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00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包括:本体,本体内形成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空腔,本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功率模块的本体上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散热凸台进一步的增加了功率模块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提高功率模块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效率,使得功率模块能够快速散热。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能够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能够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能够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旋转电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中;在旋转电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中时,利用旋转电机来驱动汽车的轮胎,还利用旋转电机作为发电机为电池进行充电,而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反复进行起动和停止,容易使得定子产生大量的热量,另外,旋转电机高速旋转也极易使得定子产生大量的热量,若没有抑制定子温度的升高,使得电机后盖内的定子温度较高时对安装在电机后盖上的电子组件产生热辐射,安装在电机后盖上的电子组件主要有功率模块、控制模块、滤波模块等,其中,功率模块用于连接并驱动旋转电机,控制模块用于产生控制信号且控制功率模块进而控制旋转电机的工作模式,滤波模块防止功率模块与机动车轮的电网干扰,但在现有的旋转电机上安装功率模块由于功率模块自身结构的限制,使得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欠佳,在旋转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功率模块的温度较快的升高,从而影响功率模块的工作性能甚至损坏。由此,亟需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功率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包括:
[0005]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空腔,所述本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所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功率模块的本体上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散热凸台进一步的增加了功率模块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进一步的提高功率模块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效率,有利于使得功率模块能够快速散热,避免功率模块的温度过高。由此,本专利技术中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能够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有利于功率模块快速散热,避免功率模块的温度过高。
[0007]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凸台的自由延伸端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至少一端敞口。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凸台的自由延伸端设有散热槽,散热槽至少一端敞口,空气可以进入散热槽内,进一步的增加散热凸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有利于功率模块快速散热,避免功率模块的温度过高。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槽间隔设有多个。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凸台
上设有多个散热槽,进一步的增加散热凸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有利于功率模块快速散热,避免功率模块的温度过高。
[0010]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电机,包括:
[0011]电机后盖,所述电机后盖内形成腔体;
[0012]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盖上;
[0013]转子,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腔体内;
[0014]定子,安装在所述腔体内且围设在所述转子的周侧;
[0015]上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
[0016]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转子的一侧;
[0017]挡热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一连接在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轴向通风口一,所述电机后盖的周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径向出风口,所述径向出风口位于所述冷却风扇的周侧,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所述挡热结构的后端;
[0018]所述挡热结构的后侧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散热凸台中的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凸台设有若干支撑凸起,所述散热凸台止抵连接在所述支撑凸起上;
[0019]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挡热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进风道一,所述挡热结构的后端设有与所述轴向通风口一连通的轴向通风口二,且所述功率模块位于所述轴向通风口二的外侧,所述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冷却进风道一可从周侧吸风形成冷却气流一,所述冷却气流一可流过所述轴向通风口一进入所述腔体内且可从所述径向出风口排出。
[0020]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结构一在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连接有挡热结构,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所述挡热结构的后端,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挡热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进风道一,从而在冷却风扇旋转时,冷却进风道一外侧的空气可以从冷却进风道一进入到电机后盖的腔体进行吸热,而且,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冷却进风道一从周侧吸风形成的冷却气流一扫过功率模块和挡热结构的表面,从而对功率模块和挡热结构进行冷却;进一步的,功率模块的本体上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散热凸台进一步的增加了功率模块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进一步的提高功率模块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效率,有利于使得功率模块能够快速散热,避免功率模块的温度过高;进一步的,挡热结构还分别可以挡住电机后盖向挡热结构上的电子组件产生的部分热辐射,进一步减弱电子组件受到电机后盖的热辐射,有利于避免安装在电机后盖上的电子组件的温度过高,从而确保电子组件正常工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热结构的后侧正对所述功率模块间隔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冷却进风道一凸起的冷却凸起,所述冷却凸起朝向所述功率模块延伸形成延伸端,且所述冷却凸起的延伸端适配贴合止抵在所述功率模块上。本实施例中的挡热结构上设有的多个冷却凸起的延伸端适配贴合止抵在所述功率模块上,功率模块的热量可以传导到冷却凸起上,且冷却凸起位于冷却进风道一内,从而提高功率模块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挡热结构还分别可以挡住电机后盖向挡热结构上的电子组件产生的部分热辐射,进一步减弱电子组件受到电机后盖的热辐射,有利于避免安装在电机后盖上的电子组件的温度过高,从而确保电子组件正常工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旋转电机还包括:
[0023]挡风结构,安装在所述挡热结构和所述电机后盖之间,所述挡风结构的边沿向周侧延伸并罩在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所述挡热结构与所述挡风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进风道二,所述挡风结构的后端设有轴向通风口三,所述轴向通风口三与所述轴向通风口一连通,所述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冷却进风道二可从周侧吸风形成冷却气流二。
[0024]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挡热结构和所述电机后盖之间安装有挡风结构,挡热结构与所述挡风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进风道二,挡风结构可以挡住从电机后盖的径向出风口排出的经过吸热形成的热空气,对从电机后盖的径向出风口排出热空气形成的气流与从冷却进风道二进入空气形成的气流进行分隔,避免从电机后盖的径向出风口排出热空气形成的气流与从冷却进风道二进入空气形成的气流相互干涉混流而形成紊流,能够减少紊流导致的进风损耗,通风更顺畅,提高冷却效果,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机后盖的温度,减少电机后盖对安装在电机后盖上的电子组件产生的热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空腔,所述本体的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凸台,所述散热凸台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自由延伸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台的自由延伸端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至少一端敞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间隔设有多个。4.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后盖,所述电机后盖内形成腔体;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盖上;转子,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腔体内;定子,安装在所述腔体内且围设在所述转子的周侧;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冷却风扇位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转子的一侧;挡热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一连接在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所述电机后盖的后端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轴向通风口一,所述电机后盖的周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径向出风口,所述径向出风口位于所述冷却风扇的周侧,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所述挡热结构的后端;所述挡热结构的后侧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散热凸台中的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凸台设有若干支撑凸起,所述散热凸台止抵连接在所述支撑凸起上;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挡热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冷却进风道一,所述挡热结构的后端设有与所述轴向通风口一连通的轴向通风口二,且所述功率模块位于所述轴向通风口二的外侧,所述冷却风扇旋转时,所述冷却进风道一可从周侧吸风形成冷却气流一,所述冷却气流一可流过所述轴向通风口一进入所述腔体内且可从所述径向出风口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热结构的后侧正对所述功率模块间隔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冷却进风道一凸起的冷却凸起,所述冷却凸起朝向所述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明军姚明湖刘影杨长福陈林周树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