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48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在机架上贯穿地设置有折叠纸板的折叠通道,沿所述折叠通道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给纸装置、多道折叠成型机、筒盒折叠机械手、三面输送装置、端边内折器、前端壁折叠机、转向输送机、端边内折器和后端壁折叠机;多道折叠成型机包括沿折叠通道中心线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一道折叠导轨、二道折叠导轨、三道折叠导轨和四道折叠导轨;筒盒折叠机械手包括铰支于机架上的握持托板和握持转盘;端边内折器包括端边内折爪;所述前端壁折叠机包括端折下输送带和外端抬折装置。该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不仅能进行复杂结构和筒管盒壁内衬盒的折叠成型,而且折叠成型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纸箱盒折叠成型设备,尤其涉及包装箱(盒)内纸质内衬盒的折叠成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包装箱(盒)既具有盛装、储运和保护产品的功能,又具有环保和美化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快递、酒类及各种轻工产品的包装中;包装盒中的内衬盒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效果,能够有效地起到限位缓冲,防止颠簸和晃荡松散的作用,对包装产品起着极好的保护作用。
[0003]传统的包装盒内衬缓冲结构多采用EPE、EPP、EVA、PS等化工材料,制作过程中需消耗较多资源,而且难以回收利用,尤其是废弃的内衬盒难以降解,对生产、生活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纸质内衬盒则具有装卸方便,缓冲抗压,能有效降低产品损耗,又可再生利用,既环保又有效节约资源。
[0004]随着包装盒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和外包装箱(盒)的复杂化,纸质内衬盒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同时更要求内衬盒具有良好的缓冲抗压功能,以及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普适性。其中带有筒管状空腔的内衬盒在结构稳定性和缓冲避震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结构的内衬盒由于折叠结构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经过多道折叠成多折面纸板,而且需要将多折面纸板再折叠成筒腔结构,最后还要对筒腔的盒端壁进行折叠成型,这种复杂的折叠过程仍依赖于手工操作,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折叠质量难以操作和保证。
[0005]采用传统的包装盒制作加工方法和粘箱(盒)设备,首先是将模切好的纸质基板通过输送装置送入到进纸位,并由输送装置传送带送至其后的各道工序装置进行相应的折叠加工。使用折粘箱机等相应设备生产纸质内衬盒能有效地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正品率,但是目前的这种粘箱设备功能较为单一,工艺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不足,往往只能进行单层箱壁和简单折痕盒体的折叠成型,而对于具有筒管状盒壁的内衬盒则无法进行制作加工,很难适应盒型结构日益复杂多变的要求;传统的折盒成型只能对纸质基板进行平面折叠和输送,既不能对筒腔结构的侧壁进行折叠操作,也不能对筒腔结构进行端壁折叠操作;然而由于具有矩形筒管状盒壁的内衬盒对产品能起到更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使得这种新结构的纸质内衬盒逐步取代单层盒壁的内衬盒产品。因此现有内衬盒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设备已成为内衬盒向高缓冲性能、高保护作用方向发展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不仅能进行复杂结构和筒管盒壁内衬盒的折叠成型,而且折叠成型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包括机架,该机架上贯穿地设置有折叠纸板的折叠通道,沿所述折叠通道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给纸装置、多
道折叠成型机、筒盒折叠机械手、三面输送装置、端边内折器、前端壁折叠机、转向输送机、端边内折器和后端壁折叠机;
[0008]所述多道折叠成型机包括沿所述折叠通道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主运纸带对、球带运纸结构和短运纸带对,在所述折叠通道中心线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一道折叠导轨、二道折叠导轨、三道折叠导轨和四道折叠导轨,所述一道折叠导轨、二道折叠导轨、三道折叠导轨和四道折叠导轨沿所述折叠通道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一道折叠导轨与短运纸带对位置相对应并位于短运纸带对的外侧,所述二道折叠导轨、三道折叠导轨和四道折叠导轨则位于球带运纸结构的外侧;所述主运纸带对包括位于折叠通道上下两侧的主运纸下带和主运纸上带,所述球带运纸结构包括运纸球带和钢球,该钢球活动置于容球条的球孔内,钢球活动滚压于运纸球带上,所述短运纸带对包括位于折叠通道上下两侧的短运纸下带和短运纸上带;所述一道折叠导轨的本体上设置有一道折叠导向面、一道折叠翻转面(和一道折叠成型面,一道折叠导向面垂直于一道折叠成型面,一道折叠翻转面与一道折叠导向面和一道折叠成型面倾斜相交;所述二道折叠导轨的本体上设置有二道折叠导向面、二道折叠翻转面和二道折叠成型面,二道折叠导向面垂直于二道折叠成型面,二道折叠翻转面与二道折叠导向面和二道折叠成型面倾斜相交;所述三道折叠导轨的本体上设置有三道折叠导向面、三道折叠翻转面和三道折叠成型面,三道折叠导向面垂直于三道折叠成型面,三道折叠翻转面与三道折叠导向面和三道折叠成型面倾斜相交;在三道折叠导轨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折叠托板,三道折叠导轨与折叠托板之间形成托板通道;所述四道折叠导轨的本体上设置有四道折叠面,该四道折叠面与三道折叠导向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折叠通道所在平面的交线相平行;
[0009]所述筒盒折叠机械手包括铰支于机架上的握持托板,握持托板)对称地设置于上水平输送带和下水平输送带的两侧;在握持托板上转动支承有握持转盘,相互对应的握持托板和握持转盘之间形成握持通道;握持托板与翻转连杆相铰连,该翻转连杆的另一端与翻转曲柄相铰连,翻转曲柄由机械手电机驱动;
[0010]所述三面输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水平输送带和下水平输送带,上水平输送带和下水平输送带置于机架上,在上水平输送带和下水平输送带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竖向输送结构,该竖向输送结构包括竖向主动辊和竖向张拉辊,竖向输送带张拉于竖向主动辊和竖向张拉辊上,竖向输送带的输送带面与下水平输送带输送带面相垂直;竖向主动辊和竖向张拉辊转动支承于竖向输送带支板上,该竖向输送带支板固定安装于机架上;
[0011]所述端边内折器包括端边内折爪,该端边内折爪通过内折爪支座可转动地支承机架上,该端边内折爪设置于三面输送装置和端折上输送带之间;
[0012]所述前端壁折叠机包括端折下输送带,在端折下输送带的前端设置有外端抬折装置,在端折下输送带上方有间隔地设置有端折上输送带,该端折上输送带的前端为坡带段,外端抬折装置位于坡带段的下方;所述外端抬折装置的折纸臂铰支于抬折支板上,在抬折支板上铰支有抬折气缸,抬折气缸的另一端铰支于折纸臂上,该抬折支板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后端壁折叠机与前端壁折叠机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主运纸下带和主运纸上带转动张拉于机架上;所述短运纸下带和短运纸上带转动张拉于机架上;所述运纸球带转动张拉于机架上,所述容球条上等距地设置有若干球孔,每一球孔内活动置有一钢球,该容球条固定安装于机架上。
[0014]优选地,所述一道折叠导轨、二道折叠导轨、三道折叠导轨和四道折叠导轨(均固定安装于机架上;所述托板通道位于折叠通道的上方,该托板通道和折叠通道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
[0015]优选地,所述一道折叠导向面、一道折叠翻转面和一道折叠成型面均为平面;所述二道折叠导向面、二道折叠翻转面和二道折叠成型面均为平面;所述三道折叠导向面、三道折叠翻转面、三道折叠成型面和四道折叠面均为平面。
[0016]优选地,所述握持托板上固定安装有转盘芯轴,握持转盘通过转盘轴承转动安装于转盘芯轴上;所述握持托板固定连接有铰支轴,该铰支轴的两端铰支于铰支座上,铰支座则固定安装于机架上。
[0017]优选地,所述翻转曲柄采用圆盘结构,该翻转曲柄安装于机械手电机的输出轴上,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盒智能折叠生产线,包括机架(9),该机架(9)上贯穿地设置有折叠纸板(a)的折叠通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折叠通道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给纸装置(1)、多道折叠成型机(2)、筒盒折叠机械手(3)、三面输送装置(4)、端边内折器(5)、前端壁折叠机(6)、转向输送机(7)、端边内折器(5)和后端壁折叠机(8);所述多道折叠成型机(2)包括沿所述折叠通道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主运纸带对、球带运纸结构和短运纸带对,在所述折叠通道中心线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地设置有一道折叠导轨(2.1)、二道折叠导轨(2.2)、三道折叠导轨(2.3)和四道折叠导轨(2.4),所述一道折叠导轨(2.1)、二道折叠导轨(2.2)、三道折叠导轨(2.3)和四道折叠导轨(2.4)沿所述折叠通道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一道折叠导轨(2.1)与短运纸带对位置相对应并位于短运纸带对的外侧,所述二道折叠导轨(2.2)、三道折叠导轨(2.3)和四道折叠导轨(2.4)则位于球带运纸结构的外侧;所述主运纸带对包括位于折叠通道上下两侧的主运纸下带(2.10)和主运纸上带(2.12),所述球带运纸结构包括运纸球带(2.9)和钢球(2.6),该钢球(2.6)活动置于容球条(2.5)的球孔内,钢球(2.6)活动滚压于运纸球带(2.9)上,所述短运纸带对包括位于折叠通道上下两侧的短运纸下带(2.8)和短运纸上带(2.11);所述一道折叠导轨(2.1)的本体上设置有一道折叠导向面(2.1.1)、一道折叠翻转面(2.1.2)和一道折叠成型面(2.1.3),一道折叠导向面(2.1.1)垂直于一道折叠成型面(2.1.3),一道折叠翻转面(2.1.2)与一道折叠导向面(2.1.1)和一道折叠成型面(2.1.3)倾斜相交;所述二道折叠导轨(2.2)的本体上设置有二道折叠导向面(2.2.1)、二道折叠翻转面(2.2.2)和二道折叠成型面(2.2.3),二道折叠导向面(2.2.1)垂直于二道折叠成型面(2.2.3),二道折叠翻转面(2.2.2)与二道折叠导向面(2.2.1)和二道折叠成型面(2.2.3)倾斜相交;所述三道折叠导轨(2.3)的本体上设置有三道折叠导向面(2.3.1)、三道折叠翻转面(2.3.2)和三道折叠成型面(2.3.3),三道折叠导向面(2.3.1)垂直于三道折叠成型面(2.3.3),三道折叠翻转面(2.3.2)与三道折叠导向面(2.3.1)和三道折叠成型面(2.3.3)倾斜相交;在三道折叠导轨(2.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折叠托板(2.13),三道折叠导轨(2.3)与折叠托板(2.13)之间形成托板通道(2.14);所述四道折叠导轨(2.4)的本体上设置有四道折叠面(2.4.1),该四道折叠面(2.4.1)与三道折叠导向面(2.3.1)所在平面与所述折叠通道所在平面的交线相平行;所述筒盒折叠机械手(3)包括铰支于机架(9)上的握持托板(3.5),握持托板(3.5)对称地设置于上水平输送带(4.7)和下水平输送带(4.8)的两侧;在握持托板(3.5)上转动支承有握持转盘(3.6),相互对应的握持托板(3.5)和握持转盘(3.6)之间形成握持通道(3.12);握持托板(3.5)与翻转连杆(3.1)相铰连,该翻转连杆(3.1)的另一端与翻转曲柄(3.2)相铰连,翻转曲柄(3.2)由机械手电机(3.3)驱动;所述三面输送装置(4)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水平输送带(4.7)和下水平输送带(4.8),上水平输送带(4.7)和下水平输送带(4.8)设置于机架(9)上,在上水平输送带(4.7)和下水平输送带(4.8)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竖向输送结构,该竖向输送结构包括竖向主动辊(4.1)和竖向张拉辊(4.4),竖向输送带(4.2)张拉于竖向主动辊(4.1)和竖向张拉辊(4.4)上,竖向输送带(4.2)的输送带面与下水平输送带(4.8)输送带面相垂直;竖向主动辊(4.1)和竖向张拉辊(4.4)转动支承于竖向输送带支板(4.5)上,该竖向输送带支板(4.5)固定安装于机架(9)上;所述端边内折器(5)包括端边内折爪(5.1),该端边内折爪(5.1)通过内折爪支座(5.2)
可转动地支承机架(9)上,该端边内折爪(5.1)设置于三面输送装置(4)和端折上输送带(6.3)之间;所述前端壁折叠机(6)包括端折下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春华周保华崔道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旭恒精工机械制造东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