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6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包括:基坑;垫层,所述垫层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井道,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中的垫层、支撑底座和井道的特殊结构可以确保优异的支撑效果,采用该安装结构进行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不仅可以简化工艺,缩短工期,而且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营。营。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在既有建筑中安装电梯的
,具体而言,涉及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很多老旧小区建造时间较久,由于建设之初建造技术、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多层住宅没有配置电梯。这些没有配置电梯的老旧小区多层住宅给住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提出通过加装电梯来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并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文件和政策措施,以求逐步推进既有建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然后,现有在既有建筑中安装电梯的施工工法通常存在工艺复杂、工期长和安全性差的缺点,严重阻碍电梯加装的推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以及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艺复杂且工期长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1)测量放线,确定基坑施工位置和开挖深度,然后挖出基坑;
[0006](2)在基坑底部浇筑混凝土,形成垫层;
[0007](3)在垫层上搭设支撑底座,该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
[0008](4)在支撑侧壁上进行井道的砌筑,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
[0009](5)安装电梯部件。
[0010]可见,本技术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方法工艺非常简单,可以有效节约工期,并且通过特殊的基坑内支撑结构和井道结构,可以确保电梯安装后的安全运营。
[0011]进一步地是,相邻两个圈梁的间距为1.5~2.5m;圈梁的高度为300~500mm;所述圈梁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上。由此,可以确保井道的强度,从而提升安全性。
[0012]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的厚度≥70mm;所述垫层边缘超出支撑平台边缘至少70mm;所述垫层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1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由此,确保垫层具有最优的支撑效果。
[0013]进一步地是,在所述垫层上进行防水作业施工后再搭设所述支撑底座;在浇筑所述垫层之前将垫层下方的土体夯实,夯实系数≥94%;对所述支撑平台表面找平后再安装相应的电梯部件。由此,显著提升安全性系数。
[0014]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底座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优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浇筑;所
述支撑平台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厚度≥3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高度≥1300mm;所述砖砌体的厚度≥240mm。由此,支撑底座具有最优的支撑效果。
[0015]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底座的搭设过程包括步骤:
[0016]A.在垫层上搭设形成支撑底座的钢筋体系;
[0017]B.在形成支撑侧壁的钢筋体系的内外两侧搭设浇筑混凝土的模板体系;
[0018]C.向模板体系中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体系,即得到支撑底座。
[0019]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垫块;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支撑筋。垫块和支撑筋都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就放置于钢筋体系下方,由此,可以提升支撑底座的强度。
[0020]进一步地是,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在洞门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中设有钢撑;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在所述砖砌体上增设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内外两侧的钢筋网。由此,可以确保强度,显著提升安全性。
[0021]进一步地是,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位于钢筋网内部和/或外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砖砌体一侧绕至对侧;并且/或者,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穿过砖砌体后连接砖砌体两侧钢筋网的拉结筋,拉结筋孔内填充有结构胶。由此,加固方法简单,且加固效果好。
[00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该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包括
[0023]基坑;
[0024]垫层,所述垫层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
[0025]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上的支撑平台和位于支撑平台四周的支撑侧壁;
[0026]井道,该井道具有位于支撑侧壁上的砖砌体、位于支撑侧壁四角的构造柱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
[0027]可见,本技术的安装结构中的垫层、支撑底座和井道的特殊结构可以确保优异的支撑效果,采用该安装结构进行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不仅可以简化工艺,缩短工期,而且可以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营。
[0028]进一步地是,相邻两个圈梁的间距为1.5~2.5m;圈梁的高度为300~500mm;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上。
[0029]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厚度≥70mm。
[0030]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边缘超出支撑平台边缘至少70mm。
[0031]进一步地是,所述垫层与支撑平台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0032]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厚度≥300mm;所述支撑侧壁的高度≥1300mm;所述砖砌体的厚度≥240mm。
[0033]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垫块;并且/或者,所述支撑平台内设有间隔分布的支撑筋。
[0034]进一步地是,所述支撑平台表面还设有找平层。
[0035]进一步地是,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在洞门上方增设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中设有钢撑;当所述井道的洞门所在的墙体为新建墙体时,在所述
砖砌体上增设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设于砖砌体内外两侧的钢筋网。
[0036]进一步地是,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位于钢筋网内部和/或外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砖砌体一侧绕至对侧;并且/或者,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穿过砖砌体后连接砖砌体两侧钢筋网的拉结筋,拉结筋孔内填充有结构胶。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9]在附图中:
[004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井道的俯视图。
[004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井道的正视图。
[00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洞门所在墙体为既有墙体时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图4中的A-A向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垫层(100),所述垫层(100)设于所述基坑的底部;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包括设于垫层(100)上的支撑平台(210)和位于支撑平台(210)四周的支撑侧壁(220);井道(300),该井道(300)具有位于支撑侧壁(220)上的砖砌体(310)、位于支撑侧壁(220)四角的构造柱(320)和呈一定间距间隔分布的圈梁(3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圈梁(330)的间距为1.5~2.5m;圈梁(330)的高度为300~500mm;电梯部件中的轨道支架锚固于所述圈梁(330)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厚度≥7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边缘超出支撑平台(210)边缘至少7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00)与支撑平台(210)之间还设有防水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中电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210)的厚度≥400mm;所述支撑侧壁(220)的厚度≥300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薛庆文章一萍田泽辉周练唐丽娜林裕石伟兰体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