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33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属于垃圾填埋气体回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输气管,输气管上套设有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换热管,换热管通过开设在外壳上的进水口与和出水口与外部连通;输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贯穿输气管的集水孔;外壳底部开口并连接有集水斗,集水斗的底部连通有集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输气管上设置环抱输气管的换热组件加速了输气管内的气态水的冷凝,提高了填埋气中水分的排出效率。水分的排出效率。水分的排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气体回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大幅度增加,我国城市垃圾年产生量已达1.5亿吨,并每年以8%~10%速度递增。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其中最主要的是卫生填埋技术。填埋后,垃圾在填埋场内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称为填埋气。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将会增加温室效应,而作为一种可燃气体,回收利用能够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填埋气中含有气态水分,在收集系统内气态水会部分由于温度降低而冷凝液化,冷凝水需要及时排出收集系统。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79405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气收集系统的冷凝水导排装置,包括填埋气收集单元、冷凝水导流支管、冷凝水导流控制阀、冷凝水收集暂存单元、冷凝水排出支管、冷凝水排出控制阀以及气体控制阀;填埋气收集单元与冷凝水收集暂存单元高、低设置,并通过冷凝水导流支管连通;冷凝水收集暂存单元包括排气阀口,并于排气阀口处连接气体控制阀;冷凝水排出支管连通冷凝水收集暂存单元;冷凝水导流控制阀与冷凝水排出控制阀分别安装于冷凝水导流支管和冷凝水排出支管上。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填埋气收集管道较长,单纯依靠自然降温产生冷凝水的效率较低,除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本技术具通过在输气管上设置环抱输气管的换热组件加速了输气管内的气态水的冷凝,提高了填埋气中水分的排出效率。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套设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通过开设在外壳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外部连通;所述输气管位于外壳内的部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贯穿输气管的集水孔;所述外壳底部开口并连接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底部连通有集水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输气管道上设置换热组件,利用冷却水加速填埋气中的气态水的冷凝速度,在短距离内完成填埋气中的气态水的冷凝,提高了填埋气中水分的排出效率,并且换热得到的热水也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利用了填埋气中的热量,资源利用充分。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螺纹缠绕在输气管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换热管与输气管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管远离集水斗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冷凝产生的水储集。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穿过井盖的排水管与外界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凝水储集且液面达到一定高度后,利用水泵将冷凝水排出,为后续冷凝水的储集腾出空间。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位于集水井外部的部分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个管口与进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与三通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三通管另一管口且非连通进水口的管口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交替开启和关闭,实现集水井内的冷凝水的利用,在排出集水井内的冷凝水时打开第一电磁阀并关闭第二电磁阀,打开水泵,将集水井内的冷凝水输送到换热组件。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井的冷凝水的液面上升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高度时,启动水泵,将集水井内的冷凝水排出,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便于控制水泵的开启时间。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水井的冷凝水的液面下降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高度时,关闭水泵,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便于控制水泵的关闭时间。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气管内设置有过滤净化装置,所述过滤净化装置位于废气流向换热组件的一侧并靠近换热组件的位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进入换热组件前的填埋气进行净化处理,避免有杂质进入冷凝水中。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竖直的上水管,所述上水管的上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管壁的排水孔,所述上水管的底端与集水管的底端连通。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上水管内位于排水孔下方的位置以及与集水管的连通处存有冷凝水,对气体进行阻挡,防止气体通过集水管进入集水井内。
[002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位于排水孔下方并靠近排水孔的位置设置有二级净化装置。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冷凝水进一步净化处理,避免对水泵造成伤害,洁净的冷凝水也便于冷凝水换热后的利用。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8]1.在输气管道上设置换热组件,利用冷却水加速填埋气中的气态水的冷凝速度,在短距离内完成填埋气中的气态水的冷凝,提高了废气中水分的排出效率,并且换热得到的热水也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利用了填埋气中的热量,资源利用充分;
[0029]2.通过设置三通管,能够将集水井内储集的冷凝水作为备用冷却水进行换热,对冷凝水能够充分利用;
[0030]3.通过在集水井内设置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便于对水泵的开启和关闭的时
间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的集水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中的换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的集水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技术的三通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输气管;11、集水孔;2、换热组件;21、外壳;211、换热管;22、进水口;23、出水口;3、集水斗;31、集水管;4、集水井;41、井盖;42、上水管;421、排水孔;43、水泵;44、排水管;5、过滤净化装置;6、二级净化装置;7、传感器组件;71、第一液位传感器;72、第二液位传感器;8、控制阀组件;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9、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输气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1)上套设有换热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外壳(21)以及位于外壳(21)内的换热管(211),所述换热管(211)通过开设在外壳(21)上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与外部连通;所述输气管(1)位于外壳(21)内的部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贯穿输气管(1)的集水孔(11);所述外壳(21)底部开口并连接有集水斗(3),所述集水斗(3)的底部连通有集水管(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11)螺纹缠绕在输气管(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31)远离集水斗(3)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4),所述集水井(4)顶端开口并设置有井盖(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4)的底部设置有水泵(43),所述水泵(43)通过穿过井盖(41)的排水管(44)与外界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埋气冷凝水分离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4)位于集水井(4)外部的部分连接有三通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呈馨谢兰兰黄东东牛晓磊潘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泰润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