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131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三种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挡设于河道内的拦水丁坝,拦水丁坝上设有穿水孔;立设于河道内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拦水丁坝的两排湿地侧墙;沿着河道水的水流方向依次立设于河道内的第一湿地隔墙、第二湿地隔墙以及第三湿地隔墙;拦水丁坝、两排湿地侧墙以及第一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河道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消纳的配水渠;两排湿地侧墙、第一湿地隔墙以及第二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河道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消纳的沉沙好氧塘;以及两排湿地侧墙、第二湿地隔墙以及第三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河道水进行净化的表流湿地。整个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净化河道水的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境。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工程治理
,特指一种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使得河道能够具有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的水利功能。但在寒冷地区,在一些淤泥质黏土河道工况条件下,受条件影响河道治理存在一定难度。一些河道在最初设计过程中,往往只考虑河道的泄洪速度,缺少对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过滤净化,当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水时将超过河道水的自净能力,引起河道水的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0003]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过滤净化河道水中污染物的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河道治理无法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净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设于河道内并用于净化河道内的河道水,所述多级净化生态系统包括:
[0006]挡设于所述河道内且供拦截河道水的拦水丁坝,所述拦水丁坝上设有穿水孔;
[0007]立设于所述河道内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拦水丁坝的两排湿地侧墙;
[0008]沿着所述河道水的水流方向依次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第一湿地隔墙、第二湿地隔墙以及第三湿地隔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顶面标高逐渐降低;
[0009]所述拦水丁坝、两排所述湿地侧墙以及所述第一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消纳的配水渠;
[0010]两排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二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消纳的沉沙好氧塘,种植有好氧类水生植物;以及
[0011]两排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净化的表流湿地,种植有水生植物;
[0012]所述河道水经所述拦水丁坝拦截,在水位达到所述穿水孔的位置时所述拦水丁坝远离所述配水渠一侧的所述河道水通过所述穿水孔流进所述配水渠,在所述配水渠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时所述配水渠内的河道水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的顶面流进所述沉沙好氧塘,在所述沉沙好氧塘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二湿地隔墙时所述沉沙好氧塘内的河道水
于所述第二湿地隔墙的顶面流进所述表流湿地,在所述表流湿地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三湿地隔墙时所述表流湿地的河道水于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顶面流出。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拦水丁坝、湿地侧墙、第一湿地隔墙、第二湿地隔墙以及第三湿地隔墙以分隔出配水渠、沉沙好氧塘以及表流湿地从而能够进行多级净化,河道水进入拦水丁坝,拦水丁坝能够稳定河道水的水流并进行径流调节,拦水丁坝内的河道水流进配水渠,配水渠沉淀过滤河道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起到初步的过滤和消纳的作用;配水渠内的河道水流进沉沙好氧塘,沉沙好氧塘能够对河道水中的砂石等小颗粒污染进行沉降过滤,沉沙好氧塘内的好氧类水生植物与藻菌共生,发生好氧反应,能够转换和去除水中的氮等溶解性有机物,从而起到进一步的过滤和消纳的作用;沉沙好氧塘内的河道水流进表流湿地,表流湿地对河道水进行净化,表流湿地内的香蒲和水葱可以有效净化排入河道中的磷、氮、钾、CODcr、BODS、总悬浮物等污染物质,改善水中的富营养化,起到良好的净化水体的效果。整个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净化河道水的水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0014]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拦水丁坝包括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呈平行设置的两排第一木桩、铺设于两排所述第一木桩相对的两侧以及两排所述第一木桩之间的所述河道之上的第一无纺土工布层、铺设于位于所述河道上的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层之上的第一黏土压实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之上的第一碎石层、堆设于所述第一木桩远离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一侧的若干个第一石块以及横向穿设于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和所述第一木桩的进水管;
[0015]所述穿水孔为所述进水管的管孔。
[0016]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水管的管口设有过滤网。
[0017]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沙好氧塘底部呈靠近所述配水渠一侧高远离所述配水渠一侧低的倾斜状,所述沉沙好氧塘养殖有水产。
[0018]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表流湿地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黏土夯实找坡层、种植土层以及湿地碎石层,所述表流湿地的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于所述种植土层,所述表流湿地养殖有水产。
[0019]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表流湿地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表流湿地之间设有第四湿地隔墙。
[0020]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湿地侧墙包括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呈平行设置的两排第二木桩、铺设于两排所述第二木桩相对的两侧以及两排所述第二木桩之间的所述河道之上的第二无纺土工布层、铺设于位于所述河道上的所述第二无纺土工布层之上的第二黏土压实层、铺设于所述第二黏土压实层之上的第二碎石层以及沿着所述湿地侧墙的外缘堆设于所述第二木桩外侧的若干个第二石块。
[0021]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呈平行设置的两排第三木桩、铺设于两排所述第三木桩相对的两侧以及两排所述第三木桩之间的所述河道之上的第三无纺土工布层、铺设于位于所述河道上的所述第三无纺土工布层之上的第三黏土压实层、铺设于所述第三黏土压实层之上的第
三碎石层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三碎石层之上的水泥砂浆层。
[0022]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木桩、所述第二木桩以及所述第三木桩的底端呈尖状。
[0023]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拦水丁坝顶面标高与所述湿地侧墙顶面标高一致;
[0024]所述拦水丁坝顶面标高高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顶面标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平面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剖面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拦水丁坝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的拦水丁坝的剖面图。
[0029]图5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设于河道内并用于净化河道内的河道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净化生态系统包括:挡设于所述河道内且供拦截河道水的拦水丁坝,所述拦水丁坝上设有穿水孔;立设于所述河道内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拦水丁坝的两排湿地侧墙;沿着所述河道水的水流方向依次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第一湿地隔墙、第二湿地隔墙以及第三湿地隔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顶面标高逐渐降低;所述拦水丁坝、两排所述湿地侧墙以及所述第一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消纳的配水渠;两排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一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二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和消纳的沉沙好氧塘,种植有好氧类水生植物;以及两排所述湿地侧墙、所述第二湿地隔墙以及所述第三湿地隔墙围合形成供对所述河道水进行净化的表流湿地,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河道水经所述拦水丁坝拦截,在水位达到所述穿水孔的位置时所述河道水通过所述穿水孔流进所述配水渠,在所述配水渠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时所述配水渠内的河道水于所述第一湿地隔墙的顶面流进所述沉沙好氧塘,在所述沉沙好氧塘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二湿地隔墙时所述沉沙好氧塘内的河道水于所述第二湿地隔墙的顶面流进所述表流湿地,在所述表流湿地的水位高于所述第三湿地隔墙时所述表流湿地的河道水于所述第三湿地隔墙的顶面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质粘土河道多级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丁坝包括立设于所述河道内的呈平行设置的两排第一木桩、铺设于两排所述第一木桩相对的两侧以及两排所述第一木桩之间的所述河道之上的第一无纺土工布层、铺设于位于所述河道上的所述第一无纺土工布层之上的第一黏土压实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之上的第一碎石层、堆设于所述第一木桩远离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一侧的若干个第一石块以及横向穿设于所述第一黏土压实层和所述第一木桩的进水管;所述穿水孔为所述进水管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群任广欣魏建勋张策于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