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671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12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该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管和气流调节件,出风管具有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端均与车辆空调连通,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的出风端均与车辆乘员舱连通,气流调节件包括活动设置于出风管内部的第一风门,第一风门用于调节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量,第一导风支道的出风口处的上侧壁具有向下倾斜第一导风斜面,第二导风支道的出风口的下侧壁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风斜面。侧壁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风斜面。侧壁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风斜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的风管属于汽车的内饰系统,一般是布置在汽车驾驶舱内。其中空调出风口一般布置在仪表台表面,出风口外置有叶片组。当用户觉得驾驶舱内的温度需要调节的时候可以打开空调进行制冷或制热,风就从空调出风口排出。另外,驾乘可以根据需要手动调节外置叶片组的中叶片的方向,以对出风口的气流流向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可对空调出风结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方向及大小控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管和设置于所述出风管内的气流调节件,所述出风管具有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端均与车辆空调连通,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出风端均与车辆乘员舱连通,所述气流调节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内部的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量,所述第一导风支道的出风口处的上侧壁具有向下倾斜第一导风斜面,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出风口的下侧壁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风斜面。
[0005]可选地,所述出风管内部设置有沿气流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出风管内部通道的对应部分分隔为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所述隔板位于气体流动方向下游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之间间隔有预设距离。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斜面在水平面上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长度与所述预设距离等长。
[0007]可选地,所述出风管具有主风道、以及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空调连通,所述主风道的出分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支道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端连通,所述第一风门活动设置于所述主风道与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交汇的位置,所述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一风门调节机构,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口的进风量。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上形成有齿条结构,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用于与所述齿条结构配合的齿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风门在所述主风道内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口的进风量。
[0009]可选地,所述出风管内还固定设置有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上还设置有滑槽,所
述第一风门的两端插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在该滑槽内滑动。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通过沿车辆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一铰接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铰接轴周向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风门绕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进风口的进风量。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为两个且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为两个且分别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风门运动以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的进风量、以及分别调节所述第二导风支道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的进风量。
[0012]可选地,所述气流调节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内的叶片组,所述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叶片调节机构,所述叶片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片组的每个叶片转动以实现对气流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流向调节。
[0013]可选地,所述叶片组包括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叶片组,所述叶片调节机构包括两个,以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叶片组中的所述叶片转动,每个所述叶片组包括叶片连杆、以及多个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叶片,所述叶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内,且每个所述叶片组的所述叶片连杆分别与多个所述叶片相连以使多个所述叶片联动,所述叶片调节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叶片连杆从而带动每个所述叶片转动。
[0014]可选地,所述叶片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叶片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叶片连杆构造成曲柄摇杆机构。
[001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包括车辆空调、供风管、以及上述的空调出风结构,所述空调出风结构通过所述供风管与所述车辆空调相连。
[0016]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空调系统。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车辆空调输出的气流输送至出风管后,通过第一风门的作用,能够调节气流进入第一导风支道和第二导风支道的气流大小,并通过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的配合,对出风管的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向下、向上导向调节,实现在车辆上下方向扫风。因此,在本公开中,可以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对空调出风结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进行方向及大小控制。
[0018]而且,在本公开中,以风口开设在仪表台上为例,由于将空调出风结构设置于仪表台内部且仅需在仪表台上设置一个风口,通过将风口设置于仪表台上的合适位置,便于将气流调节件隐藏在驾乘人员的视野之外。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斜面和第二导风斜面对气流进行引导,从而能够使风口的尺寸(尤其是宽度尺寸)做到尽可能的小,使得风口的隐藏性更好,有利于提升仪表台的外观简洁性。而且,由于车辆出风结构内置与仪表台的内部,因此不会干涉影响到仪表台上其他模块的布置。
[00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支撑导轨;41-滑槽;50-第一风门调节机构;51-第一电机;511-第一电机的输出轴;52-转轴;521-右转轴;522-左转轴;53-齿轮;54-联轴器;61-第一铰接轴;62-第二铰接轴;70-叶片组;71-叶片;72-叶片连杆;80-叶片调节机构;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第二电机;90-第二风门调节机构;91-第三电机;200-仪表台;201-风口;300-车辆空调;400-供风管;L-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45]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指以车辆的空调出风口201结构安装于车辆状态下的上、下、左、右、前、后为基准定义的,可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一致。具体可参考如图1和图21所示的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管(10)和设置于所述出风管(10)内的气流调节件,所述出风管(10)具有第一导风支道(11)和第二导风支道(12),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进风端均与车辆空调连通,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出风端均与车辆乘员舱连通,所述气流调节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10)内部的第一风门(21),所述第一风门(2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进风量,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的出风口处的上侧壁具有向下倾斜第一导风斜面(111),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出风口的下侧壁具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导风斜面(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0)内部设置有沿气流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所述出风管(10)内部通道的对应部分分隔为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所述隔板(14)位于气体流动方向下游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10)的出风口(103)所在的平面之间间隔有预设距离(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111)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斜面(121)在水平面上的前后方向的投影长度与所述预设距离(L)等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0)具有主风道(13)、以及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所述主风道(13)的进风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空调连通,所述主风道(13)的出分风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的进风端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进风端连通,所述第一风门(21)活动设置于所述主风道(13)与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交汇的位置,所述空调出风结构(100)还包括第一风门调节机构(50),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5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门(21)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进风口的进风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21)上形成有齿条结构(211),所述第一风门调节机构(50)包括第一电机(51)和用于与所述齿条结构(211)配合的齿轮(53),所述第一电机(51)与所述齿轮(5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齿轮(53)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风门(21)在所述主风道(13)内滑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导风支道(11)和所述第二导风支道(12)的进风口的进风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0)内还固定设置有支撑导轨(40),所述支撑导轨(40)上还设置有滑槽(41),所述第一风门(21)的两端插入所述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达宁钟益林吴春芬张经科乔童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