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99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收放线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倾斜开槽,每组倾斜开槽的内壁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有收放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具有自动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位置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以及能够避免发生预应力钢绞线磨损手掌皮肤的情况,提高了双收放线装置操作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两个收放轮能够能够单独工作,单独工作时能够降低装置的耗电量,增加双收放线装置的节能环保性能,以及通过辅助机构能够提高双收放线装置传动的可靠稳定性。靠稳定性。靠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收放线设备
,尤其涉及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钢绞线是由2、3、7或19根高强度钢丝构成的绞合钢缆,并经消除应力处理(稳定化处理),适合预应力混凝土或类似用途,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和松弛性能好,另外展开时较挺直,常见抗拉强度等级为1860兆帕,还有1720、1770、1960、2000、2100兆帕之类的强度等级。这种钢材的屈服强度也很高。
[0003]现有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收卷预应力钢绞线时大多采用人工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位置,导致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使用过程过于繁琐不便,影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预应力钢绞线收卷时会磨损手掌的皮肤,影响装置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收卷预应力钢绞线时大多采用人工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位置,导致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使用过程过于繁琐不便,影响装置使用的便利性,另外预应力钢绞线收卷时会磨损手掌的皮肤,影响装置操作安全性的问题,而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倾斜开槽,每组所述倾斜开槽的内壁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有收放轮,两个所述收放轮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壁开设有滑块,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通孔的孔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辅助机构,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L形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L形板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孔壁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侧壁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支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一从动皮带轮的外壁共同活动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的外壁共同活动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L形板上通孔内壁活动连接的T形插杆,所述T形插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与滑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插杆的杆壁
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T形插杆的杆壁和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与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的内壁填充连接有防滑粉,所述防滑粉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10]优选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与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孔壁通过第四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与第二齿轮的外壁啮合,所述往复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的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线环。
[0011]优选的,所述防滑粉为松香粉末。
[0012]优选的,所述L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杆壁与两个支撑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处于不同垂直轴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第二传动皮带、第一强度电机和收放轮,当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收卷预应力钢绞线时,首先把两个收放轮通过倾斜开槽安装在支撑板上,之后把预应力钢绞线穿过导线环,之后把线头固定在收放轮上,之后把第一主动皮带轮的第一传动皮带套入第一从动皮带轮上,第二主动皮带轮的第二传动皮带套入第二从动皮带轮上,之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转杆使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转动,然后通过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传动皮带使两个收放轮转动,进行实现对两个收放轮同时收卷预应力钢绞线,若通过装置放线的时候,只需第一驱动电机反转即可,接着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往复丝杆转动,往复丝杆使丝杆螺母来回移动,丝杆螺母通过L形杆使导线环来回移动,进而实现控制预应力钢绞线在收放轮上收卷的位置,且不需要人工操作,省时省力,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也不会损伤手掌皮肤,若装置只需要一个收放轮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另一个传动皮带不连接,以便能够降低第一驱动电机的负载,从而降低耗电量,此外,第一传动皮带和第二传动皮带传动出现打滑的时候,只需要拿起固定块使海绵块附着防滑粉,之后把防滑粉涂抹在传动皮带内侧即可,增加传动皮带的摩擦力,该机构使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具有自动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位置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以及能够避免发生预应力钢绞线磨损手掌皮肤的情况,提高了双收放线装置操作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两个收放轮能够能够单独工作,单独工作时能够降低装置的耗电量,增加双收放线装置的节能环保性能,以及通过辅助机构能够提高双收放线装置传动的可靠稳定性。
[00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使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具有自动控制预应力钢绞线收卷位置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以及能够避免发生预应力钢绞线磨损手掌皮肤的情况,提高了双收放线装置操作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两个收放轮能够能够单
独工作,单独工作时能够降低装置的耗电量,增加双收放线装置的节能环保性能,以及通过辅助机构能够提高双收放线装置传动的可靠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支撑板、3收放轮、4第一从动皮带轮、5第二从动皮带轮、6驱动机构、61第一驱动电机、62转杆、63第一主动皮带轮、64第二主动皮带轮、65第一传动皮带、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侧壁开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倾斜开槽,每组所述倾斜开槽的内壁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连接有收放轮(3),两个所述收放轮(3)的侧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皮带轮(4)和第二从动皮带轮(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L形板(10),所述L形板(10)的侧壁开设有滑块(1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滑块(11)相配合的滑槽(12),所述L形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所述L形板(10)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通孔,且通孔的孔壁活动连接有限位机构(7),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辅助机构(8),所述支撑板(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导线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与L形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61),所述L形板(10)的侧壁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的孔壁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62),所述转杆(62)的侧壁通过第三滚动轴承与支撑板(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与转杆(6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62)的杆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主动皮带轮(63)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4),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63)和第一从动皮带轮(4)的外壁共同活动套接有第一传动皮带(65),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64)和第二从动皮带轮(5)的外壁共同活动套接有第二传动皮带(6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用钢丝双收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与L形板(10)上通孔内壁活动连接的T形插杆(71),所述T形插杆(7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筒(72),所述固定筒(72)的外壁与滑槽(12)的槽壁固定连接,所述T形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亮倪晓峰王钧李红明郑龙军张先勇
申请(专利权)人:奥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