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5680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公开了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接种到枝瑚菌母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枝瑚菌母种;其中,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取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对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进行母种培养,获得枝瑚菌母种菌丝长势比较强,菌丝均一。菌丝均一。菌丝均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野生枝瑚菌(Ramaria sp.)又名扫帚菌,刷把菌,属于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夏秋季节在山区多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地上,该科各属含有很多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中宝贵的组成部分,据报导,枝瑚菌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功能,该类真菌很有研究价值。
[0003]目前,对于枝瑚菌的研究多限于资源调查或者大分子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有人工驯化栽培相关报道,也更未见有如何获得菌丝长势强,菌丝均一的人工驯化栽培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枝瑚菌母种培养方法以及该方法获得的枝瑚菌母种,所述枝瑚菌母种菌丝长势强,且菌丝均一。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母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选取枝瑚菌子实体不同部位的菌肉组织,萌发获得的菌丝体形态和特性差异较大,经过对比,专利技术人获得了一个最佳的菌种提取部位,该部位获得的菌丝长势比较强,菌丝比较均一。
[0006]基于如上的发现,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枝瑚菌母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接种到枝瑚菌母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枝瑚菌母种;
[0007]其中,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
[0008]优选的,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菠萝、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B。
[0009]优选的,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
[001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方法培养得到的枝瑚菌母种。
[0011]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枝瑚菌母种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选取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对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进行母种培养,获得枝瑚菌母种菌丝长势比较强,菌丝比较均一。如实施例所示的,在优选的提取部位选自枝瑚菌一级分支的基部时,枝瑚菌母种菌丝长势更强,菌丝更均一,当结合本专利技术的母种培养基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枝瑚菌母种的状态,并且菌丝中还出现了菌核。
[0013]生物保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3被命名为枝瑚菌(Ramaria sp.),并于2019
年5月22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783,简称为菌株野生枝瑚菌1。
[0015]本专利技术的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被命名为枝瑚菌(Ramaria sp.),并于2019年5月22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784,简称为菌株野生枝瑚菌2。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枝瑚菌CGMCC NO:17783的子实体,图中箭头所示位置为其一级分支;
[0018]图2是为实施例1-1(A)和对比例1-4(B)培养的枝瑚菌菌丝生长状况;
[0019]图3为实施例1-4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0020]图4为对比例1-3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0021]图5是为实施例2-1(A)和实施例2-7(B)培养的枝瑚菌菌丝生长状况;
[0022]图6为实施例2-4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0023]图7为实施例2-5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0024]图8为对比例2-3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26]本专利技术中,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所进行的各种操作均优选在基本上无菌的条件(例如,经紫外杀菌后的环境)下进行,所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均为已经消毒过的,例如在110-130℃和0.12-0.18MPa下进行蒸汽灭菌20-80min后的。
[002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枝瑚菌母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接种到枝瑚菌母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枝瑚菌母种;
[0028]其中,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
[0029]本专利技术的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3和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分别于2017年9月分离自房山区蒲洼乡东村。
[0030]如图1(A:CGMCC NO:17784;B:CGMCC NO:17783)所示的,所述枝瑚菌包括根部,在根部分支出来的多个一级分支(如图中箭头所示)以及在一级分支的基础上分支出的二级分支,等等依次递推至多级分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选取枝瑚菌一级分支
上的菌肉对枝瑚菌进行母种培养,能够提高母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以及获得的母种菌丝纯培养物中菌丝的均一性。
[0031]更为优选的,所述菌肉组织为所述一级分支基部的菌肉组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菌肉组织为未裸露的菌肉,从而保证待接种的菌肉取自无菌的环境。其中,术语“未裸露”是指在枝瑚菌子实体状态下以及未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未裸露在外的菌肉。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菌肉通过如下的方式获得:
[0033]将枝瑚菌子实体,置于超净工作台,适当地吹无菌风,操作人员双手消毒、操作工具灭菌,将枝瑚菌子实体用酒精擦拭根部和主分支,进行表面消毒,用手掰下一级分支,并将掰下来的一级分支从基部向顶端用手掰开,使分枝一分两半,手不要碰到裸露的菌肉,用消毒好的镊子从一级分支基部夹取菌肉,放入灭好菌的母种培养基上。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虽然通过枝瑚菌接种部位的选取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枝瑚菌母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一级分支的菌肉组织接种到枝瑚菌母种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枝瑚菌母种;其中,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或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菌肉组织来源自所述枝瑚菌一级分支的基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菌肉组织为未裸露的菌肉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菠萝、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B;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菠萝的含量为40-80g,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10-30g,所述氨基酸的含量为30-70mg,所述维生素B的含量为5-15mg;更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菠萝的含量为50-70g,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15-25g,所述氨基酸的含量为40-60mg,所述维生素B的含量为8-12mg。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菠萝为根据中国农业标准NY/℃450-2001的成熟度标准的程度为7-9的菠萝;和/或所述氨基酸为极性氨基酸;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铎张东雷徐凯周孝秋谢春元许鹤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