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及其应用以及枝瑚菌原种及其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680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公开了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及其应用以及枝瑚菌原种及其培养方法,所述原种培养基含有木屑、麸皮、钙盐、磷酸盐和镁盐。通过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原种培养基中对枝瑚菌进行原种的培养,相比于常规原种培养基,枝瑚菌生长速度快、菌丝健壮,气生菌丝均一、颜色佳、甚至有菌核出现。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种培养基更适用于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17783的枝瑚菌。17783的枝瑚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及其应用以及枝瑚菌原种及其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
,具体涉及一种枝瑚菌原种培养基,该原种培养基在枝瑚菌的原种培养中的应用,一种枝瑚菌原种的培养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培养的枝瑚菌原种。

技术介绍

[0002]野生枝瑚菌(Ramaria sp.)又名扫帚菌,刷把菌,属于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夏秋季节在山区多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地上,该科各属含有很多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中宝贵的组成部分,据报导,枝瑚菌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功能,该类真菌很有研究价值。
[0003]目前,对于枝瑚菌的研究多限于资源调查或者大分子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枝瑚菌菌种配方优化和人工驯化栽培相关报道,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对枝瑚菌进行初期试验的过程中,发现该菌菌丝在常规原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非常慢,且菌丝稀疏,甚至不吃料不萌发,无法开展后续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及其应用,以及枝瑚菌原种及其培养方法,相比于常规原种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枝瑚菌原种生产,生长速度快、菌丝健壮,为开展后续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提供了基础。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枝瑚菌原种培养基,该原种培养基含有木屑、麸皮、钙盐、磷酸盐和镁盐。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原种培养基在枝瑚菌的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枝瑚菌原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菌种接种到如上所述的原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0008]其中,所述枝瑚菌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
[0009]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方法培养的枝瑚菌原种。
[0010]通过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原种培养基中对枝瑚菌进行原种的培养,相比于常规原种培养基,枝瑚菌生长速度快、菌丝健壮。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专利技术的原种培养基更适用于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
[0011]生物保藏
[0012]本专利技术的菌株被命名为枝瑚菌(Ramaria sp.),并于2019年5月22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783,简称为菌株野生枝瑚菌2。
附图说明
[001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枝瑚菌CGMCC NO:17783的子实体,图中箭头所示位置为其一级分支;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培养的枝瑚菌原种培养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17]本专利技术中,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所进行的各种操作均优选在基本上无菌的条件(例如,经紫外杀菌后的环境)下进行,所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均为已经消毒过的,例如在110-130℃和0.12-0.18MPa下进行蒸汽灭菌20-80min后的。
[001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枝瑚菌原种培养基,该原种培养基含有木屑、麸皮、钙盐、磷酸盐和镁盐。
[0019]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原种”是指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叫二级种。原种主要用来生产栽培种,也可直接用作栽培种。其中,术语“母种”是指直接从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等所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也称一级种。
[0020]尽管将枝瑚菌在如上的原种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即可缓解在常规原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缓慢,且菌丝稀疏不均匀,甚至不吃料不萌发的问题,而对于原种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当相对于100g的所述木屑,所述麸皮的含量为10-25g,所述钙盐的含量为0.5-2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05-1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0.01-0.5g,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木屑,所述麸皮的含量为15-20g,所述钙盐的含量为0.8-1.5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2-0.6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0.1-0.3g时,枝瑚菌原种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更健壮、颜色更好,气生菌丝更均一。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木屑可以为能够用于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各种木屑,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当所述木屑选用桦木屑时,枝瑚菌的生长效果更佳。更为优选的,在使用前,对桦木屑进行发酵处理,并将发酵后的桦木屑用于枝瑚菌的培养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枝瑚菌的生长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所述桦木屑进行发酵的方法可以包括,将桦木屑与水混合均匀,并堆积自然发酵。
[0023]其中,水的用量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优选的,水的用量使得拌匀后的桦木屑用手紧握时,有水滴从指间流出(例如,可以为1-5滴)。
[0024]其中,所述发酵的时间优选为10-12个月,发酵好的桦木屑颜色变黑褐色,用手轻柔可揉碎。在发酵的过程中,桦木屑自然风化并降解,从而使得发酵后的物料中的养分更易被枝瑚菌所利用,更有利于枝瑚菌的生长。
[0025]其中,在发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桦木屑的水分含量情况对桦木屑洒水保湿,以使桦木屑保持在初始的湿润状态,并每隔一段时间(例如,2-4个月)翻堆一次,整个发酵过程可以翻堆共3-5次。
[0026]其中,术语“自然发酵”是指在不进行过多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的发酵,例如,不添加发酵菌剂、不添加其他营养物质、不对温度进行控制等。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将桦木屑堆积于室外向阳处,并堆积于厚度40-60cm,宽30-40cm,上宽下窄的梯形。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麸皮可以为各种种子脱皮后形成的麸皮,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小麦麸皮、玉米麸皮、水稻麸皮、小米麸皮等。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所述麸皮为麦麸(小麦麸皮)时,更能够促进枝瑚菌的生长。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钙盐可以为能够用作食用菌培养基的钙盐,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碳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磷酸钙和柠檬酸钙中的至少一种。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所述钙盐为硫酸钙时,更能够促进枝瑚菌的生长。其中,所述硫酸钙可以以石膏的形式提供,所述石膏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原种培养基含有木屑、麸皮、钙盐、磷酸盐和镁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种培养基,其中,相对于100g的所述木屑,所述麸皮的含量为10-25g,所述钙盐的含量为0.5-2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05-1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0.01-0.5g;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木屑,所述麸皮的含量为15-20g,所述钙盐的含量为0.8-1.5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2-0.6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0.1-0.3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种培养基,其中,所述木屑为桦木屑;优选为发酵后的桦木屑;和/或所述麸皮选自小麦麸皮、玉米麸皮、水稻麸皮和小米麸皮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钙盐选自碳酸钙、硫酸钙、氯化钙、磷酸钙和柠檬酸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磷酸盐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镁盐选自氯化镁和硫酸镁。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种培养基在枝瑚菌的原种培养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枝瑚菌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6.一种枝瑚菌原种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枝瑚菌菌种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杰张玉铎杨玉娟张东雷徐凯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