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59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四个角落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有Z轴导向柱,所述Z轴导向柱中部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A,所述Z轴导向柱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上封板,所述支撑柱与直线轴承A之间设置有Z轴下弹簧,所述Z轴下弹簧嵌套在支撑柱下方,所述直线轴承A与上封板之间设置有Z轴上弹簧,所述Z轴上弹簧嵌套在支撑柱上方,所述直线轴承A固定在Z轴浮动板上,所述Z轴浮动板下端面四个方向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板,通过各个弹簧加强缓冲的效果并辅助发动机固定板进行复位,增强了本装置的减震、减噪的效果,进行有效的隔震,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0003]目前,发动机的外壳在使用的时候,由于车颠簸或者发动机工作的时候,都会出现震动,然而,现有的外壳不具有隔振的功能,长时间震动会出发动机造成损伤,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四个角落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有Z轴导向柱,所述Z轴导向柱中部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A,所述Z轴导向柱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上封板,所述支撑柱与直线轴承A之间设置有Z轴下弹簧,所述Z轴下弹簧嵌套在支撑柱下方,所述直线轴承A与上封板之间设置有Z轴上弹簧,所述Z轴上弹簧嵌套在支撑柱上方,所述直线轴承A固定在Z轴浮动板上,所述Z轴浮动板下端面四个方向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面通过螺钉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通过螺钉固定有直线轴承B,所述直线轴承B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侧浮动板,所述侧浮动板与直线轴承B之间设置有外弹簧,所述外弹簧嵌套在滑动杆上,所述滑动杆内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内封板,所述直线轴承B与内封板之间设置有内弹簧,所述内弹簧嵌套在滑动杆上,所述侧浮动板上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板下方,所述发动机固定板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
[0007]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端面四个角落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轴导向柱设置有四个,所述Z轴导向柱与支撑柱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轴承A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A与Z轴导向柱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轴下弹簧、Z轴上弹簧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外弹簧、内弹簧大小尺寸相同。
[0011]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Z轴浮动板下
端面四个方向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板设置有四个,所述滑动板与连接板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线轴承B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B与滑动板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杆设置有四个,所述滑动杆与直线轴承B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发动机固定板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直线轴承A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A与Z轴导向柱一一对应滑动连接,通过Z轴导向柱起到对发动机固定板的支撑作用,直线轴承B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B与滑动板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滑动杆设置有四个,所述滑动杆与直线轴承B一一对应滑动连接,防止Z轴导向柱在发动机的重力下被压形变,能够支撑发动机固定板各个方向的摆动,通过对发动机震动时来自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力进行缓冲,通过各个弹簧加强缓冲的效果并辅助发动机固定板进行复位,增强了本装置的减震、减噪的效果,进行有效的隔震,保证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底板1、支撑柱2、Z轴导向柱3、直线轴承A4、上封板5、Z轴下弹簧6、Z轴上弹簧7、Z轴浮动板8、连接板9、滑动板10、直线轴承B11、滑动杆12、外弹簧13、内封板14、内弹簧15、侧浮动板16、发动机固定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的底板1,用于底板1的固定,所述底板1上端面四个角落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柱2,用于装置的支撑,所述支撑柱2上端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有Z轴导向柱3,所述Z轴导向柱3中部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A4,所述Z轴导向柱3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上封板5,所述支撑柱2与直线轴承A4之间设置有Z轴下弹簧6,所述Z轴下弹簧6嵌套在支撑柱2下方,所述直线轴承A4与上封板5之间设置有Z轴上弹簧7,用于Z轴方向缓冲,所述Z轴上弹簧7嵌套在支撑柱2上方,所述直线轴承A4固定在Z轴浮动板8上,所述Z轴浮动板8下端面四个方向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下端面通过螺钉连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上通过螺钉固定有直线轴承B11,所述直线轴承B11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侧
浮动板16,所述侧浮动板16与直线轴承B11之间设置有外弹簧13,所述外弹簧13嵌套在滑动杆12上,所述滑动杆12内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内封板14,所述直线轴承B11与内封板14之间设置有内弹簧15,所述内弹簧15嵌套在滑动杆12上,用于X轴、Y轴方向缓冲,所述侧浮动板16上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板17下方,所述发动机固定板17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发动机。
[0023]所述支撑柱2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底板1上端面四个角落上,用于支撑稳固。
[0024]所述Z轴导向柱3设置有四个,所述Z轴导向柱3与支撑柱2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用于Z轴方向缓冲。
[0025]所述直线轴承A4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A4与Z轴导向柱3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0026]所述Z轴下弹簧6、Z轴上弹簧7大小尺寸相同,所述外弹簧13、内弹簧15大小尺寸相同,用于提供各方向上缓冲动力。
[0027]所述连接板9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Z轴浮动板8下端面四个方向上。
[0028]所述滑动板10设置有四个,所述滑动板10与连接板9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
[0029]所述直线轴承B11设置有四个,所述直线轴承B11与滑动板10一一对应通过螺钉连接。
[0030]所述滑动杆12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动力包隔振机构,包括通过螺钉固定的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四个角落上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端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有Z轴导向柱(3),所述Z轴导向柱(3)中部滑动连接有直线轴承A(4),所述Z轴导向柱(3)上端通过螺钉固定有上封板(5),所述支撑柱(2)与直线轴承A(4)之间设置有Z轴下弹簧(6),所述Z轴下弹簧(6)嵌套在支撑柱(2)下方,所述直线轴承A(4)与上封板(5)之间设置有Z轴上弹簧(7),所述Z轴上弹簧(7)嵌套在支撑柱(2)上方,所述直线轴承A(4)固定在Z轴浮动板(8)上,所述Z轴浮动板(8)下端面四个方向通过螺钉固定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下端面通过螺钉连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上通过螺钉固定有直线轴承B(11),所述直线轴承B(11)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外侧通过螺钉固定有侧浮动板(16),所述侧浮动板(16)与直线轴承B(11)之间设置有外弹簧(13),所述外弹簧(13)嵌套在滑动杆(12)上,所述滑动杆(12)内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内封板(14),所述直线轴承B(11)与内封板(14)之间设置有内弹簧(15),所述内弹簧(15)嵌套在滑动杆(12)上,所述侧浮动板(16)上端面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贾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