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4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基面上设置有横向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下部连接复合过滤层,所述复合过滤层下为渗水层,所述渗水层下且在砖体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下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以此形成储水空间,所述砖体下基面设置有支撑脚,砖体右侧面设置有卡条,所述所述卡条上基面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所述储水空间,所述砖体左侧面设置有契合所述卡条的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对应排水槽且连接储水空间的通孔水分进入渗水层,经渗水层渗透净化后进入储水空间在砖体内部储存、流动,多余水分可集中排出、利用,合理有效的利用水分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生态环保的目的。生态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等不透水路面,导致雨水仅能通过路面流进预留的边沟和下水道,遇到大雨的天气,城市排水不畅,将造成城市道路的积水及淹没,针对上述问题,透水砖开始被研究开发,渐渐的进入人们的实现,透水砖可以有效的增加路面的透水性透气性,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但现有的透水砖结构不尽合理,透水效果不是太理想,使用过程会由于受力不同常出现透水砖参差不齐的现象,遇见下雨天时,大量的雨水渗入到透水砖的底部,行人走过参差不齐的透水砖时,所述透水砖底部的水极易因为压力溅出,弄脏行人的裤子和鞋子,有人甚至被层次不齐的透水砖绊倒,且多余水分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
[0003]在授权公告号:CN 209584766 U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涉及市政工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透水砖,其渗水空隙相对容易被堵塞,导致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水砖本体,所述透水砖本体上开设有呈上开口结构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契合的复合渗水复合过滤层组,所述复合渗水复合过滤层组包括竖直叠置的复合过滤层以及基面渗水层,所述基面渗水层位于复合过滤层上方,所述基面渗水层包括多个成型块,多个所述成型块横向铺设,且相互抵触。本技术的透水砖,其可以改善渗水空隙被堵塞的问题,但以上所述透水砖只解决了渗水孔隙的堵塞问题并不能有效体现生态、实用等特点且不能兼顾铺设简单结构牢固的特点。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实现生态、实用并可长久使用且铺设简单,结构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所述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在使用时生态、实用且能够长久使用且铺设简单结构牢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基面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下部连接复合过滤层,所述复合过滤层下部为渗水层,所述渗水层下端且在砖体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下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端,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连接在砖体底部的蜂窝加强层上,以此形成储水空间,所述砖体下基面设置有支撑脚,砖体右侧面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上基面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所述储水空间,所述砖体左侧面设置有契合所述卡条的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对应排水槽且连接储水空间的通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凸起为多个,所述防滑凸起连接复合过滤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层叠结构,所述复合过滤层包括砂滤层、垃圾滤层,且所述复合过滤层不贴合于渗水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层附着于加强筋上且所述加强筋为交叉排列且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于砖体相同。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有多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卡条契合所述卡槽可进行无缝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固定连接在砖体的下基面,且所述支撑脚下端为尖锐形状。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在使用时,泥土、砂砾、垃圾等会被复合过滤层过滤,无法通过,停留在砖体表面,渗水层渗透水分进入储水空间,储水空间为空腔,支撑柱配合加强筋保证砖体及储水空间的结构稳定牢固,砖体底部设置蜂窝加强层以此保证砖体坚固耐用,所述砖体上的卡条于卡槽形状契合无缝连接的同时保证了砖体连接的稳定,砖体下基面设置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下端为尖锐形状,当需要铺设砖体时将砖体上的卡条对接于卡槽内,使卡槽、卡条相配合增加砖体的连接性紧密型,砖体底部的支撑脚刺入路基增加砖体的稳定性,使砖体在铺设完成后更加稳固,避免雨天积水砖体松动出现溅水现象,且卡条上的排水槽与卡槽上的通孔配合可有效将储水空间内多余的水分转移输送,增加了多余水分的可利用性,达到了生态、长久使用、铺设简单、结构稳固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2为生态透水道路结构的左视图;
[0017]图3为生态透水道路结构的俯视图;
[0018]图中标号为:1、砖体;2、防滑凸起;3、复合过滤层;4、渗水层;5、加强筋;6、支撑柱;7、蜂窝加强层;8、储水空间;9、支撑脚;10、卡条;11、排水槽;12、卡槽;13、通孔;14、垃圾滤层;15、砂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上基面设置有防滑凸起2,所述防滑凸起2下连接复合过滤层3,所述复合过滤层3下为渗水层4,所述渗水层下且在砖体内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下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砖体底部的蜂窝加强层7上,以此形成储水空间8,所述砖体1下基面设置有支撑脚9,砖体1右侧面设置有卡条10,所述所述卡条10上基面设置有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连接所述储水空间8,所述砖体1左侧面设置有契合所述卡条10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上设置有对应排水槽11且连接储水空间8的通孔13。
[0022]具体而言,砖体底部采用蜂窝加强层结构,增加的砖体的受力性,砖体上基面设置复合过滤层路面在散落垃圾时无法通以复合过滤层进入砖体缝隙便于清洁,砖体上洒落泥
土、砂砾时也由复合过滤层阻挡,停留在砖体表面,避免了砖体缝隙间进入泥土、砂砾造成结构松动,影响使用,且经过滤的多余水分进入储水空间,当储水空间水分过多时则由卡条上与储水空间相连的排水槽流出,经卡槽上的通孔后进入相邻砖块的储水空间,以此排水,道路旁可设置排水渠或道路绿化,多余水分直接由排水渠排出,或进入道路绿化设施,以此形成生态环保的排水系统。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砖体1上基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2,采用此种结构增加了路面的摩擦力使得在道路积水时不会因道路湿滑造成滑到摔伤。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复合过滤层3为层叠结构,所述复合过滤层3包括垃圾滤层14、砂滤层15,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异物落在路面时经过复合滤层的过滤,使得垃圾和砂砾等能被垃圾滤层、砂滤层阻挡停留在路面,便于打扫。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渗水层4附着于加强筋5上且所述加强筋5为交叉排列且所述加强筋5的长度与砖体1相同,所述支撑柱6有多个。
[0026]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上基面设置有防滑凸起(2),所述防滑凸起(2)下部连接复合过滤层(3),所述复合过滤层(3)下部为渗水层(4),所述渗水层(4)下端且在砖体(1)内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下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柱(6)上端,所述支撑柱(6)下端固定连接在砖体(1)底部的蜂窝加强层(7)上,以此形成储水空间(8),所述砖体(1)下基面设置有支撑脚(9),砖体(1)右侧面设置有卡条(10),所述卡条(10)上基面设置有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连接所述储水空间(8),所述砖体(1)左侧面设置有契合所述卡条(10)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上设置有对应排水槽(11)且连接储水空间(8)的通孔(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广管志锋蒋飞鹏刘阳刘陈罡张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