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721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调色剂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调色剂具有优良的低温定影性,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定影性。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形成无灰雾、调色剂熔结等图像缺陷的高清晰度图像的磁性调色剂。该磁性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及磁性粉末,重均粒径为3~10μm,其特征为,该磁性粉体经低软化点物质进行了表面处理,由下述式(1)得到的该磁性粉体的压缩率为35或35以上。该磁性调色剂用流式试验仪测定的软化点Ts为40~85℃,该磁性调色剂的树脂成分中THF(四氢呋喃)不溶成分含量为1~60%。压缩率={1-(表观密度/振实密度)}×100式(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调色剂,所述磁性调色剂用于电摄影、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记录方法。并且,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该磁性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电摄影法种类繁多,但通常是利用光导电性物质,采用各种方法在静电荷像承载体(以下也称作“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调色剂将该潜像显影成为可视图像,并根据需要将调色剂像转印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后,利用热或者压力等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由此得到复印件。作为此类图像形成装置,有复印机、打印机等。近年来,随着复印机和打印机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强烈要求获得优良的潜像重现性和高析像度,同时降低使用的消耗电功率。例如,着眼于打印机,如果定影步骤中的消耗电功率在总消耗电功率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定影温度增加,则消耗电功率也增加。而且,如果定影温度为高温,则在定影后还会出现打印输出用纸的卷纸等问题,因此非常希望降低定影温度。而且,还要求针对不同的材料,得到在广泛的温度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定影性的调色剂。为了适应上述要求,迄今为止就调色剂的低温定影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特开平5-297630号公报中报道了通过控制分子量分布和THF不溶成分,使低温定影性得到改善,同时兼顾耐高温偏移性的内容。此外,就在调色剂中添加的低软化点物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公开了使用低软化点物质处理磁性粉体表面,由此提高调色剂中磁性粉体的分散性,同时改善定影性的技术方案(例如特开平9-319137号公报、特开平1-259369号公报以及特开平1-259372号公报)。但是,即使使用上述磁性粉体,在兼顾低温定影和耐高温偏移方面仍留有改善的空间,目前对定影性的改善并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低温定影性、并在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定影性的磁性调色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形成没有灰雾、调色剂熔结等图像缺陷的高精细图像的磁性调色剂。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调色剂,所述磁性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及磁性体,重均粒径为3~10μm,其特征为,该磁性体是用低软化点物质(A)对磁性微粒进行表面处理而得到的,由下述式(1)得到的该磁性体的压缩率为35或35以上,压缩率={1-(表观密度/振实密度)}×100 式(1)用流式试验仪测定该磁性调色剂时的软化点Ts为40~85℃,该磁性调色剂的树脂成分中THF(四氢呋喃)不溶成分含量为1~60质量%。附图说明图1示出由流式试验仪得到的流动曲线之一例。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之一例。图3示出显影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为发现通过使用由低软化点物质均匀地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磁性体,使调色剂具有特定的软化点和THF不溶成分,能够大幅度改善低温定影性,同时兼顾耐高温偏移性。首先考虑调色剂在定影时的行为,对于与高温定影部件接触的调色剂而言,热量从调色剂表面向内部传导,在使树脂部塑化·变形的同时,使含有的低软化点物质熔融渗出,由此提高与定影部件的脱模性,在不发生偏移的前提下进行定影。如果考虑磁性调色剂,则在磁性调色剂内部含有大量磁性体。由于上述磁性体的比热大于树脂的比热,因此吸收了调色剂在定影时接受的一部分热量,使来源于定影器的热量不能有效地用于树脂的塑化·变形或低软化点物质的熔融方面。本专利技术人等认为通过预先使用低软化点物质(A)(磁性微粒表面处理中使用的低软化点物质称为“低软化点物质(A)”)对磁性微粒表面均匀地进行处理,能够在定影时接受的热量被磁性体(在本专利技术中,“磁性微粒”表面被低软化点物质处理后的物质称为“磁性体”)夺走之前,使低软化点物质(A)熔融、渗出,由此提高定影性。在就利用低软化点物质(A)进行的磁性微粒的表面处理和定影性进行研究时,揭示了由下式(1)得到的磁性体压缩率为35或35以上的磁性体具有良好的低温定影性。压缩率={1-(表观密度)/(振实密度)×100 式(1)上式表示的压缩率高意味着“表观密度”低,或“振实密度”高。但是,已知即使采用各种方法、用低软化点物质(A)对磁性微粒表面进行处理,表观密度也几乎不发生变化,振实密度压缩率变化主要起因于振实密度的变化。因此,在研究振实密度的变化时,得到了以下认识。通过在亚微米级的磁性微粒中仅混合·搅拌数μm~数百μm尺寸的低软化点物质,而仅用低软化点物质(A)处理磁性微粒,从而使其处于磁性微粒仅附着于大粒径的低软化点物质(A)上的状态,对于上述磁性体而言,即使进行振实(tap),也不会密实地填充,所以振实密度变低。另外,通过用低软化点物质进行处理来使磁性微粒牢固地凝集时,即使进行振实,也不会密实地填充,所以振实密度变降低。另一方面,在将每个磁性微粒表面用低软化点物质(A)均匀地被覆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振实,使磁性体密实地填充,所以使振实密度提高,结果使压缩率提高。即,可以认为磁性体的压缩率提高是表示用低软化点物质对磁性微粒表面均匀地进行处理的指标。另外,磁性体的振实密度高还表示处理后的磁性体间发生的凝集少,流动性优良,磁性体在调色剂粒子中良好地分散。因此,对于本专利技术的调色剂而言,由于经低软化点物质(A)均匀地被覆了表面的磁性体在调色剂粒子中得以良好地分散,所以在定影时接受的热量可以有效地用于低软化点物质(A)的熔融及渗出,从而改善了调色剂的定影性。另一方面,在使用压缩率不足35的磁性体时,即,存在磁性微粒附着在低软化点物质(A)上的状态时,无法充分获得提高调色剂的低温定影性的效果。另外,磁性体难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10μm或10μm以下的小粒径调色剂中均匀分散,有磁性体在调色剂粒子中以凝集体形式存在的倾向,由于压缩率不足35的磁性体流动性差,从而使磁性体分散不良的问题变得更为显著。因此,低软化点物质(A)的熔融和渗出不能很好地完成,使提高低温定影性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另外,在磁性粉末附着于低软化点物质(A)上的状态下,不仅无法期待上述效果,而且在适合制造本专利技术调色剂的悬浮聚合法(下述)中,难以进行低软化点物质(A)的内含化,或低软化点物质(A)处于从调色剂中游离的状态,容易引起调色剂承载体熔结,同时导致灰雾增大等,从而并不优选。由此可以认为通过使用由低软化点物质(A)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磁性体,其压缩率为35或35以上、优选为38或38以上的磁性体,在定影时,能够使低软化点物质(A)良好地渗出。另外,对于磁性微粒表面被低软化点物质(A)被覆的磁性体而言,用低软化点物质(A)处理前的磁性微粒和处理后的磁性体的振实密度关系特别优选满足以下关系。(磁性体的振实密度/磁性微粒的振实密度)=0.80~1.00(优选为0.90~1.00)在满足以上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认为低温软化点物质(A)对每个磁性微粒的处理极近于均匀状态,对低温定影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下面说明用流式试验仪测定的调色剂软化点Ts,该软化点Ts表示加热调色剂发生软化时的温度,意味着软化点越低,塑化·变形越容易。因此,软化点高于85℃的调色剂虽然低软化物质(A)的渗出性良好,但由于调色剂本身的塑化·变形变难,因此抑制了低温定影性。另一方面,如果用流式试验仪测定的软化点Ts不足40℃,则虽然低温定影性良好,但保存稳定性变差,显影时容易在调色剂承载体上发生熔结,而且,经长期使用也容易发生调色剂劣化,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调色剂,是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及磁性体、重均粒径为3~10μm的磁性调色剂,其特征为该磁性体是使用低软化点物质(A)对磁性微粒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由下述式(1)得到的该磁性体的压缩率为35或35以上,压缩率={1 -(表观密度/振实密度)}×100式(1)该磁性调色剂用流式试验仪测定的软化点Ts为40~85℃,该磁性调色剂的树脂成分中的THF不溶成分含量为1~60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笼道久柳濑惠理子谷笃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