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线圈组件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26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线圈组件及电机,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由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开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两个侧面和一底面;可压接固定于所述接线柱的第一端子;以及可压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上方的第二端子。通过第二端子对第一端子的压接,有效防止第一端子反弹导致漆包线松脱的现象。子反弹导致漆包线松脱的现象。子反弹导致漆包线松脱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线圈组件及电机


[0001]本技术属于接线及其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线圈组件及电机,IPC分类属于H01R13/405。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中使用的漆包线可以是铜线或是铝线,上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将铝线应用于电机。无论是铜漆包线或铝漆包线,现有的漆包线与接线端子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锡焊方式。锡焊方式需要先用液态锡去除漆包线漆皮,具体方法是其先将漆包线线头浸入过高温锡炉,熔掉表面的漆包线,为了使漆包线固定,接线端子的接线柱呈柱形,漆包线一般采用缠绕的方式固定于接线柱上。然而,一方面,这种接线端子使得漆包线的固定(缠绕)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工投入,且固定的漆包线仍然易松脱脱落;另一方面,凸起于接线柱外的漆包线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被拉断或碰伤,造成产品不良进而引起电机失效。
[0003]中国专利技术申请CN109301567A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基于特定结构的接线端子,实现了漆包线与接线柱的碰焊连接,克服了上述常规锡焊工艺带来的缺点;且使得漆包线的漆皮去除长度可控,将空气对去漆皮段的腐蚀可能性降到最低,间接延长包括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的线圈组件或电机的寿命。虽然该专利技术申请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经冲压固定于接线柱的第一端子可能发生反弹,使得漆包线发生松脱。
[0004]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CN109301567A的基础上作改进,更有效地防止漆包线松脱。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接线端子本体;
[0008]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的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及由所述第一表面向下开设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两个侧面和一底面;
[0009]可压接固定于所述接线柱的第一端子;
[0010]可压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上方的第二端子。
[0011]具体地,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接线柱,所述压接部可压接盖合于所述第一端子的上方。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的端部设有斜面朝上的倒角,所述第二端子的端部设有斜面朝下的倒角,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所述两个倒角形成的斜面配合接触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面和/或底面设有多个齿状结构。
[0014]该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第二端子对第一端子的压接,有效防止第一端子反弹导致漆包线松脱的现象。
[0016](2)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端部通过倒角形成的斜面配合接触,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加强压接固定的效果。
[0017](3)第一凹槽的侧面和/或底面所设的齿状结构,也可以防止漆包线松脱。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漆包线和上述的接线端子,漆包线包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端子压接并固定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和所述接线柱,所述漆包线的接线端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接线柱碰焊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所在平面,通过圆弧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所在平面,通过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和所述接线端子本体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钝角的平面连接。
[0021]该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接线端子本体通过圆弧或钝角连接,两个平面交涉的过渡部分更平滑,防止漆包线在过渡部分折弯时发生折断。
[002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和所述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所述线圈骨架,所述接线端子设有沿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联接柱,漆包线缠绕于所述线圈骨架形成线圈,漆包线的接线端碰焊固定于所述接线柱的第一凹槽内。
[0023]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有从温控器本体引出的引脚,所述引脚设有通孔,以供联接柱穿过。
[0024]具体地,所述温控器的引脚与所述联接柱焊接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塑封层,所述塑封层通过注射塑料成型制成,包裹于所述温控器、线圈骨架、线圈及接线柱之外层。
[0026]该线圈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联接柱和温控器的连接方式简单,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0028](2)塑封层包裹线圈组件内部电连接的部件,有效防止外部水汽对接线端子、线圈的腐蚀。
[002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线圈组件。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0031]图2是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32]图3是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压接后的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0033]图4是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0034]图5是装配有温控器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0035]图6是制成塑封层后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0036]图7是排水泵电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接线端子1,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1、接线柱12和联接柱14。
[0039]接线端子本体11呈片状,下部可以插接方式固定于线圈骨架4上的插接槽内。
[0040]联接柱14呈柱状,沿接线端子本体11所在平面的方向,从接线端子本体11一端延伸突出。
[0041]接线柱12用于与漆包线的接线端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11,沿垂直于接线端子本体11所在平面的方向,从接线端子本体11一端延伸突出。接线柱12包括第一表面121、第一凹槽122。第一凹槽122由第一表面121向下开设形成,包括两个侧面1222和一底面 1221。
[0042]对第一凹槽122的优化设计是:第一凹槽122的侧面1222和/或底面1221设有多个齿状结构131,以起到进一步防止漆包线松脱的作用。
[0043]第一端子13固定于接线柱12上,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132和固定部133,第一端子 13通过固定部133固定于接线柱12的侧壁,压接部132可通过压接盖合于接线柱12的第一表面121。第一端子13沿垂直于漆包线的接线端21穿越方向的截面呈U形或半环形,该第一端子13的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固定部133与接线柱12固定,压接部132位于接线柱12上方且不与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1);用于与漆包线(2)的接线端(21)连接的接线柱(12),所述接线柱(12)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11),包括第一表面(121),及由所述第一表面(121)向下开设的第一凹槽(122),所述第一凹槽(122)包括两个侧面(1222)和一底面(1221);可压接固定于所述接线柱(12)的第一端子(13);可压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13)上方的第二端子(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15)包括相互连接的压接部(152)和固定部(153),所述固定部(153)连接于所述接线柱(12),所述压接部(152)可压接盖合于所述第一端子(13)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13)的端部设有斜面朝上的倒角,所述第二端子(15)的端部设有斜面朝下的倒角,所述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通过所述两个倒角形成的斜面配合接触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漆包线松脱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22)的侧面(1222)和/或底面(1221)设有多个齿状结构(131)。5.一种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漆包线(2)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漆包线(2)包括一接线端(21),所述第一端子(13)压接并固定所述漆包线(2)的接线端(21)和所述接线柱(12),所述漆包线(2)的接线端(21)与所述第一端子(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标敖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甜的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