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616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4
一种合成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溶剂混合,升温至110~130℃反应5~10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II);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环保,不产生废气,操作危险性低;底物适应性好,各种取代基都可以实现环化;同时,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采用金催化的方式来替代传统钯催化模式,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更加符合现代化学发展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二)
技术介绍

[0002]3-吡咯啉-2-酮与吡咯类化合物有着极其相似的结构,它不仅可以用于合成吡咯类化合物以及构建γ-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骨架,它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药物以及农药品中,是天然产物和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NMDA受体甘氨酸拮抗剂(1a)和NK1受体拮抗剂(1b)都是慢性疼痛和CNS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子,3-吡咯啉-2-酮已经被修饰成各种各样的具有功能性的分子。正因为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吸引了一大批研究爱好者去开发和拓展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路径。同时正因为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寻求一种有效的合成方法去合成此类化合物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0003][0004]目前,合成3-吡咯啉-2-酮的方法已经很多了,例如,还原马来酰亚胺(J.Am.Chem.Soc.1996,118,2825),吡咯或吡咯-2-甲醛的氧化(J.Org.Chem.2011,76,8203),β-氰基酯的还原环化(J.Org.Chem.2008,73,9174)等,但是采用简单的原料一步合成多取代的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目前还是比较少的,2010年Hiroaki Sasai(Chem.Commun.,2010,46,9064
–<br/>9066)等人报道了一种方法,以β,γ-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为底物,10%醋酸钯为催化剂,11%恶唑啉类化合物为配体,2倍当量的对苯醌为氧化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30℃或者75℃条件下反应24小时,得到目标产物,这种方法虽然能高效的合成目标产物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但是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的催化剂醋酸钯的量相对较大,与此同时还要加入大大过量的较强的氧化剂对苯醌,不是很符合现代绿色化学发展的理念。2017年,jiang(J.Org.Chem.2017,82,8191-8198)等人同样采用钯催化的方式,肉桂基对甲苯磺酰胺为底物,2倍当量的醋酸银为添加剂,乙酸与乙酸酐(1:1)为混合溶剂,在95℃条件下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3-吡咯啉-2-酮类化合物,此方法同样采用了较多量的催化剂醋酸钯,大量的金属盐作为添加剂,与绿色化学的理念相违背。而本专利技术采用金催
化的方式,4-苯基-N-对甲苯磺基-2-炔酰胺类化合物为起始物,在金催化剂(AuLCl)、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NaBAr
F
4)、溶剂存在条件下,加热至120℃反应8h,所得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制备得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此方法以极少量的催化剂条件下就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实现底物的环化,更具应用价值。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简便、高效的合成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合成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
[0008]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NaBAr
F
4)、溶剂混合,升温至110~130℃(优选120℃)反应5~10h(优选8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II);
[0009]所述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0.05:0.05~0.15,优选1:0.02:0.1;
[0010]所述溶剂的体积用量以起始物(I)的物质的量计为10~20mL/mmol;
[0011]所述金催化剂为AuLCl,其中:
[0012][0013]所述溶剂为1,2-二氯乙烷、甲苯、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优选1,2-二氯乙烷;
[0014]所述后处理的方法为: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20~30℃),在反应液中加入柱层析硅胶(100~200目),减压蒸除溶剂,进行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与乙酸乙酯体积比3:1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含目标产物的洗脱液,蒸除溶剂并干燥,得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II);
[0015]反应式如下:
[0016][0017]式(I)或式(II)中,R为苯基、3-甲基苯基、2-萘基或4-苯基苯基。
[0018]具体的,优选本专利技术所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II)为下列化合物之一:
[0019][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安全环保,不产生废气,操作危险性低;
[0022](2)底物适应性好,各种取代基都可以实现环化;
[0023](3)同时,该反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采用金催化的方式来替代传统钯催化模式,减少了催化剂的用量,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更加符合现代化学发展的理念。
(四)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5]实施例1
[0026][0027]将金催化剂(0.004mmol,0.003g)、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0.02mmol,0.0177g)加入15ml schlenck管中,氮气保护完成后,再用注射器加入4-苯基-N-对甲苯磺基-2-炔酰胺类化合物(0.2mmol,0.0626g)和2mL 1,2-二氯乙烷。接着,在120℃油浴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在反应液中加入两药匙(0.5g)柱层析硅胶(100-200目),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再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产物纯品(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作为洗脱剂)。该物质为黄色固体,产率70%。
[0028]表征数据:1H NMR(500MHz,CDCl3)δ7.44-7.42 7.43(d,J=8.4Hz,2H),7.37

7.34(m,1H),7.33

7.28(m,2H),7.16

7.09(m,5H),6.15(dd,J=6.0,1.7Hz,1H),5.84(t,J=1.9Hz,1H),2.38(s,3H).
13
C NMR 125MHz,CDCl3)δ168.52,151.01,144.56,135.59,133.32,129.15,128.94,128.74,127.81,127.68,124.79,67.44,21.66.
[0029]实施例2
[0030][0031]将金催化剂(0.002mmol,0.0015g)、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0.02mmol,0.0177g)加入15ml schlenck管中,氮气保护完成后,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溶剂混合,升温至110~130℃反应5~10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3-吡咯琳-2-酮类化合物(II);所述起始物(I)、金催化剂、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0.05:0.05~0.15;所述金催化剂为AuLCl,其中:所述溶剂为1,2-二氯乙烷、甲苯、三氟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反应式如下:式(I)或式(II)中,R为苯基、3-甲基苯基、2-萘基或4-苯基苯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3-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奎郑立孟胡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