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月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25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两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模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模架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固定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第一防护板、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浇铸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固定杆、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防护板、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调节部件、设于所述模架上的拆卸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板对所述模架两边的防护,防止了模架在转动时,还没凝结的液态金属溅出来,增加了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件浇铸
,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

技术介绍

[0002]在制作管道类的铸件时会用到转动离心的方法,但是当模具转动的时候,把金属液体灌入到模具内部会容易从模具两端飞溅出来,不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飞溅的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包括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两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模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模架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固定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第一防护板、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浇铸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固定杆、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防护板、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调节部件、设于所述模架上的拆卸部件;所述浇铸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第一通槽、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槽上的浇铸管道、设于所述浇铸管道上的浇铸口、设于所述设于模架上且沿所述模架中性线周向分布的导流槽、所述浇铸口上的第一解锁组件、用于让所述浇铸管道复位的浇铸弹簧、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且用于防止第一通槽泄露的防漏板、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第一握柄。
[0005]最开始的时候,浇铸口的开口是向上的,把高温的金属液体从浇铸口灌入,由于开口向上,金属液体会顺着流过浇铸管道从而进入到导流槽中,由于在还没灌入前就已经启动模架了,这样的话导流槽也会旋转,通过离心力一方面会让在导流槽中的金属液往两侧张开,另一方面导流槽的槽形会让液体进入内部,其中由于导流槽是高速旋转的,一方面金属液体进入到导流槽中的时候由于旋转而不会被飞溅出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此时的第一防护板也是关着的,而且只要是在灌金属液体的时候一定是关着才可以灌的,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中浇铸模在工作时的安全性,电机驱动模架旋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支撑着旋转的模架,全包围结构可以防止晃动,提高稳定性,从而提高铸件质量,在浇铸完毕时,可以通过第一解锁组件,让浇铸管道为水平的状态,这样的话,可以让空气直接进入到模架中,提高冷却,而且由于此时浇铸完毕了,所以在导流槽中的金属液体已经进入到模架的内部去了,所以当模架接着旋转的时候,导流槽也会一直保持旋转的状态,此时会有个吸力,让空气快速进入已经水平着的浇铸管道,对模架内部的铸件,加速冷却成型,从而提高铸件产出的效率;当浇铸管道为水平时,放防漏板也会往下移动,为了防止热量和金属液从第一通槽中出来,这样的话,空气只能通过浇铸口和浇铸管道进入到模架内部了,从而提高了工作时的安全性;第一防护板是绕着第一固定杆旋转的,在加工好了之后,通过第一握柄,转动第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打开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出动拆卸部件,让铸件松动从而更加容易的把铸件从模架中拿出,另一方面可以对导流槽进行维护和清理,防止金属
液体一直保留在导流槽上,防止凝固对导流槽堵塞,最终保证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0006]所述第一解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浇铸管道上的第一固定钩、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第一固定槽、设于所述浇铸口上的第二固定钩、用于第二固定钩复位的第一弹簧、设于所述浇铸管到上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钩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钩相适配的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钩可进入第一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固定钩一端可进入第二固定槽中、所述第二固定钩一端可进入第三固定槽中。
[0007]当浇铸口的开口向上时第一固定钩是与第一固定槽分离的,第二固定钩的一端此时会进入到第三固定槽上,形成固定,一方面防止浇铸口本身的固定,防止转动,另一方面防止浇铸管道的转动,因为此时金属液体是要通过浇铸口和浇铸管道进入到模架中的,所以需要固定,当浇铸完毕时,需要让模具中的金属液体快速冷却,此时就先转动浇铸口,让第二固定钩一端从第三固定槽中出来,然后浇铸管道会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固定钩会进入到第一固定槽中,让浇铸管道固定,浇铸管道正好为水平位置,然后浇铸口逆时针旋转,让第一固定钩的一端进入到第二固定槽中,此时浇铸口也会朝向一侧,让通道保持直线,使得空气更容易进入到模具中,从而提高冷却速度,增加铸件产量。
[0008]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调节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调节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的环形槽、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环形槽上的环形块、设于所述环形块上的第二握柄、设于所述调节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环形槽相连通的第二通槽、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第二解锁组件;所述调节块可随所述模架一起转动;所述第二解锁组件包括可左右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解锁环、用于对所述解锁环复位的第二弹簧、设于所述解锁环上的第一推部、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上解锁杆、用于让所述解锁杆复位的第三弹簧、设于所述解锁杆上的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推部可进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解锁杆一端可进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上。
[0009]在让模架转动前,先通过调节杆,调节好调节块的位置,通过对调节块位置的调整,从而确定金属液体浇铸的长度,最终确定铸件的长度,用以实现同一种设备不同铸件规格的效果,从而提高性价比,当需要调节块往里时,握住第二握柄往前推,让调节块也往前,当确定好位置时,再把调节杆往回缩一缩,防止调节杆与调节块直接接触,这样的话,当模架旋转的时候,调节块也跟着旋转,此时调节杆与调节块不是直接接触的,所以不会降低摩擦力,从而影响调节块的旋转,保证了调节块与模架的同步旋转,在工作的时候,环形槽在最右边,这样的话第二通槽与外界连通,可以把模具中的热量引导到外面,而且第二通槽与外面连通的方向是朝下的,防止高温气体从其他方向出来,从而防止操作人员在不经意间被烫伤,而且还能安全性,其中由于模架是转动的,通过导流槽对空气的引导,热气会快速的通过第二通槽,使得模架内部的温度快速降下来,从而提高铸件产量;第二握柄朝向是向上的,所以握柄的温度不会太高,如果工作人员忘记戴手套工作了也不会马上烫伤,有一个缓冲的安全措施,其中环形块还可以绕着环形槽转动,由于环形块的一端与环形槽为倾斜的,所以当把第二握柄转到下方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也可以把第二通槽与环形槽连通的地方堵住,而且当第二握柄朝向向下的时候,由于限位就不会让环形块左右移动了这样就能一直堵住第二通槽,防止温度降低太快而让金属液体来不及塑性就开始凝固而降低铸件的质量,而且只要第二握柄向下,第二通槽就一定是被环形块堵住的,进一步增加安全性;当
铸件成型时,首先需要对第二防护板解锁,此时第二握柄朝向向上而且是第二通槽与环形槽是连通着的,在解锁是,拉着第二握柄往外移动,环形块先会堵住第二通槽,防止工作人员在进行解锁工作的时候热气从模架中出来,从而烫伤工作人员,增强安全性,环形块在堵住的时候接着往右侧移动,而环形块在移动的时候,调节块也是往右侧移动的,调节块往一侧移动的时候,一方面是解除了对铸件的限位,另一方面可以顶着解锁环,让第一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二支撑架(11)、两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1)上的模架(12)、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模架(12)转动的电机(1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的第一固定杆(1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4)上的第一防护板(15)、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的浇铸部件(2)、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1)上的第二固定杆(16)、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6)上的第二防护板(17)、设于所述第二防护板(17)上的调节部件(4)、设于所述模架(12)上的拆卸部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部件(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的第一通槽(2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槽(21)上的浇铸管道(22)、设于所述浇铸管道(22)上的浇铸口(23)、设于所述设于模架(12)上且沿所述模架(12)中性线周向分布的导流槽(24)、所述浇铸口(23)上的第一解锁组件(3)、用于让所述浇铸管道(22)复位的浇铸弹簧(25)、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且用于防止第一通槽(21)泄露的防漏板(26)、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的第一握柄(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可靠的铸件浇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浇铸管道(22)上的第一固定钩(31)、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的第一固定槽(32)、设于所述浇铸口(23)上的第二固定钩(33)、用于第二固定钩(33)复位的第一弹簧(34)、设于所述浇铸管到上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钩(33)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35)、设于所述第一防护板(15)上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钩(33)相适配的第三固定槽(36);所述第一固定钩(31)可进入第一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月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