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板和包括该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94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10),该热交换器板(10)包括在所述热交换器板(10)的两个侧向边缘和两个纵向边缘(15)之间延伸的两个面(12、13)。热交换器板(10)至少包括从热交换器板(10)的第一面(12)延伸到第二面(13)的开口(16)。开口(16)由围绕开口(16)布置的套环(17)界定。热交换器板(10)至少包括在至少一个面(12、13)上方突出的凹坑(18)。所述凹坑(18)至少包括平坦区域(19)和倾斜区域(20),所述倾斜区域(20)插入在套环(17)和平坦区域(19)之间。区域(19)之间。区域(19)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板和包括该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为机动车辆装配的制冷剂流体流通回路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种热交换器板及包括这些板中的至少一个的热交换器。
[0002]当前,机动车辆装备有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通常称为HVAC系统,以对机动车辆的乘客舱中存在的或在其内部发送的空气进行热处理。HVAC系统与制冷剂流体在其内部流通的制冷剂流通回路相关。制冷剂流体流通回路依次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膨胀装置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容纳在HVAC系统内部,以允许制冷剂流体与在被输送到乘客舱内之前在HVAC系统内部流通的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0003]根据制冷剂流体流通回路的操作模式,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以冷却空气流。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流体在压缩机内部被压缩,然后制冷剂流体在冷凝器或气体冷却器内部被冷却,然后制冷剂流体在膨胀装置内膨胀,最终制冷剂流体冷却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
[0004]热交换器包括组装在一起以制造热交换器的多个热交换器板。热交换器板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包括从热交换器板的第一面延伸到热交换器板的第二面的开口。开口位于热交换器板的末端或角度处。每个开口由围绕开口布置的套环界定。
[0005]将两个热交换器板连接在一起以制成管,然后将多个管组装在一起以制成热交换器板。将两个板的套环以及两个热交换器板的纵向边缘和侧向边缘组装在一起以实现管。然后,将管组装在一起以实现热交换器。最后,热交换器包括由组装的套环制成的两个集管箱,在其之间插入有由热交换器板的延伸部分制成的芯
[0006]在用于制冷剂流体回路之前,热交换器经过一些测试,以检查其耐压性并确定任何组装缺陷。例如,热交换器经历压力测试,在此期间,热交换器内部的制冷剂流体当前处于100bar压力下。该测试压力远高于制冷流体的当前利用压力,该压力在15bar至20bar的范围内。
[0007]看起来,在压力测试期间,热交换器往往会在芯和集管箱中经历不同的变形。更具体地,集管箱倾向于比热交换器的芯更多地延伸。这些不同的变形可能在热交换器内产生可能激起制冷剂流体的裂纹,这是最不方便的。
[0008]需要具有包括热交换器板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板布置成使得不出现泄漏,从而具有坚固且可持续的热交换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板是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板。热交换器板包括在所述热交换器板的两个侧向边缘和两个纵向边缘之间延伸的两个面。热交换器板至少包括从热交换器板的第一面延伸到第二面的开口。开口由围绕开口布置的套环界定。热交换器板至少包括在至少一个面上方突出的凹坑。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凹坑至少包括平坦区域和倾斜区域,所述倾斜区域介于套环和平坦区域之间。
[0011]热交换器板还有利地具有任何以下特征中,这些特征被组合或单独考虑:
[0012]-侧向边缘和纵向边缘彼此垂直,
[0013]-侧向边缘彼此平行,
[0014]-纵向边缘彼此平行,
[0015]-纵向边缘比侧向边缘长,
[0016]-开口是圆形的,
[0017]-开口是椭圆形的,
[0018]-热交换器板包括沿着侧向边缘之一对准的至少两个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板包括四个开口,每个设置在热交换器板的角处,
[0019]-其中两个开口靠近第一侧向边缘,其中两个开口靠近第二侧向边缘,
[0020]-热交换器板至少包括从至少一个面延伸的凹坑,
[0021]-凹坑在其中一个面上形成突起,
[0022]-凹坑沿着垂直于纵向边缘和侧向边缘的横向轴线延伸,
[0023]-倾斜区域的横截面在平坦区域和套环之间呈U形形状,
[0024]-倾斜区域的横截面在平坦区域和套环之间呈S形形状,
[0025]-在平行于纵向边缘并垂直于侧向边缘的中心平面中截取横截面,
[0026]-将两个热交换器板组装在一起以制成热交换器的管,
[0027]-套环在热交换器板的第一面上露出,而凹坑在热交换器板的第二面上露出,
[0028]-凹坑位于套环和热交换器板的芯部之间,凹坑和芯部由边界线隔开,
[0029]-边界线是位于热交换器板的收集部和所述热交换器板的芯部之间的热交换器板的极限,
[0030]-热交换器板的收集部至少包括套环,
[0031]-热交换器板的收集部专用于允许制冷剂流体从热交换器的一个管流通到另一个管,
[0032]-热交换器板的芯部至少包括凹槽,
[0033]-热交换器的芯部专用于促进在热交换器中流通的制冷剂流体与在空调系统中流通的空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
[0034]-凹坑的平坦区域布置在与布置有热交换器板的芯部的第二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中,
[0035]-边界线具有正弦形状,
[0036]-从位于平行于第二平面的平面中的视点观察边界线的形状,
[0037]-倾斜区域由两条相对的侧线界定,两条侧线之间的第一距离从凹坑的平坦区域生长直到套环,
[0038]-每条侧线是凹坑和热交换器板的芯部之间的极限,
[0039]-侧线是边界线的一部分,
[0040]-倾斜区域是弯曲区域,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位于第二距离处,该第二距离大于凹坑的深度,
[0041]-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测量凹坑的深度,
[0042]-倾斜区域包括与套环相切的边沿,
[0043]-热交换器板包括相对于中心平面对称布置的多个凹坑,该中心平面平行于热交换器板的纵向边缘并经过开口的开口中心,
[0044]-每个凹坑包括顶端,凹坑的顶端布置在凹坑圆上,凹坑圆的中心为开口中心,
[0045]-开口的开口中心与倾斜区域和平坦区域之间的极限之间的第三距离从一个凹坑
到另一个凹坑是恒定的,
[0046]-开口的中心与倾斜区域和平坦区域之间的极限之间的距离是在开口的开口中心与所述极限的中点之间,即在倾斜区域的每条侧线的等距处截取的,
[0047]-倾斜区域的厚度从极限直到套环是至少恒定的,
[0048]-倾斜区域的厚度是在倾斜区域中的热交换器板的两个面之间测量的,垂直于至少一个面,
[0049]-倾斜区域的厚度从极限增加直到套环,
[0050]-热交换器板至少包括位于热交换器板的芯部中的凹槽,
[0051]-凹槽沿平行于纵向边缘的方向纵向延伸,
[0052]-凹槽在热交换器板的第二面上露出,
[0053]-凹槽和凹坑在热交换器板的同一个面上露出,
[0054]-热交换器板包括多个凹槽,每个凹槽从第一纵向末端和第二纵向末端延伸,两个纵向末端均沿着平行于热交换器板的纵向边缘的凹槽轴线定位,
[0055]-凹坑的顶端位于由至少凹槽界定的沟槽中,
[0056]-凹坑是凹槽的延长部,
[0057]-凹坑的平坦区域是凹槽的延长部,
[0058]-凹坑包括倒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器(1)的热交换器板(10),该热交换器板(10)包括在所述热交换器板(10)的两个侧向边缘(14)和两个纵向边缘(15)之间延伸的两个面(12、13),热交换器板(10)至少包括从热交换器板(10)的第一面(12)延伸到第二面(13)的开口(16),该开口(16)由围绕开口(16)布置的套环(17)界定,热交换器板(10)至少包括在至少一个面(12、13)上方突出的凹坑(18),其中,所述凹坑(18)至少包括平坦区域(19)和倾斜区域(20),所述倾斜区域(20)插入在套环(17)和平坦区域(1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板(10),其中,所述套环(17)在热交换器板(10)的第一面(12)上露出,而所述凹坑(18)在热交换器板(10)的第二面(13)上露出。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板(10),其中,所述倾斜区域(20)由两个相对的侧线(27)界定,两个侧线(27)之间的第一距离(D1)从凹坑(18)的平坦区域(19)生长直到套环(17)。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板(10),其中,所述倾斜区域(20)是弯曲区域,该弯曲区域的曲率中心(29)位于第二距离(D2)处,该第二距离大于凹坑(18)的深度(P)。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板(10),其中,所述倾斜区域(20)包括与所述套环(17)相切的边沿(2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板(10),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福斯特F刚萨雷斯J吉萨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交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