至少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蜡的品红调色剂粒子,其特征为,所述品红调色剂在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吸热曲线中,在温度30~200℃的范围内具有一个或多个吸热峰,所述吸热峰中最大吸热峰的峰值为65~105 ℃,粉体状态的所述品红调色剂在采用分光分析进行测定时,波长480nm的光的反射率为15~45%,波长630nm的光的反射率为65~90%,且粉体状态下测定的亮度L↑[*]为45~7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板仓隆行佐藤祐弘藤川博之菅原庸好谷川博英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