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457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发光部(8a)向立起有磁刷的显影筒(41a)的表面部位发射光线,用受光部(8b)接收其反射光。然后通过测量光反射比率,检测显影剂的劣化状况。当检测到显影剂已劣化时,于不进行图像生成期间将调色剂(t)由显影筒(41a)移向感光鼓(1),从而将已劣化的调色剂(t)从显影装置(4)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组份接触式显影方式中的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方式,大致可分为使用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方式,和使用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的单组份显影方式。鉴于双组份显影方式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具有调色剂带电特性的稳定性、中间调(半色调)的再现性,一直以来双组份显影方式的应用更为广泛。长时间使用双组份显影剂,尤其在调色剂消耗量较少的状态下,断续地长时间进行搅拌时,调色剂图像上会产生白点,即发生所谓的“载体缺失”现象。这是由磁性载体向感光鼓(图像载体)移动引起的。为克服这种缺陷,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用例如预先设定要更换显影剂的可印刷张数,当实际印刷张数超出可印刷张数时,即提示显影剂寿命已尽,需更换显影剂。日本技术实开昭63-1425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提示显影剂寿命已尽,需更换显影剂的技术。该技术通过测试由感光鼓流入显影筒的流入电流值作出判断,当电流流入值在规定值以下时,提示更换显影剂。然而,在预先设定要更换显影剂的可印刷张数的方法中,显影剂的实际劣化情形通常与可印刷张数并不一致,导致尚可使用的显影剂被认为寿命已尽而被更换、废弃。而通过检测由感光鼓流入显影筒的流入电流值判断显影剂寿命的方法,虽可以较为高精度地判断显影剂寿命,但存在装置大型化的缺憾。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利用简单构造高精度检测显影剂寿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长时间提供良好画质的图像,而不会发生载体缺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不贻误时机、可及时更换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是,用于在内置有磁极部件的显影剂载体上形成包括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磁刷,并使磁刷顶端与图像载体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调色剂移向图像载体,将形成于图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转化为可视图像的显影方式中,含有向显影剂载体的立有磁刷的表面部位发射光线、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比例检测显影剂劣化状况并进行通报的步骤。并且,显影装置在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检测出显影剂已劣化时,于非图像生成时将调色剂由显影剂载体移向图像载体,从而排出已劣化的调色剂。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装置,其具有内置磁极部件并形成包括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磁刷的显影剂载体;图像载体,其表面与所述磁刷顶端相接触;以及检测装置,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所述发光部用于向显影剂载体的立有磁刷的表面部位发射光线、所述受光部通过测量反射光的比例检测显影剂劣化状况。其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通报装置,其在由上述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检测出显影剂劣化时,通报显影剂劣化状况。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向显影剂载体的立有磁刷的表面部位发射光线,并检测该光线的反射比率。然后通过光的反射比率即可检测出显影剂的劣化状况,因而避免装置的大型化、利用简单构造高精度地检测显影剂的寿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利用所述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检测出显影剂已劣化时,于非图像生成时将调色剂从显影剂载体移向图像载体,从而排出已劣化的调色剂,因此不致产生载体缺失现象,可长时间获得理想的画质。其次,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通报装置,其在根据所述显影剂劣化检测方法检测出显影剂劣化时,对显影剂劣化予以通报,不会贻误显影剂的更换时机,可长时间获得理想的画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主要部分略图;图3为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显影装置略图;图4为形成于显影筒表面的磁刷模式图;图5为表面处理剂埋没于调色剂粒子中的状态示意图;图6A为显影筒表面的磁刷状态示意图;图6B为显影筒表面的磁刷状态示意图;图7为磁刷数量与反射率关系曲线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检测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略图;以及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通报装置平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 感光鼓(图像载体)4 显影装置41 显影剂载体8 光遮断器8a 发光部8b 受光部41a显影筒41b磁辊(磁极部件)C 磁性载体D 显影剂s 表面处理剂t 调色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做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11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像形成装置11内部主要部分略图。图像形成装置11,通过充电装置2向感光鼓(图像载体)1表面均匀充上一层正电荷。接着,通过曝光装置3在感光鼓1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后面将要提及的显影装置4使调色剂附着于所述静电潜像,将静电潜像转化为可视图像。经过以上处理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装置5中被转印到被转印部件7。之后被转印部件7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图中未示出的定影装置中被加热、加压,最终熔融定影于被转印部件7上。另一方面,残留在感光鼓1的未被转印的调色剂,在清洁装置6中,先由清洁刷61清理后,再由清洁刮片62完全清理干净。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11的显影装置4的剖面放大图。该显影装置4包括将磁辊41b固定内置于显影筒41a内的显影剂载体41、呈螺旋状的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以及同样为螺旋状的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内置于显影筒41a的磁辊41b的磁极配置为,位于感光鼓1的对面位置处为N2,在从该磁极N2向显影筒的转动方向上,依次为磁极S2、磁极N3、磁极N1、磁极S1。在磁辊41b的磁极N1、磁极S1之间的对面位置处,与显影剂载体41有间隔地设置有刮板45,其用于限制显影剂D的输送量。另外,在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的右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调色剂量的调色剂传感器44。当调色剂传感器44检测到显影装置4内调色剂量不足时,从调色剂补给斗(图中未示出)向显影装置4内补充调色剂。被补充供给的调色剂,首先边被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搅拌边沿图3的前侧向后侧方向输送,在后侧端部由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被输送至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在此期间,调色剂得以与磁性载体均匀混合。随后由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组成的显影剂D,边被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搅拌边沿图3的后侧向前侧方向被输送,其间显影剂D被适量地提供至显影筒41a。也就是说,经第一搅拌输送部件42和第二搅拌输送部件43搅拌好的显影剂,在磁辊41b的磁极N1的磁力作用下,被吸附到显影筒41a上。然后,随着显影筒41a的转动,显影剂被输送到刮板45与显影筒41a之间的空隙。显影剂D通过该空隙时,被提供给显影部的显影剂量即可得到控制。通过位于感光鼓1对面的显影部输送来的显影剂D,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得到显影。作为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方法,可采取正显影法也可采取反转显影法。所谓正显影法是用带有与感光鼓1的非曝光部极性相反的电荷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的显影法。所谓反转显影法是用带有与非曝光部极性相同的电荷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的显影法。为确保得到高画质的图像,优选采用反转显影法。此时,感光鼓1与调色剂带有相同极性的电荷,潜像部分的电荷经曝光被去除。而在显影部中,直流叠加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剂劣化的检测方法,用于一种显影方式,该显影方式在内置有磁极部件的显影剂载体上形成包括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份显影剂磁刷,该磁刷的顶端与图像载体的表面相接触,以使调色剂移向图像载体,将形成于图像载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转化为可视图像,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方法包括:向显影剂载体的立有磁刷的表面部位发射光线的步骤;测量反射光比例以检测显影剂劣化状况的步骤;以及检测到显影剂劣化状况时进行通报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井谦之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