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195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其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作为治疗淋巴水肿的药物,三七皂苷R1的有效作用浓度为0.01-1000μM。三七皂苷R1与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混合形成散剂、膏剂、粉剂、针剂、水剂、肠溶缓释制剂或注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动物实验证明,三七皂苷R1可降低C57小鼠的纤维组织厚度,改善淋巴水肿小鼠的淋巴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三七皂苷R1在制备治疗淋巴水肿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在制备治疗淋巴水肿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在制备治疗淋巴水肿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提出该化合物在制备各种形式的预防和治疗淋巴水肿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淋巴水肿(lymphedema)机体某些部位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的软组织液在体表反复感染后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脂肪硬化。其治疗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淋巴水肿根据病程早晚,治疗原则不同。最重要者为早期治疗,以预防病变的发展。对晚期病例的治疗尚不能获得满意结果,原发性淋巴水肿以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可用弹力绷带包扎。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淋巴水肿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0003]本专利技术研究的有效组分三七皂苷R1可以刺激淋巴管内皮细胞产生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改善淋巴回流,从而减轻淋巴水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提出其医药用途。
[0005]根据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其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R1,浓度为0.01-1000μM。三七皂苷R1是从中药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提取的有效成分,它可以减轻淋巴水肿模型小鼠尾部组织的纤维脂肪厚度,改善淋巴回流功能。
[0006]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提出是基于三七皂苷R1作为淋巴水肿治疗药物,其有效作用浓度为0.01-1000μM。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三七皂苷R1与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混合形成散剂、膏剂、粉剂、针剂、水剂或注射剂。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三七皂苷R1作为淋巴水肿治疗药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各种形式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上述淋巴水肿。在使用时可以采取皮下、静脉注射或肛肠给药;注射液的使用可以任意选用生理盐水、葡萄糖、稳定剂、防腐剂、悬浮剂或乳化剂等。
[0009]本专利技术进行了动物实验,将30只清洁级7-8周左右C57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模型组和三七皂苷R1组(后者为本专利技术药物,也称治疗组),三七皂苷R1组每天以三七皂苷R1灌胃,WT组、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经动物实验的分析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能减轻小鼠尾部肿胀程度,改善淋巴回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进行了细胞实验,培养淋巴管内皮细胞,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三七皂苷R1,24h后收集细胞,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本专利技术经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发现,三七皂苷R1增加VEGFC mRNA的表达,增加其蛋白表达,促进淋巴管生成,改善淋巴回流功能。因此,以三七皂苷R1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各种形式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上述淋巴水肿疾病。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三七皂苷R1的结构简式。
[0011]图2是小鼠尾部周长的测量结果图。
[0012]图3是淋巴管信号强度检测结果图。
[0013]图4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的VEGFC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中,三七皂苷R1(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采用市售品或按照中药领域常用提取方法从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M为摩尔浓度,即mol/L;μM为微摩尔每升。
[0016]实验例
[0017]将30只清洁级7-8周左右C57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皂苷R1组,另取10只同窝对照体重相似的野生型小鼠(WT)作为Control组。三七皂苷R1组每天以三七皂苷R1 20mg/kg/d灌胃,Control组、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治疗4周。每隔三天测量小鼠尾部造模区肿胀度。如图2所示,三七皂苷R1能减轻小鼠尾部肿胀程度,改善淋巴回流。
[0018]三七皂苷R1对淋巴管回流功能的检测
[0019]灌胃4周后,将小鼠置于麻醉机中,异氟烷麻醉后,尾部、臀部脱毛,以30号针头注射10μL的ICG(0.1μg/mL,蒸馏水溶解,避光保存)染料于小鼠尾尖部,在近红外照射下可观察到强光信号,渐由尾尖部经尾部两侧淋巴管进入坐骨淋巴结,连续观测1小时并每隔1s拍照一次,注射1小时之后,淋巴管的信号强度趋于稳定,连续观测600s,根据淋巴管信号强度出现波动的次数,每一次相邻的信号波峰与波谷记一次搏动,可得500sec内搏动次数(Pulse)。用ImageJ软件可得出照片中ICG的信号强度(Signal,S)。如图3所示,三七皂苷R1组在淋巴管单位时间搏动数明显增加,三七皂苷R1明显提高了淋巴管的清除率。
[0020]三七皂苷R1对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蛋白表达检测。
[0021]抽提蛋白:LEC处理24h去上清,预冷无菌PBS洗X3

裂解液400μL(1%PMSF,1%L磷酸酶抑制剂),冰上静置10min

细胞铲刮取蛋白

14000r离心15min,4℃

抽取上清

BCA法测蛋白浓度,95μLA+B(50:1),加入5μL上清,37℃摇床30min

酶标仪(波长562nm)测浓度

蛋白定量,加入5X上样Buffer,金属浴100℃变性15min。
[0022]电泳:配制分离胶、浓缩胶

加入500mL电泳液

上样25μL(15孔梳)

上部胶80V,30min,待样品至浓缩胶与分离胶交界处时,转为100V至样品完成电泳转膜:PVDF膜甲醇浸5min,将胶、膜置入转膜液中,90,70min,同时加冰散热。
[0023]孵育显色:5%BSA封闭1h

一抗摇床孵育过夜,4℃

洗膜5min X3

二抗室温孵育1h

洗膜5minX3

显色。
[0024]如图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蛋白的表达量随三七皂苷R1的
浓度升高而增加,呈现浓度依赖性。提示三七皂苷R1增加VEGFC蛋白表达,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管回流功能,改善淋巴水肿的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是,该小分子化合物为三七皂苷R1,有效作用浓度为0.01-1000μM。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淋巴水肿的小分子化合物,其特征是,三七皂苷R1与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药物辅料混合形成散剂、膏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倩倩王拥军徐浩侯彤刘洋王晓赟杨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