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10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减震器、换向阀和油泵机构,减震器包括减震活塞缸、减震活塞、以及弹性元件,在减震活塞缸上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上出油口和下出油口,换向阀包括阀体和手柄,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进行连接,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所述进油口与油箱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以使得经所述油泵加压后的油能够从油箱流入进油口。本方案实现了根据需要对汽车的离地间隙进行增加或减小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家用轿车日渐普及,消费者对车辆性能指标日益关注,整车离地间隙成为选购车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离地间隙标准是整车架构开发过程中制定的,主要零件、区域在设计时需要达到的标准,该指标的制定影响着整车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0003]整车离地间隙也是汽车通过性能的表现,汽车通过性是指车辆通过各种路况的能力,汽车通过性可分为轮廓通过性和牵引支承通过性;前者是表征车辆通过坎坷不平路段和障碍(如陡坡、侧坡、台阶、壕沟等)的能力,后者是指车辆能顺利地通过松软土壤、沙漠、雪地、冰面、沼泽等地面的能力。轮廓通过性参数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和离去角;车辆支承通过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附着质量、附着系数及车辆接地比压。最小离地间隙比其他通过性参数直观,大家都用最小离地间隙来检测控制通过性。
[0004]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满载、静止时,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支撑平面之间的距离,用于表征汽车无碰撞地越过石块、树桩等障碍物的能力;最小离地间隙越大,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但重心偏高,降低了稳定性;最小离地间隙越小,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弱,但重心低,可增加稳定性。
[0005]“最小离地间隙”的标准号为GB/T3730.3-1992,其定义为:汽车在满载(允许最大荷载质量)的情况下,其底盘最突出部位与测试水平面的距离,并以图示的形式,给出了具体的测量方法,但并未规定具体的数值范围。最小离地间隙反映的是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汽车的离地间隙各个高度值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取决于负载状况。因此确定离地间隙也取决于负载的变化情况,要依据负载变化的最大值去考虑离地间隙。
[0006]一般汽车为了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在底盘上都设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当汽车行驶在凹凸不同的路面时,减震机构能对路面的颠簸进行缓冲,从而使得汽车整体行驶比较稳定,而汽车的离地间隙和稳定性之间又是一对矛盾体,当汽车的离地间隙较小时,汽车在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常常会出现汽车磕底的问题,甚至当通过有积水的凹坑路段时,还可能会造成排气管进水、发动机进水淹缸损坏等严重故障,大大影响了汽车的使用性能和通过性,同时在通过某些障碍物时,往往只需要对部分位置的汽车离地间隙进行调整就可以通过,如果是为了提高通过性而整体加大汽车的离地间隙,将会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根据需要对部分位置或全部位置汽车的离地间隙抬高或降低的离地间隙自适应调节系
统。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包括减震器、换向阀和油泵机构,所述油泵机构包括油泵和油箱,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活塞缸、减震活塞、以及连接车架和所述减震活塞缸的弹性元件,所述减震活塞的头部与所述减震活塞缸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减震活塞的尾部向上伸出所述减震活塞缸并用于与车架进行连接,所述减震活塞缸的下部与车桥进行连接,在减震活塞缸上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上出油口和下出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位于所述第二油口下方,所述上出油口位于所述下出油口的上方,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和手柄,所述阀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阀体运动,以使得所述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相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所述进油口与油箱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以使得经所述油泵加压后的油能够从油箱流入进油口。
[0010]这样,当汽车需要通过有向上的障碍物的区域时或是从具有向下的障碍物区域回到正常行驶路面上时,扳动手柄,使得阀体的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相通,此时油泵将油箱的油加压后输出到进油口,从第一出油口排出的油进一步经第一管道后到达第一油口,并经第一油口输入到减震活塞缸内,输入到减震活塞缸内的油作用在减震活塞的头部并使得减震活塞沿减震活塞缸的内壁向上滑动,减震活塞头部上方的油从上出油口排出,此时减震活塞的尾部跟随向上移动并进一步带动与其连接的车架向上移动,由此实现将对应位置汽车底盘离地间隙增大的目的,以使得汽车能够顺利的通过有向上障碍物的区域或从具有向下的障碍物区域回到正常路面上行驶;
[0011]当汽车通过具有向下的障碍物的区域或是从具有向上的障碍物区域回到正常行驶路面上时,扳动手柄,使得阀体的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相通,油泵将油箱的油加压后输出到进油口,从第二出油口排出的油进一步经第二管道后到达第二油口,并经第二油口输入到减震活塞缸内,输入到减震活塞缸内的油作用在减震活塞的头部并使得减震活塞沿减震活塞缸的内壁向下滑动,减震活塞头部下面的油将从下出油口排出,此时减震活塞的尾部跟随向下移动并进一步带动与其连接的车架向下移动,由此实现将对应位置汽车底盘离地间隙减小的目的,并能实现减震作用,以使得汽车能够顺利的通过有向下障碍物的区域或从具有向上的障碍物区域回到正常路面上行驶。由此本方案就实现了根据需要对汽车的离地间隙进行增加或减小,从而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
[001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二个、四个或多个车轮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该调节结构,当只对其中二个、四个或多个车轮对应的位置设置调节结构时,可以实现对对应位置汽车间隙的调整,而当在四个或多个车轮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该调节机构时,可以实现对汽车底盘的离地间隙整体进行调整的目的。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与油箱之间还通过第四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之间还通过第五管道进行连接。
[0014]这样,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油还能够最终经第四管道送回到油箱,由此实现油箱内油的重复利用。
[0015]优选的,在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有减压阀,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的连接
位置位于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第一管道之间,所述减压阀在所述第四管道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打开,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内的油能够经所述第四管道回流到所述油箱内。
[0016]这样,通过设置减压阀,当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内的油压过大时超过减压阀的泄压值时,第一管道内的油将第四管道回流到油箱,第二管道内的油将经第五管道和第四管道后回流到油箱,由此避免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油压过大造成管道的破坏。
[0017]优选的,所述上出油口和所述第二管道之间通过第六管道相连通,所述下出油口和所述第一管道之间通过第七管道相连通。
[0018]这样,上出油口与第二管道相通,使得经上出油口排出的油可以进第二管道回到油箱内,下出油口与第一管道相通,使得经下出油口排出的油可以进第一管道回到油箱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换向阀和油泵机构,所述油泵机构包括油泵和油箱,所述减震器包括减震活塞缸、减震活塞、以及连接车架和所述减震活塞缸的弹性元件,所述减震活塞的头部与所述减震活塞缸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减震活塞的尾部向上伸出所述减震活塞缸并用于与车架进行连接,所述减震活塞缸的下部与车桥进行连接,在减震活塞缸上开设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上出油口和下出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位于所述第二油口下方,所述上出油口位于所述下出油口的上方,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和手柄,所述阀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口、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阀体运动,以使得所述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相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所述进油口与油箱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以使得经所述油泵加压后的油能够从油箱流入进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油箱之间还通过第四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之间还通过第五管道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提高汽车通过性的离地间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有减压阀,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佰和周天娇刘雅丹周铎周天明王局周天赤周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