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28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包括壳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叶轮和低压叶轮,所述高压叶轮和低压叶轮分别设置在转动轴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汽轮机汽缸壳体的内底部开设的分别与高压导气腔和低压导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水腔和第二排水腔,能够有效的将水由导气腔的内底壁输送至排水腔的内部存储,使得汽缸壳体内部不含有积水,并通过设置在排水腔内壁上的液位传感器实现自动排水,当排水腔内的水位漫过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开启闸阀,使得积水由排水管排出,能够有效的防止汽轮机叶轮发生水击现象,从而避免叶轮受损。损。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具体为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轮机也称蒸汽透平发动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做功。汽轮机转子在转动时,若是蒸汽湿度过大,蒸汽品质不合格,会导致汽轮机机壳汽缸内含有积水,积水会造成水击,会使得汽轮机转子上的叶轮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包括壳体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叶轮和低压叶轮,所述高压叶轮和低压叶轮分别设置在转动轴的两端,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高压叶轮的位置和低压叶轮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高压蒸汽进气管和低压蒸汽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对应高压蒸汽进气管开设有环形的高压进气腔,所述高压蒸汽进气管与高压进气腔连通,所述高压进气腔的一侧对应高压叶轮的位置开设有高压导气腔,所述高压导气腔远离高压进气腔的一端的内顶部开设有高压排气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高压排气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高压蒸汽排管,所述高压蒸汽排管与高压排气腔连通,且所述高压导气腔远离高压进气腔的一端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腔,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一闸阀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一排水腔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底部对第一排水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排水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对应低压蒸汽进气管开设有环形的低压进气腔,所述低压蒸汽进气管与低压进气腔连通,所述低压进气腔的一侧对应低压叶轮的位置开设有低压导气腔,所述低压导气腔远离低压进气腔的一端的内顶部开设有低压排气腔,所述壳体的顶部对应低压排气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低压蒸汽排管,所述低压蒸汽排管与低压排气腔连通,且所述低压导气腔远离低压进气腔的一端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腔,所述第二排水腔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三闸阀,所述第三闸阀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二排水腔的内壁上,所述壳体的底部对第二排水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与第二排水腔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对应高压导气腔开设有第一导液腔,所述高压导气腔与第一导液腔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闸阀。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对应低压导气腔开设有第二导液腔,所述低压导气腔与第二导液腔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水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闸阀。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汽轮机汽缸壳体的内底部开设的分别与高压导气腔和低压导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水腔和第二排水腔,能够有效的将水由导气腔的内底壁输送至排水腔的内部存储,使得汽缸壳体内部不含有积水,并通过设置在排水腔内壁上的液位传感器实现自动排水,当排水腔内的水位漫过液位传感器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开启闸阀,使得积水由排水管排出,能够有效的防止汽轮机叶轮发生水击现象,从而避免叶轮受损。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壳体;2、转动轴;3、高压叶轮;4、低压叶轮;5、高压蒸汽进气管;6、低压蒸汽进气管;7、高压进气腔;8、高压导气腔;9、第一导液腔;10、高压排气腔;11、高压蒸汽排管;12、第一排水腔;13、第一闸阀;14、第一液位传感器;15、第一排水管;16、第二闸阀;17、低压进气腔;18、低压导气腔;19、第二导液腔;20、低压排气腔;21、低压蒸汽排管;22、第二排水腔;23、第三闸阀;24、第二液位传感器;25、第二排水管;26、第四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包括壳体1和转动轴2,转动轴2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叶轮3和低压叶轮4,高压叶轮3和低压叶轮4分别设置在转动轴2的两端,壳体1的顶部对应高压叶轮3的位置和低压叶轮4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高压蒸汽进气管5和低压蒸汽进气管6,壳体1的内部对应高压蒸汽进气管5开设有环形的高压进气腔7,高压蒸汽进气管5与高压进气腔7连通,高压进气腔7的一侧对应高压叶轮3的位置开设有高压导气腔8,高压导气腔8远离高压进气腔7的一端的内顶部开设有高压排气腔10,壳体1的顶部对应高压排气腔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高压蒸汽排管11,高压蒸汽排管11与高压排气腔10连通,且高压导气腔8远离高压进气腔7的一端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腔12,第一排水腔1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闸阀13,第一闸阀1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4,第一液位传感器14固定安装在第一排水腔12的内壁上,壳体1的底部对第一排水腔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15,第一排水管15与第一排水腔12连通,壳体1的内部对应低压蒸汽进气管6开设有环形的低压进气腔17,低压蒸汽进气管6与低压进气腔17连通,低压进气腔17的一侧对应低压叶轮4的位置开设有低压导气腔18,低压导气腔18远离低压进气腔17的一端的内顶部开设有低压排气腔20,壳体1的顶部对应低压排气腔2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低压蒸汽排管21,低压蒸汽排管21与低压排气腔20连通,且低压导气腔18远离低压进气腔17的一端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二排水腔22,第二排水腔2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三闸阀23,第三闸阀2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24,第二液
位传感器24固定安装在第二排水腔22的内壁上,壳体1的底部对第二排水腔2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水管25,第二排水管25与第二排水腔22连通。
[0015]壳体1的内部对应高压导气腔8开设有第一导液腔9,高压导气腔8与第一导液腔9连通,第一导液腔9便于将高压导气腔8内的液体排至第一排水腔12的内部。
[0016]第一排水管15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闸阀16,当第一排水腔12的内部没有积水时,第二闸阀16可以确保高压蒸汽不会由第一排水管15排出。
[0017]壳体1的内部对应低压导气腔18开设有第二导液腔19,低压导气腔18与第二导液腔19连通,第二导液腔19便于将低压导气腔18内的液体排至第二排水腔22的内部。
[0018]第二排水管25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闸阀26,当第二排水腔22的内部没有积水时,第四闸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中压汽轮机的高效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转动轴(2),所述转动轴(2)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高压叶轮(3)和低压叶轮(4),所述高压叶轮(3)和低压叶轮(4)分别设置在转动轴(2)的两端,所述壳体(1)的顶部对应高压叶轮(3)的位置和低压叶轮(4)的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高压蒸汽进气管(5)和低压蒸汽进气管(6),所述壳体(1)的内部对应高压蒸汽进气管(5)开设有环形的高压进气腔(7),所述高压蒸汽进气管(5)与高压进气腔(7)连通,所述高压进气腔(7)的一侧对应高压叶轮(3)的位置开设有高压导气腔(8),所述高压导气腔(8)远离高压进气腔(7)的一端的内顶部开设有高压排气腔(10),所述壳体(1)的顶部对应高压排气腔(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高压蒸汽排管(11),所述高压蒸汽排管(11)与高压排气腔(10)连通,且所述高压导气腔(8)远离高压进气腔(7)的一端的内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腔(12),所述第一排水腔(12)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一闸阀(13),所述第一闸阀(1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4),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14)固定安装在第一排水腔(12)的内壁上,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第一排水腔(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15),所述第一排水管(15)与第一排水腔(12)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部对应低压蒸汽进气管(6)开设有环形的低压进气腔(17),所述低压蒸汽进气管(6)与低压进气腔(17)连通,所述低压进气腔(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久焦志轩张永宾王欣彭兴凯郝晓亮王宇奇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汇能玉源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