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653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9
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属控制领域。首先进行粗轧预计算;计算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与实际轧制力的偏差;计算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计算立辊压下量;重新计算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重新确定下道次的入口宽度,修正下道次的入口宽度计算误差,重新确立计算点;向后续道次推导计算,重新分配后续道次的宽度压下负荷。其通过对比实际轧制力与计算轧制力的偏差,修正因来料宽度小或计算不准造成的板坯宽度误差,通过修正已轧制道次立辊出口宽度,修正后续道次的入口宽度,从而提高了后续道次的宽度计算精度,能实现更加准确的辊缝设定量,提高了粗轧宽度控制精度。可广泛用于粗轧板坯宽度的生产控制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的生产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粗轧板坯宽度的动态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比较流行的热轧粗轧设备配置如图1所示,由两组轧机组成粗轧生产线,其中包括1#立辊轧机E1、1#水平轧机R1,以及2#立辊轧机E2和2#水平轧机R2。
[0003]其中1#立辊轧机E1和2#立辊轧机E2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板坯宽度进行调整,而1#水平轧机R1和2#水平轧机R2的主要作用是对板坯厚度进行减薄轧制。两者对于宽度的修正都是依靠设置在轧机后面的测宽仪进行修正。
[0004]但是在某些产线上,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只在2#水平轧机R2后配置测宽仪表,有些虽然在1#水平轧机R1后安装了测宽仪,但是其使用效果非常不理想,测宽测量精度不高,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0005]板坯从加热炉抽钢之后、轧制之前,粗轧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中的控制模型,需要根据板坯温度、尺寸信息、钢种信息、成品尺寸等相关数据,计算粗轧设定数据。该粗轧设定数据通常包括:立辊辊缝、水平辊辊缝、轧制力、轧制速度、除磷水设定、侧导板开度、短行程等相关设定值。设定值通过网络发送到L1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L1控制系统根据设定值,在每道次轧制之前,设置/摆好当前道次辊缝,执行本道次的模型设定值。
[0006]正常生产中,板坯实际宽度尺寸与计划下达的尺寸基本相符,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模型计算和设定不会造成影响,也不容易因宽度质量不合格造成质量封锁。
[0007]但是某些异常情况下,实际来料板坯宽度要小于计划下达的板坯宽度,而且误差较大,超出了模型计算的容忍范围,如果不采取措施,势必造成被轧制板坯的宽度质量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通过收集每道次立辊的实际轧制力,并比对实际轧制力与计算轧制力之间的偏差,当偏差满足一定的预设定条件,则根据轧制力修正立辊的出口宽度,并通过再计算,修正板坯下道次的计算宽度,为下道次计算提供相对准确的输入量,消除前道次的尺寸误差,以提高后道次再次设定的准确性,经过宽度数据修正,模型计算的辊缝设定值会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粗轧宽度精度。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
[0010]1)根据下达的生产任务,进行粗轧预计算,保存轧制力P的原始计算环境;
[0011]2)采集正向道次的立辊轧制力实际值,并计算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F
m
与实际轧制力F
a
的偏差ΔF;
[0012]3)计算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S,并将对占比S的绝对值与预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正立辊出口宽度;
[0013]4)计算立辊压下量;
[0014]5)重新计算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
[0015]6)通过重新确定的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重新确定下道次的入口宽度,修正下道次的入口宽度计算误差,重新确立计算点;
[0016]7)通过再次计算从新的起点向后续道次推导计算,重新分配后续道次的宽度压下负荷,避免因实际来料宽度比计划宽度窄造成的成品宽度不合格。
[0017]具体的,所述步骤1)中的轧制力P的原始计算环境至少包括计算参数、各种输入量,当需要迭代计算轧制力的时候,利用这个原始环境计算轧制力;若实际轧制力与计算轧制力偏差较大时,藉此来反推入口宽度,确定宽度压下量。
[0018]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轧制力P是立辊入口宽度W
e
和立辊出口宽度W
d
的函数,即:
[0019]P=f(W
e
,W
d
,a1,a2,......a
n
)
[0020]其中的a1,a2......a
n
表示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温度、成分、材料特性以及模型参数。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2)中的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F
m
与实际轧制力F
a
的偏差ΔF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0022]ΔF=F
m-F
a

[0023]具体的,所述步骤3)中的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S,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0024]S=ΔF/F
m
[0025]其中,F
m
为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ΔF为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F
m
与实际轧制力F
a
的偏差。
[0026]进一步的,如果所述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S的绝对值|S|≤20%,不用修正立辊出口宽度;
[0027]若占比S的绝对值|S|>20%,则需要修正立辊压下量。
[0028]具体的,所述步骤4)中的计算立辊压下量,包括针对板坯入口宽度进行轧制力迭代计算;所述的轧制力迭代计算通过还原计算场景改变板坯入口宽度值,按照每次计算减少0.5mm的固定步长迭代计算轧制力;当迭代计算轧制力与实际轧制力的偏差在5吨以内,停止迭代,此时的入口宽度从初始计算时的W
e
变为修正后的入口宽度W
ent

[00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重新计算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按照下列公式进行:
[0030]W
ext
=W
ent-ΔD+W
dog
+W
h
[0031]其中:W
ext
为当前道次板坯出口宽度;W
ent
为当前道次板坯入口宽度;ΔD为当前道次立辊压下量;W
dog
为当前道次板坯狗骨宽展;W
h
为当前道次板坯水平宽展。
[0032]进一步的,所述的当前道次立辊压下量ΔD为通过迭代计算之后求出的入口宽度和立辊出口宽度的差,即:
[0033]ΔD=W
ent-W
d
[0034]其中,W
dog
为立辊压下量ΔD的函数;W
d
为立辊出口宽度。
[003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采用修正之后的本道次出口宽度,作为下道次的入口宽度,为后续道次再次负荷分配计算提供更加准确的基准值。
[003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37]1.本技术方案通过对比实际轧制力与计算轧制力的偏差,修正因来料宽度小、或者计算不准造成的板坯宽度误差,通过修正已轧制道次立辊出口宽度,修正后续道次的入口宽度,从而提高后续道次的宽度计算精度,实现更加准确的辊缝设定量,提高粗轧宽度精度;
[0038]2.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修正之后的本道次出口宽度,作为下道次的入口宽度,为后续道次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1)根据下达的生产任务,进行粗轧预计算,保存轧制力P的原始计算环境;2)采集正向道次的立辊轧制力实际值,并计算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F
m
与实际轧制力F
a
的偏差ΔF;3)计算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S,并将对占比S的绝对值与预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正立辊出口宽度;4)计算立辊压下量;5)重新计算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6)通过重新确定的当前道次的出口宽度,重新确定下道次的入口宽度,修正下道次的入口宽度计算误差,重新确立计算点;7)通过再次计算从新的起点向后续道次推导计算,重新分配后续道次的宽度压下负荷,避免因实际来料宽度比计划宽度窄造成的成品宽度不合格。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轧制力P的原始计算环境至少包括计算参数、各种输入量,当需要迭代计算轧制力的时候,利用这个原始环境计算轧制力;若实际轧制力与计算轧制力偏差较大时,藉此来反推入口宽度,确定宽度压下量。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轧制力P是立辊入口宽度W
e
和立辊出口宽度W
d
的函数,即:P=f(W
e
,W
d
,a1,a2,......a
n
)其中的a1,a2......a
n
表示其它相关因素,包括:温度、成分、材料特性以及模型参数。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中的立辊模型计算轧制力F
m
与实际轧制力F
a
的偏差ΔF按照下列公式计算:ΔF=F
m-F
a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立辊轧制力的粗轧宽度动态修正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的轧制力误差在总计算轧制力中的占比S,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S=ΔF/F
m
其中,F
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际海张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