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06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利用有压气体气压以及液体工质压力来对储气腔气体进行压缩,这样储气腔中的气体就会受到配重物体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整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现增压泵的高效率,低的插入损失,低的输入压力气体。输入压力气体。输入压力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气控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

技术介绍

[0002]气体增压一般采用增压泵进行增压,其中传统增压泵的工作原理是: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根据大面积活塞低压推动转换成小活塞面积的高压气体;增压比是活塞面积之比,它决定了输出压力的大小。这种结构对于活塞缸的精度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高,且由于活塞往复一次要浪费一半的气源能源浪费严重,能耗较高,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以提高压缩效率,降低压缩气体能耗。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当输入的有压气体作用的储液腔内配重物体顶部液面时,所述储气腔中的气体就会受到液体工质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
[0005]与所述储液腔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和排空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排空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有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上分别连接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产生气压为P1的气压源连通,以使得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内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气体。
[0006]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和储气腔之间设置有一阻隔部,以使得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储气腔的上方。
[0007]优选地,所述储液腔的顶部和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还电连接有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
[0009]优选地,所述阻隔部包括气囊或活塞或隔膜。
[0010]优选地,所述储液腔为伸缩腔体,在储液腔的顶部加工有一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或者电动阀门。
[0012]优选地,所述配重物体包括液体工质或配重块。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入的有压气体作用使得所述储气腔中的气体就会受到配重物体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整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现增压泵的高效率,低的插入
损失,低的输入压力气体(传统增压泵驱动气体一般大于等于0.1Mpa表压)。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压气体增压泵的流程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压气体增压泵的流程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压气体增压泵的流程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压气体增压泵的流程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压气体增压泵的流程图。
[0020]附图中,第一进气管1、第二进气管2、排空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 5、单向止回阀6、U形腔室7、输气管8、三通管件9、注液孔10,第一液位传感器11、第二液位传感器12、调节接头13、储液腔14、储气腔15、隔膜 16、气囊16

、活塞16"、配重块17、连接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为: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14和储气腔15,所述储气腔15 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14内具有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对所述储气腔15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当输入的有压气体作用的储液腔14内液体工质顶部液面时,所述储气腔15中的气体就会受到液体工质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
[0024]与所述储液腔14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气管1和排空管3,所述第一进气管1 上连接有第一阀门4,所述排空管3上连接有第二阀门5;与所述储气腔15 连通有第二进气管2和输气管8,所述第二进气管2和输气管8上分别连接单向止回阀6,所述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均与产生气压为P1的气压源连通,以使得第一进气管1和第二进气管2内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气体,所述储液腔14的顶部和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2,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12还电连接有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的开/闭。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可伸缩调节的U形的增压腔室,其中的调节部件选用现有的调节接头13,通过该调节接头13进行伸缩调节,在该增压腔室内装有液体工质;U形腔室7的两端口分别连接通有第一进气管 1和第二进气管2,与第一进气管1并联
有一排空管3,在第一进气管1和排空管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其中的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 5均为电磁阀,在第二进气管2上连接有一个三通管件9,通过该三通管件9 使得第二进气管2、输气管8分别与U形腔室7连通,且在输气管8和第二进气管2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止回阀6,其中的输气管8上的单向止回阀6的开启压力大于进气管上的单向止回阀6的进气压力;其中在连接有第一管件一端的 UU形腔室7的顶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注液孔,在具有U形腔室7 内还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2,两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有一控制器,且该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的开启和关闭。
[0027]上述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一具有输出P1压力的有压气源与第一进气管1 和第二进气管2连通;
[0028]初始时,第二阀门5打开,第二进气管2上的单向止回阀6在P1气压下开启,使得U形管一侧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需要压缩的有压气体,该有压气体的气压P1大于该U形管内的液体工质(包括水、油、水银或其他液体)的压力P2,在第二液位传感器12作用下,控制器(PLC控制器或者单片机控制器)使得第二阀门5开启,使得液体工质上升U形腔室7内实现顶部空气排空;
[0029]进一步,当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与所述储液腔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气管和排空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排空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有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上分别连接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产生气压为P1的气压源连通,以使得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内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和储气腔之间设置有一阻隔部,以使得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储气腔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