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74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靠近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一定范围内的梁断面局部增大且配筋局部加强部分,所述梁断面局部增大是该范围内梁断面宽度增加和梁断面高度增加,所述端部加强区段的顶面与所连接的框架梁顶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混凝土框架节点得以加强,框架梁在变截面处承载力相对削弱,在大震作用下框架梁塑性铰位置离开节点区,从而实现梁铰破坏机制,达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的。设计目的。设计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具体是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造价低廉、建造方便、结构布置灵活且能够形成大空间,因此在民用及工业建筑中广泛采用。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在大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倒塌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按规范设计的此类房屋在大地震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倒塌破坏。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通过调整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和剪力增大系数,较大地提高框架柱的抗震承载能力,以期达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防目的。但是,实际建造的框架结构房屋由于存在楼板和填充墙等因素对框架梁的刚度和抗弯承载力的增强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反而呈现出“强梁弱柱”的破坏特征。工程中如何使框架结构的“强梁弱柱”转化为“强柱弱梁”并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一种措施是采用在板角开洞以减少板对框架梁刚度的贡献,还有从填充墙材料或砌筑方式入手来减少填充墙对框架梁变形的约束。上述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梁的抗震承载力得到了“弱化”,向“强柱弱梁”的设计意图迈进了一步,但并没有从原理及构造上直接做到“强柱弱梁”。因此,为了克服以上结构缺陷,亟需提出一种受力合理、构造简单的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靠近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一定范围内的梁断面局部增大且配筋局部加强部分,所述梁断面局部增大是该范围内梁断面宽度增加和梁断面高度增加,所述端部加强区段的顶面与所连接的框架梁顶面平齐。
[0006]为了更有效地构成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节点,所述框架梁支座的上部负筋由框架梁与端部加强区段相交处截面的弯矩计算得到,并按构造要求切断和在柱中锚固,框架梁跨中钢筋仍按构造要求锚入框架柱内,框架梁的箍筋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框架柱的设计仍满足抗震要求。
[0007]为了更有效地构成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节点,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增加上部负筋,下部增加构造钢筋,加强区段箍筋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结构形式,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中心对齐,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的截面宽度为框架梁向两侧加宽后的宽度。
[0009]作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形式,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侧
面一边对齐,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的截面宽度为框架梁向另一侧加宽后的宽度。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部增加加强区段,使得混凝土框架节点得以加强,在大震作用下框架梁在变截面处产生应力集中,该处率先开裂,框架梁塑性铰位置离开节点区外移,形成梁铰机制,从而达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的。本技术设计简单,概念清楚,施工方便,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例1的示意图,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某一方向的框架梁、柱、梁端部加强区段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纵向配筋剖面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框架梁负筋、2-梁端部加强区段附加负筋、3-梁端部加强区段附加下部筋、4-梁端部加强区段附加腰筋、5-梁端部加强区段腰筋的拉接筋、6-框架梁、7
-ꢀ
梁端部加强区段、8-框架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6、钢筋混凝土框架柱8、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7,本实施例中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的宽度为框架梁两侧各增加60mm并小于柱宽,加强区段的长度为250mm,梁端部加强区段的标高同所连接的框架梁标高,梁端部加强区段横截面的高度为框架梁截面高度的1.5 倍,框架梁的断面高度由柱距决定且取下限值或略小于下限值。框架梁支座的上部负筋采用框架梁与端部加强区段相交处断面B-B(见图2)处的弯矩计算得到,并按构造要求切断和在柱中锚固,框架梁跨中钢筋仍按构造要求锚入框架柱内,框架梁的箍筋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框架柱的设计仍满足抗震要求。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的宽出部分增加上部负筋 2,下部增加构造钢筋3,加强区段的负筋、箍筋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
[0018]实施例2
[00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一侧平齐,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的截面宽度为框架梁向另一侧加宽后的宽度,本实施例向框架梁另一侧加宽120mm并小于柱宽。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相同。
[0020]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这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所述框架梁端部加强区段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靠近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一定范围内的梁断面局部增大且配筋局部加强部分,所述梁断面局部增大是该范围内梁断面宽度增加和梁断面高度增加,所述端部加强区段的顶面与所连接的框架梁顶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支座的上部负筋由框架梁与端部加强区段相交处截面的弯矩计算得到,并按构造要求切断和在柱中锚固,框架梁跨中钢筋仍按构造要求锚入框架柱内,框架梁的箍筋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敦本呈韦孙正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