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69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定影敏感度优异的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方法及其装置既不损伤纸等介质上的含有调色剂等树脂的树脂微粒,又可在将定影液涂布到附着了该树脂微粒的介质上之后,快速进行树脂微粒对介质的定影。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定影方法,将含有软化剂的泡状定影液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使该树脂微粒定影在介质上,所述软化剂使树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或溶胀来软化含有树脂的微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定影方法还控制泡状定影液的膜厚,以使将泡状定影液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的赋予时间,比较已被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的泡状定影液渗透介质上的树脂微粒层而到达介质的渗透时间,相同或者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用于泡状定影液渗透树脂微粒层所需的渗透时 间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所述泡状定影液使含有树脂的树脂微粒定影于介质 上。技术背景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等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在纸、布和投影仪用胶片(overhead projector,以下简记为"0HP")之类的记录介质 上,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含有文字和符号的图像的装置。特别是电子照相方式 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可在普通纸上快速形成高清晰度的图像,所以在办公 事务中广为使用。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采用热定影 方式,所述热定影方式通过加热熔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对熔化后的调色 剂进行加压的方法,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这种热定影方式,因能提 供高定影速度和高定影图像质量等,所以非常适用。但是,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所耗电力的大约一半 以上都消耗在热定影方式中的调色剂加热。另一方面,从近年来解决环境问 题对策的角度来看,人们希望低电耗(节能)的定影装置问世。也就是说, 希望能将为使调色剂定影而加热调色剂的温度,降低至远低于现在的水准, 或者希望有一种不需要加热调色剂的定影方法。其中,从低电耗这一点考虑, 特别理性的是,根本无需加热调色剂就能把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非加 热定影方法。作为这种非加热定影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提出了一种调色剂的 湿式定影方法,即,将可溶解或溶胀调色剂、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分散混合于水中形成的水包油滴型定影剂,从在所定位置配置有未定影调色 剂的被定影物表面喷雾或滴下,待将调色剂溶解或溶胀之后,再将被定影物 进行干燥的方法。然而,在专利文献l的湿式定影方法中,因为要使用不溶或难溶于水的 有机化合物分散混合于水中的水包油滴型定影剂,所以在过量定影剂赋予未 定影调色剂的情况下,复印纸等记录介质(非定影物),会吸收定影剂的水 分,在记录介质上发生起铍或巻边(curl)现象。为此,对图像形成装置来说 必须的稳定且高速地运送记录介质受到很大损害。于是,要用干燥装置蒸发 掉定影剂中所含的过量水,从赋予记录介质的定影剂中除去水分,就要消耗 与使用热定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耗电不相上下的电力。又,作为不排斥已经过拒水性处理的未定影调色剂的定影液,以往有若 干个提案,提出了在油性溶剂中溶解有可溶解或可溶胀调色剂材料的油性定 影剂。例如,其中之一是,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即,把以可溶解或溶胀构成调色剂的树脂成分的材料作为成分的脂肪族二羧酸酯等,作为稀释液(溶剂),用不挥发性的二甲基硅酮(dimethyl silicon)稀释(溶解)而 成的定影液。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一种能用于可将静电法形成的未 定影图像,不破坏图像而又能鲜明简易地定影在成像薄片上的定影方法的定 影用溶液,提出了这样一种定影用溶液,g口,相对于溶解有调色剂而且与硅 酮油具有相溶性的溶剂100容量份,混合8 120容量份的硅酮油而配成的、处于相溶状态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用溶液。这种油性定影液因为含有 与已经过拒水性处理的未定影调色剂具有高度亲和性的油性溶剂,所以不排 斥已经过拒水性处理的未定影调色剂,而能溶解或溶胀调色剂,使之定影在 记录介质上。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 290, 513号专利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10974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59—119364号公报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无论哪篇都是将液体赋予未定影调色剂层的结构, 如图20之(a) 、 (b)所示,在使用涂布辊l作为接触赋予手段,将定影液涂布到记录介质2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层3的结构中,在为把定影液微量赋予给记录介质2上,使涂布辊1上的定影液层4的厚度较未定影调色剂层3更薄的情 况下,在涂布辊1与记录介质2分离的位置上,由涂布辊l表面定影液的液膜 所产生表面张力的作用,未定影调色剂粒子会受到拉伸,造成调色剂粒子往 涂布辊l的表面偏移(粘附,offset),大大影响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质量。 图中,X表示内部流的作用方向,Y表示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如图21所示,在涂布辊1上的定影液层4的厚度较未定影调色剂3 厚得多的情况下,在涂布辊1与记录介质2离开的位置上,因为液量较多,所 以由涂布辊l液膜表面形成的表面张力,难以直接作用到调色剂粒子上,调 色剂便不会偏移粘附在辊筒侧。但是,因为在纸面上涂布有大量定影液,所 以调色剂粒子受到过剩定影液的作用,会在记录介质2上流淌,使画质变差, 干燥时间增加,产生定影敏感度的问题。另外,在定影液含有水的场合,在 对含有纸等纤维素的介质的涂布量较多的场合,纸等介质有可能明显巻边,使在图像形成装置等装置之内的纸等介质在输送时发生卡纸现象。因此,用 这种定影液进行辊筒涂布的结构,极难做到两全其美g卩,对纸上的调色剂 层作微量涂布定影液,以提高定影敏感度和降低残液感,防止巻边的同时, 防止调色剂对定影辊筒的偏移粘附。作为接触赋予手段,在使用模涂 (diecoat)手段、刮涂手段和丝网涂布手段的情况下,定影液一旦变成微 量,则在接触赋予手段上,就会因表面张力而附着调色剂,导致图像质量变 差。如上所述,采用接触赋予手段,按以往的定影液配方,极难做到为提高 定影敏感度而往纸上调色剂层进行定影液的微量涂布,达到既不影响调色剂 图像又能涂布均匀这种两全其美的要求。另外,不仅仅是记录介质上的调色 剂,在对介质上含有树脂的微粒层赋予液状定影液的结构中,无论何种情况 都会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敏感度优异的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 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方法、定影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 置不会破坏纸等介质上调色剂等含有树脂的树脂微粒,且能在把定影液涂布 到附着有该树脂微粒的介质上之后,快速进行树脂微粒对介质的定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影方法,将含有软化剂的泡状定 影液赋予介质上的树脂微粒,再使该树脂微粒定影在介质上,所述软化剂通 过使树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或溶胀来软化含有树脂的微粒,其特征在于控制上述泡状定影液的膜厚,以使将泡状定影液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 粒的赋予时间,比较已被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的泡状定影液渗透所述介 质上的树脂微粒层而到达介质的渗透时间,相同或者更长。由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定影方法,所述方法能防止树脂微粒对 泡状定影液赋予设备的偏移粘附,可不破坏树脂微粒地,将定影液涂布于附 着了该树脂微粒的介质上之后,尽快使树脂微粒定影在介质上。另外,根据随泡状定影液泡粘度变化的渗透时间,来控制泡状定影液的 膜厚,由此,即使滲透时间随泡状定影液的泡粘度而发生变化,也可跟随变 化了的渗透时间,控制泡状定影液的膜厚,从而,可确实防止树脂微粒对泡 状定影液赋予装置的偏移粘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方法,将含有软化剂的泡状定 影液赋予介质上的树脂微粒,再使该树脂微粒定影在介质上,所述软化剂通过使树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或溶胀来软化含有树脂的微粒,其特征在于调整将上述泡状定影液赋予到上述介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方法,将含有软化剂的泡状定影液赋予介质上的树脂微粒,再使该树脂微粒定影在介质上,所述软化剂通过使树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或溶胀来软化含有树脂的微粒,其特征在于: 控制上述泡状定影液的膜厚,以使将泡状定影液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的赋予时间,比较已被赋予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的泡状定影液渗透所述介质上的树脂微粒层而到达介质的渗透时间,相同或者更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野泰男黑鸟恒夫平泽友康菅原智明中村琢磨有住夕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