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后倾动态的主动阻尼的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94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4
一种用于具有车架(14)的车辆的悬架组件,包括控制臂(66、70、74)、转向节(38)、弹簧(42)、阻尼器(46)和控制模块(50)。控制臂(66、70、74)可枢转地联接到车架(14)。转向节(38)联接到控制臂(66、70、74),并且支承用于相对于转向节(38)旋转的轮毂(22)。弹簧(42)安装在车架(14)与控制臂(66、70、74)或转向节(38)之间。阻尼器(46)具有可调节阻尼力,且包括安装到车架(14)的第一端和安装成使得转向节(38)的后倾角的变化延伸或收缩阻尼器(46)的第二端。控制模块(50)与阻尼器(46)通信,并且配置成基于转向节(38)的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来调整阻尼器(46)的阻尼力。控制模块(50)配置成在抵抗后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大阻尼力。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大阻尼力。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大阻尼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调节后倾动态的主动阻尼的悬架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6/005,080号的优先权和权益。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0003]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一种车辆悬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构造成调节后倾动态的主动阻尼的车辆悬架。

技术介绍

[0004]此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5]后倾角是可影响车辆操控和乘坐舒适度的一个车辆特征。后倾角大体上由在垂直于车辆的侧部观察时在垂直于车轮的接地面处的地面的轴线与实际或虚拟主销轴线之间的角度限定。当提及可转向轮(例如,前轮转向车辆的前轮)时,主销轴线是当转向时轮围绕其旋转的轴线。当提及非可转向轮(例如,前轮转向车辆的后轮)时,主销轴线大体上可为当力垂直于车轮的侧部施加时轮将倾向于围绕其旋转的轴线。在一些车辆悬架中,虚拟主销轴线是将车轮转向节连接到两个控制臂的两个接头(例如,球形接头)之间的轴线。在一些其它车辆悬架中,虚拟主销轴线是基于多个控制臂或转向节和车辆车架之间其它连杆的组合几何形状而确定的。在一些其它悬架中,虚拟主销轴线垂直于地面且从接地面延伸穿过轮的中心。
[0006]悬架中的某些动态条件和柔顺性可引起车辆转向节的后倾角从优选后倾角改变。例如,硬断裂或加速度可引起转向节大体上围绕轮的旋转轴线旋转,这改变虚拟主销轴线相对于道路表面的角度。这种变化通常称为后倾绕紧(caster windup)。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后倾绕紧会对车辆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后倾绕紧可能导致车轮接触车身,或一些悬架部件触底。后倾绕紧还可导致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的改变。
[0007]在一些悬架中,后倾绕紧由通常称为整体连杆的刚性构件限制。整体连杆通常在转向节上的位置与控制臂中的一个(例如,下控制臂)上的位置之间延伸。整体连杆在拉伸或压缩中作用(取决于后倾绕紧的旋转方向),以防止后倾角变化。由于整体连杆是刚性体,因此后倾绕紧通常受限于可存在于整体连杆与转向节或控制臂之间的连接(例如,衬套)中的任何柔顺性。
[0008]然而,整体连杆增加了悬架设计的额外重量、成本、复杂性和包装约束。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在车辆的操作期间调整或调节所允许的后倾绕紧的量可能是有利的。
[0009]因此,本公开解决了后倾绕紧的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在一个形式中,一种用于具有车架的车辆的悬架组件包括控制臂、转向节、弹簧、阻尼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臂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车架。转向节联接到控制臂且适于支
承用于相对于转向节旋转的轮毂。弹簧安装在车架与控制臂或转向节之间。所述阻尼器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且包括安装到车架的第一端,以及安装成使得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变化延伸或收缩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阻尼器通信,并且配置成基于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来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在抵抗所述后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大所述阻尼力。
[0011]根据另一形式,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悬架组件的主销轴线的前方或后方。
[0012]根据另一形式,弹簧和阻尼器中的一个设置于主销轴线前方,且弹簧和阻尼器中的另一个设置于主销轴线后方。
[0013]根据另一形式,阻尼器的第二端安装到转向节。
[0014]根据另一形式,悬架组件进一步包括配置成检测车辆的第一特性的第一传感器。控制模块配置成从第一传感器接收表示所述第一特性的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特性调整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力。
[0015]根据另一形式,第一特性是车辆的加速度、车辆的减速度以及转向节相对于车架的角度位置的变化中的一个。
[0016]根据另一形式,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车辆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特性计算所述后倾角。
[0017]根据另一形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特性是行驶高度和所述阻尼器的长度中的一个。
[0018]根据另一形式,所述悬架组件进一步包括配置成检测所述阻尼器的长度的第二传感器。
[0019]根据另一形式,所述悬架组件进一步包括前束连杆和外倾连杆。所述前束连杆包括:在所述转向节上的第一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转向节的第一端;联接到所述车架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第一刚性体。所述外倾连杆包括:在所述转向节上的第二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转向节的第三端;联接到所述车架的第四端;以及在所述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延伸的第二刚性体。控制臂在转向节上的第三位置处安装到转向节。
[0020]根据另一形式,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安装到所述控制臂、所述前束连杆和所述外倾连杆中的一个。
[0021]根据另一形式,所述悬架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安装在转向节与车架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并且构造成向转向节提供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一柔顺度和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柔顺度。第一柔顺度大于第二柔顺度。
[0022]根据另一形式,第一衬套安装到转向节,且第二衬套安装到控制臂、前束连杆、外倾连杆和整体连杆中的一个。
[0023]在另一形式中,一种用于具有车架的车辆的悬架组件包括转向节、多个控制臂、弹簧、阻尼器、第一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转向节适于支承用于相对于转向节旋转的轮毂。每个控制臂包括联接到车架的第一端、联接到转向节的第二端,以及在控制臂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刚性体。弹簧安装在车架与转向节或控制臂中的一个之间。所述阻尼器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且包括联接到所述车架的第一端和安装到所述转向节或所述控制臂中的一个的第二端,使得所述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变化延伸或收缩所述阻尼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一特性并输出表示所述第一特性的第一信号。控制模块与阻尼器
和传感器通信。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特性确定所述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在抵抗后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大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力。
[0024]根据另一形式,第一特性是车辆的加速度、车辆的减速度以及转向节相对于车架的角度位置的变化中的一个。
[0025]根据另一形式,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车辆的第一特性和至少一个第二特性计算所述后倾角。
[0026]根据另一形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特性是行驶高度和所述阻尼器的长度中的一个。
[0027]在另一形式中,车辆包括具有可调节阻尼力的阻尼器,并且包括联接到转向节或控制臂的一端,使得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变化延伸或收缩所述阻尼器。一种控制转向节的后倾角的方法包括在第一传感器处检测车辆的第一特性。所述方法包括在控制模块处接收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输入。第一输入表示第一特性。所述方法包括在控制模块处基于第一输入确定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所述方法包括在抵抗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的方向上调整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力。
[0028]根据另一形式,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包括在抵抗转向节旋转偏离优选的后倾角的第一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具有车架的车辆的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控制臂,所述控制臂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车架;转向节,所述转向节联接到所述控制臂并且适于支承用于相对于所述转向节旋转的轮毂;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与所述控制臂或所述转向节之间;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具有可调节的阻尼力,并且包括安装到所述车架的第一端,以及安装成使得所述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变化延伸或收缩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阻尼器通信,并且配置成基于所述转向节的后倾角的实际或预测的变化来调整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力,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在抵抗所述后倾角的变化的方向上增加所述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悬架组件的主销轴线的前方或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弹簧和所述阻尼器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主销轴线前方,并且所述弹簧和所述阻尼器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主销轴线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安装到所述转向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进一步包括配置成检测所述车辆的第一特性的第一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从所述第一传感器接收表示所述第一特性的第一信号,并且基于所述第一特性调整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特性是所述车辆的加速度、所述车辆的减速度以及所述转向节相对于所述车架的角度位置的变化中的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所述车辆的第一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特性计算所述后倾角。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特性是行驶高度和所述阻尼器的长度中的一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架组件,其进一步包括配置成检测所述阻尼器的长度的第二传感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进一步包括前束连杆和外倾连杆,所述前束连杆包括:在所述转向节上的第一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转向节的第一端;联接到所述车架的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第一刚性体,所述外倾连杆包括:在所述转向节上的第二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转向节的第三端;联接到所述车架的第四端;以及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延伸的第二刚性体,所述控制臂在所述转向节上的第三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转向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阻尼器的第二端安装到所述控制臂、所述前束连杆和所述外倾连杆中的一个。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进一步包括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安装在所述转向节与所述车架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并且配置成向所述转向节提供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