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39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升降轨道包括轨道主体和轨道横梁,轨道主体与轨道横梁通过销轴连接,轨道主体安装在井架主体;变幅支架为剪刀架结构,前端连接上下滑动支架,后端与轨道主体固定,变幅油缸驱动变幅支架前后伸缩,所述上下滑动支架沿着变幅支架进行上下调整;扶管臂基座与井口平移滑道有三个连接位置,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井口,对扣装置安装在井口平移滑道的前端,用于匡扶油管;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井口适应性,可以适应无游梁的抽油机井口,也可适用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井口;平台可以大幅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少作业人员的人数,提高作业的效率。提高作业的效率。提高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修井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修井作业是油田生产过程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能的持续保证,修井作业的效率及稳定性也需要保证。修井作业根据复杂程度和作业设备又分为大修作业和小修作业。小修作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日常维护性作业,包括检泵、解卡、冲砂洗井、简易打捞等,工作周期短,搬家频繁,井口环境存在复杂多样性,普通小修平台使用存在局限性。
[0003]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人员安全防护要求的提高,市场急需经济实用的全自动小修作业平台,希望实现井口附近无人操作。但由于大型油服公司和石油装备公司把更多的优势资源运用于海洋钻井平台及勘探、钻井及大修设备的技术研发上,导致小修作业设备的自动化研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到目前为止,全国乃至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成熟可靠经济实用的被市场广泛认可的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大幅提高小修作业的效率,大幅减少常规的作业人员,实现机械化、高效化、无人化等优点,并且实现了小修作业不同场地环境的需要,能够简单便捷的改变设备的布局方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05]本技术提到的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升降轨道(100)、动力钳总成(200)、井口平移滑道(300)、扶管臂总成(400)、对扣装置(500),所述升降轨道(100)包括轨道主体(110)和轨道横梁(120),轨道主体(110)与轨道横梁(120)通过销轴连接,轨道主体(110)安装在Y型支架上或直接焊接在修井机Y型后支架上;所述动力钳总成(200)包括上下滑动支架(210)、变幅支架(220)、液压油管钳(230)、变幅油缸(240),变幅支架(220)为剪刀架结构,前端连接上下滑动支架(210),后端与轨道主体(110)固定,且在轨道主体(110)与变幅支架(220)之间安装变幅油缸(240),变幅油缸(240)驱动变幅支架(220)前后伸缩,所述上下滑动支架(210)沿着变幅支架(220)进行上下调整;
[0006]所述井口平移滑道(300)包括连接横梁(310)、前端滑道(320)、中部滑道(330)、后部滑道(340),三段滑道由相应滚轮连接,可轻松实现拉伸功能,同变幅支架(220)一起在移运时推至井架方向;所述对扣装置(500)安装在井口平移滑道(300)的前端,用于匡扶油管;
[0007]扶管臂总成(400)包括臂架(410)、扶管臂基座(420)、抓手总成(430),所述扶管臂基座(420)的上方通过多根臂架(410)分别连接多个抓手总成(430),扶管臂基座(420)与井口平移滑道(300)有三个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来选择安装位置,从而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井口。
[0008]优选的,上述升降轨道(100)的轨道主体(110)通过安装座与耳板连接固定在Y型支架上或直接焊接在修井机Y型后支架上。
[0009]优选的,上述扶管臂基座(420)的上方通过回转减速器(440)连接三根臂架(410),每根臂架(410)的上端分别连接抓手总成(430)。
[0010]优选的,所述对扣装置(500)包括摆动座(510)、摆动臂(520)、锥形筒(530)、对扣气缸(540),锥形筒(530)通过摆动臂(520)与摆动座(510)连接,且摆动臂(520)安装固定对扣气缸(540),通过对扣气缸(540)驱动摆动臂(520)移动实现匡扶油管的作用。
[0011]优选的,上述井口平移滑道(300)包括连接横梁(310)、前端滑道(320)、中部滑道(330)、后部滑道(340),前端滑道(320)、中部滑道(330)和后部滑道(340)分别由设有滚轮,可实现拉伸功能,在前端滑道(320)的最外端设有连接横梁(310)。
[0012]动力钳总成(200)中的变幅支架(220)由变幅油缸(240)驱动至缩回状态;井口平移滑道(300)推动连接横梁(310)将前端滑道(320)和中部滑道(330)推至后部滑道(340)的底部,实现三段滑道达到缩回状态,为移运节约空间,节省搬家资源。
[0013]本技术提到的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14]一、修井作业上油管作业流程:液压吊卡(c)下放至低位,然后翻转到90
°
,输送机将油管(g)举升并输送到井口位置,液压吊卡(c)上提,闭合接住油管(g),液压吊卡(c)继续上提,扶管臂(400)抓住油管下部,将油管摆放到井口中心线上,输送机回落取下一根油管,对扣装置(500)闭合,对油管导向,辅助油管实现对扣,对扣装置(500)打开,扶管臂总成(400)中抓手(430)打开,动力钳(200)前伸,完成上扣作业,然后动力钳(200)后缩,卡瓦打开,液压吊卡(c)将油管下放至井下,气动卡瓦(e)关闭,然后动力钳(200)翻转到90
°
,继续上油管作业;
[0015]二、修井作业甩油管作业流程:输送机高位待机,液压吊卡(c)低位,侧摆抓取油管(g),气动卡瓦(e)打开,油管上提出井口,气动卡瓦(e)关闭,动力钳(200)前伸,完成卸扣作业,扶管臂总成(400)中抓手(430)打开抓取油管下部,将油管摆放到输送机上,然后扶管臂总成(400)中抓手(430)打开,液压吊卡(c)下放,将油管完全放在输送机上,液压吊卡(c)打卡,输送机下放至低位甩钻具后,继续高位待机,液压吊卡继续低位抓取一下根油管。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到的升降轨道的轨道主体上有多个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轨道横梁与轨道主体的位置,可利用修井机绞车或油缸进行高度调节;动力钳总成实现三段滑道达到缩回状态,为移运节约空间,节省搬家资源;扶管臂基座与井口平移滑道有三个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工况来选择安装位置,从而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井口;对扣装置可以实现匡扶油管的功能;总之,本技术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井口适应性,可以适应无游梁的抽油机井口,也可适用于其他各种复杂环境的井口;平台可以大幅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少作业人员的人数,提高作业的效率,并且实现了小修作业不同场地环境的需要,能够简单便捷的改变设备的布局方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8]附图2是动力钳总成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9]附图3是动力钳总成收缩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4是对扣装置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是对扣装置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是本技术的扶管臂总成的位置示意图;
[0023]附图7是本技术的移运时收缩的状态示意图;
[0024]上图中:升降轨道100、动力钳总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小修井口作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升降轨道(100)、动力钳总成(200)、井口平移滑道(300)、扶管臂总成(400)、对扣装置(500),所述升降轨道(100)包括轨道主体(110)和轨道横梁(120),轨道主体(110)与轨道横梁(120)通过销轴连接,轨道主体(110)安装在Y型支架上或直接焊接在修井机Y型后支架上;所述动力钳总成(200)包括上下滑动支架(210)、变幅支架(220)、液压油管钳(230)、变幅油缸(240),变幅支架(220)为剪刀架结构,前端连接上下滑动支架(210),后端与轨道主体(110)固定,且在轨道主体(110)与变幅支架(220)之间安装变幅油缸(240),变幅油缸(240)驱动变幅支架(220)前后伸缩,所述上下滑动支架(210)沿着变幅支架(220)进行上下调整;所述井口平移滑道(300)包括连接横梁(310)、前端滑道(320)、中部滑道(330)、后部滑道(340),三段滑道活动连接,同变幅支架(220)一起在移运时推至井架方向;所述对扣装置(500)安装在井口平移滑道(300)的前端,用于匡扶油管;扶管臂总成(400)包括臂架(410)、扶管臂基座(420)、抓手总成(430),所述扶管臂基座(4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惠宁房志凯徐建业姚姗姗张树岗王江华赵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奥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