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491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包括一偏位校正装置,偏位校正装置包括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圆形钢管固定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在圆形钢管内插入十字钢板;圆形钢管的外侧安装加劲肋;在圆形钢管上设置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竖向投影区域覆盖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以及对应的连接钢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且圆形钢管的轴线与对应的连接钢柱的轴线共轴,从而使得传力方向更加明确;通过在两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分别预留或者凿出后浇带空间,对偏位校正装置的圆形钢管内部的空间以及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后浇带空间浇筑混凝土,提高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逆作地下室的钢管混凝土柱向上部结构施工时,通常需转换为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即双拼十字转换钢柱。若上部荷载较大,可能需要采用双根钢管混凝土柱共同承受上部单根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荷载,但常常会因钢管混凝土柱施工时存在偏位情况导致其无法与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准确对接。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完成双根钢管混凝土柱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稳定对接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解决双根钢管混凝土柱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对接稳定性差、安全性低、传力不明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用于将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安装于两根钢管混凝土柱上,所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下部具有两个分别与两钢管混凝土柱对接的连接钢柱,所述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包括一偏位校正装置,所述偏位校正装置包括: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圆形钢管、十字钢板、若干加劲肋以及若干栓钉,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以及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竖向投影区域覆盖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以及对应的连接钢柱的竖向投影区域,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以及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均预留混凝土浇筑透气孔与圆形钢板孔,所述圆形钢管固定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且所述圆形钢管的轴线与对应的连接钢柱的轴线共轴;在圆形钢管内插入十字钢板,十字钢板分别与圆形钢管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固定连接;圆形钢管的外侧安装加劲肋,加劲肋分别与圆形钢管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相固定,且加劲肋的外侧端一致延伸至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外周缘;在圆形钢管上设置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使得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下对应;在圆形钢管的外周面上固定设置若干栓钉,在两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分别预留或者凿出至少10厘米厚的后浇带空间,通过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对偏位校正装置的圆形钢管内部的空间以及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后浇带空间浇筑混凝土。
[0007]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
述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分别与加劲肋、圆形钢管以及十字钢板焊接连接。
[0008]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混凝土浇筑透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0009]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圆形钢板孔与圆形钢管的同心设置。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混凝土浇筑透气孔围绕所述圆形钢板孔均匀设置。
[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圆形钢管外侧的混凝土与连接钢柱外侧的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通过控制偏位校正装置的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位置来调整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垂直度。
[0013]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十字钢板分别与圆形钢管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焊接固定。
[0014]优选的,在上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中,所述圆形钢管通过焊接固定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
[0015]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用于将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安装于两根钢管混凝土柱上,所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下部具有两个分别与两钢管混凝土柱对接的连接钢柱,所述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包括一偏位校正装置,所述偏位校正装置包括: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圆形钢管、十字钢板、若干加劲肋以及若干栓钉,所述圆形钢管固定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在圆形钢管内插入十字钢板;圆形钢管的外侧安装加劲肋;在圆形钢管上设置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使得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下对应,所述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竖向投影区域覆盖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以及对应的连接钢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且所述圆形钢管的轴线与对应的连接钢柱的轴线共轴,从而使得传力方向更加明确;通过将加劲肋的外侧端一致延伸至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外周缘,从而提高偏位校正装置的整体强度,弥补圆形钢管相对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偏位造成的局部强度降低问题;通过在两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分别预留或者凿出至少10厘米厚的后浇带空间,利用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对偏位校正装置的圆形钢管内部的空间以及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后浇带空间浇筑混凝土,从而可以使得偏位校正连接装置与下方的钢管混凝土柱连接更加稳定和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偏位校正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0021]图中:1-钢骨混凝土框架柱、1.1-连接钢柱、2-钢管混凝土柱、3-偏位校正装置、4-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5-圆形钢管、6-十字钢板、7-加劲肋、8-栓钉、9-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10-后浇带空间、11-圆形钢板孔、12-混凝土浇筑透气孔、13-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用于将钢骨混凝土框架柱1安装于两根钢管混凝土柱2上,所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1的下部具有两个分别与两钢管混凝土柱2对接的连接钢柱1.1,所述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包括一偏位校正装置3,所述偏位校正装置3包括: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4、圆形钢管5、十字钢板6、若干加劲肋7、若干栓钉8以及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作法双柱托换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偏位校正连接结构,用于将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安装于两根钢管混凝土柱上,所述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下部具有两个分别与两钢管混凝土柱对接的连接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偏位校正连接结构包括一偏位校正装置,所述偏位校正装置包括: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圆形钢管、十字钢板、若干加劲肋以及若干栓钉,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以及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竖向投影区域覆盖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竖向投影区域以及对应的连接钢柱的竖向投影区域,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以及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均预留混凝土浇筑透气孔与圆形钢板孔,所述圆形钢管固定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且所述圆形钢管的轴线与对应的连接钢柱的轴线共轴;在圆形钢管内插入十字钢板,十字钢板分别与圆形钢管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固定连接;圆形钢管的外侧安装加劲肋,加劲肋分别与圆形钢管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相固定,且加劲肋的外侧端一致延伸至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的外周缘;在圆形钢管上设置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使得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与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下对应;在圆形钢管的外周面上固定设置若干栓钉,在两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分别预留或者凿出至少10厘米厚的后浇带空间,通过顶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以及底部偏位校正圆形钢板上预留的圆形钢板孔对偏位校正装置的圆形钢管内部的空间以及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后浇带空间浇筑混凝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双柱托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坚业绪盼鲍仕涛刘志豪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