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029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它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上建居住区用水由机舱淡水舱经过淡水压力柜后进入总管,船舶上建甲板具有数个,将数个甲板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每组的两层甲板共用一层干管,且干管设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中位于下层的甲板的顶部,若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则其单独使用一干管;数组甲板使用的数个干管由总管进行供水,数个干管呈环形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节省管路材料,降低管路内部压力损耗;降低人力成本,给其上层甲板节约大量的设计空间,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舶供水系统的作用是满足船员和旅客日常生活用水的需要。供水方式分为重力供水和压力供水,重力供水的特点是水箱里的水借重力的作用经管路流至全船各用水处,因此船上所设置的所有重力水箱,都必须布置在高于用水处所的甲板上。这种供水管路十分简单,水泵向水箱注水,水箱直接用管子和阀与用水处相连。压力供水的特点是用密闭的压力水柜代替重力水柜,借助于水柜中空气的压力将水送至各用水处。供水系统需要根据船舶的用水间进行设计,从而避免供水管路过长,保证供水稳定性,便于施工铺设。
[0003]现有技术中,根据轮机工程手册目前船舶建筑中采用的上建供水布置设计方法如下:上建居住区用水由机舱淡水舱经过淡水压力柜、矿化装置后由干管送至居住区,送至居住区后再由干管分成支干管后送至隔层甲板,如附图1所示。但是,此种布置方法需要在每个甲板上均设置干管,再由每个甲板上各自的干管送至甲板上各个用水点,该设计浪费大量干管材料,且浪费安装工时,由于管路的浪费,也相对应的损失供水在管路内的压力,上建层数越多,损失的压力越大,经常由于压力损失,导致供水至驾驶甲板后压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能够解决各甲板均设置干管导致干管材料浪费、安装效率低和管路里水的压力损失导致供水至驾驶甲板后压力不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上建居住区用水由机舱淡水舱经过淡水压力柜后进入总管,船舶上建甲板具有数个,将数个甲板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从最下方开始,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再往上的相邻两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所述每组的两层甲板共用一层干管,且所述干管设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中位于下层的甲板的顶部,共用的一层干管位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之间,以利于共用的干管分别对同一组的上下两层甲板进行供水,对于上层甲板,通过压力供水,对于下层甲板,通过重力供水,若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则其单独使用一干管,且干管位于驾驶甲板的顶部,对于驾驶甲板通过重力供水;所述数组甲板使用的数个干管由总管进行供水,数个干管呈环形设置,总管供水从环状干管的下方进入,经环状干管环形一周,干管的下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下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干管的上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上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
[0006]进一步地,所述干管与总管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截止阀,所述干管的末端设置截止阀。
[0007]进一步地,具体供水管路布置步骤如下:S1、对上建甲板相邻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再往上的相邻两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S2、根据每组甲板设计的用水器具的总数量和支管管径,以及用水器具的同时使用系数、供水管路管径当量数,得出每组甲板共用的干管的管径;S3、根据需求准备需要的管径的总管、干管和支管;S4、对总管、干管和支管进行安装:机舱淡水舱与淡水压力柜连接,淡水压力柜与总管连接,总管纵向安装,在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中位于下层的甲板的顶部安装干管,干管呈环形安装,再将干管的下方与位于下层的甲板上的用水点通过支管连接,将干管的上方与位于上层的甲板上的用水点通过支管连接,通过压力对上层的甲板上的用水点供水,通过重力对下层的甲板上的用水点供水,若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则其单独使用一干管,且干管位于驾驶甲板的顶部,将干管的下方与驾驶甲板上的用水点通过支管连接,对于驾驶甲板通过重力供水,最后将各干管的入口端与总管相连,在干管的入口端安装截止阀,在干管的末端安装截止阀。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将相邻两甲板作为一组,共用一个干管进行供水,单船可节约上建供水管路材料40%,使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降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提高施工的速度、质量,提高施工的本质安全度,且给每组甲板中的上层甲板节约大量的设计空间,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节约管路的同时减少管路内的压力损耗,确保总管送至驾驶甲板后依然能有足够压力供水。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技术中供水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1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上建居住区用水由机舱淡水舱经过淡水压力柜后进入总管,船舶上建甲板具有数个,将数个甲板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从最下方开始,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再往上的相邻两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每组的两层甲板共用一层干管,且干管设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中位于下层的甲板的顶部,共用的一层干管位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之间,以利于共用的干管分别对同一组的上下两层甲板进行供水,对于上层甲板,通过压力供水,对于下层甲板,通过重力供水,若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则其单独使用一干管,且干管位于驾驶甲板的顶部,对于驾驶甲板通过重力供水;
数组甲板使用的数个干管由总管进行供水,数个干管呈环形设置,总管供水从环状干管的下方进入,经环状干管环形一周,干管的下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下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干管的上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上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干管与总管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截止阀,干管的末端设置截止阀。
[0012]本实施例具体供水管路布置步骤如下:S1、对上建甲板相邻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再往上的相邻两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S2、根据每组甲板设计的用水器具的总数量和支管管径,以及用水器具的同时使用系数、供水管路管径当量数,得出每组甲板共用的干管的管径;表1为各用水器具的管径表表2为用水器具的同时使用系数Y表表3为供水管路当量管径表(管径当量数E)
例如有20个洗脸盆,每根支管管径是15mm,现在要求取干管管径为多少。根据表2查出同时使用系数Y=0.43,20*0.43=8.6个,再查表3可查出40mm的管径相当于11根15mm的管径,因此采用40mm作为干管足够。
[0013]本实施例船为208K B&C甲板供水管路的布置,以其中一组甲板为例,设计同一组的相邻两甲板共有25个洗脸盆,每根支管管径是20mm,根据表2查出同时使用系数Y=0.40,25*0.4=10个,再查表3可查出50mm的管径相当于10根20mm的管径,因此采用50mm作为干管可以满足两甲板共25个面盆的使用量;S3、根据需求准备需要的管径的总管、干管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上建居住区用水由机舱淡水舱经过淡水压力柜后进入总管,其特征在于:船舶上建甲板具有数个,将数个甲板两个为一组进行分组,从最下方开始,最下方相邻两层甲板为一组,再往上的相邻两甲板为一组,以此类推,将船舶上甲板由下往上分为数组,若甲板数量为单数,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所述每组的两层甲板共用一层干管,且所述干管设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中位于下层的甲板的顶部,共用的一层干管位于同一组的两层甲板之间,以利于共用的干管分别对同一组的上下两层甲板进行供水,对于上层甲板,通过压力供水,对于下层甲板,通过重力供水,若最上层的驾驶甲板单独为一组,则其单独使用一干管,且干管位于驾驶甲板的顶部,对于驾驶甲板通过重力供水;所述数组甲板使用的数个干管由总管进行供水,数个干管呈环形设置,总管供水从环状干管的下方进入,经环状干管环形一周,干管的下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下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干管的上方通过支管对同一组的上层甲板的各个用水点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上建供水管路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与总管连通的入口处设置截止阀,所述干管的末端设置截止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强李强郑忠董桥华徐鑫褚志龙展春芽景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