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4953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该基坑回填方法在基坑内完成桩基托换结构的施工后,将基坑底的松散杂质清理干净,再将土方回填摊铺到基坑底部形成一层厚度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然后将该层回填土层夯实形成一层夯实层,最后按照该方法再依次施工一层以上夯实层,直至将基坑填满。采用该基坑回填方法可提高回填密实度,对桩基托换结构影响小,可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桩基托换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桩基托换施工质量。提高桩基托换施工质量。提高桩基托换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地面交通越来越繁忙,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修建便捷、快速的地下铁道成为众多城市交通的选择。由于暗挖施工地下铁道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小,且随着暗挖施工方法的成熟,暗挖法成为目前城市地下铁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但不可避免的会穿越地面建筑物,这就需要采用桩基托换技术对地面建筑物深入隧道内的桩基进行托换,将这部分桩基所承受的上部结构物载荷,通过新构筑的托换结构传递给隧道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桩基上。
[0003]在桩基托换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开挖出的基坑进行回填,现有回填基坑的做法都是环绕桩基托换结构向基坑内回填土方后,采用夯实装置环绕桩基托换结构逐步运动将回填的土方夯实,然后继续环绕桩基托换结构回填土方并夯实,以将基坑回填满。该种非对称式回填和夯实的方式,使得回填和夯实土方过程以及回填完成后土方对桩基托换结构四周产生的侧向作用力均衡性较差,对桩基托换结构的结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回填完成后桩基托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导致桩基托换施工的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回填密实度好,对桩基托换结构影响小,可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桩基托换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桩基托换施工质量的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br/>[0006]一种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在基坑内完成桩基托换结构的施工后,将基坑底的松散杂质清理干净;
[0008](B)将土方回填摊铺到基坑底部形成一层厚度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然后将该层回填土层夯实,形成一层夯实层;
[0009](C)按照步骤(B)的方法,再依次施工一层以上所述夯实层,直至将基坑填满。
[0010]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夯实每层回填土层的过程中,先环绕桩基托换结构夯实回填土层形成一环形夯实层,使该环形夯实层与桩基托换结构之间留有一环形间隙,再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
[0011]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具体是,将该环形间隙分割成多对相对于桩基托换结构对称分布的夯实区,对多对所述夯实区的回填土层逐对进行夯实。
[0012]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夯实每对夯实区的回填土层时,夯实遍数在三遍以上,且每遍先对一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再对另一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
[0013]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对各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过程中,自远离桩基托换结构的位置向桩基托换结构的方向逐步夯实。
[0014]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回填摊铺每层回填土层的过程中,先自桩基托换结构向基坑侧壁方向回填摊铺形成一个环形土层,该环形土层与桩基托换结构之间留有一环形空间,再采用对称方式向该环形空间回填摊铺土方。
[0015]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采用对称方式向该环形空间回填摊铺土方具体是,将该环形间隙分割成多对相对于桩基托换结构对称分布的回填摊铺区,对多对所述回填摊铺区逐对回填摊铺土方。
[0016]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该环形间隙分割成两对回填摊铺区,在绕环形间隙的轴向方向上所有回填摊铺区的长度相同。
[0017]上述的基坑回填方法,优选的,所述松散杂质包括松散土、砂浆和石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本专利技术的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采用分多层逐层并逐层回填的方式回填基坑,对每层进行回填施工时先摊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在进行夯实,不仅回填的密实度高、质量好,且相比于传统一次性回填夯实的方法,分多层回填,在每层的回填过程中摊铺和夯实土方对桩基托换结构侧向压力较小,在回填过程中对桩基托换结构的侧向作用力不易对桩基托换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基坑回填完成后多层单独摊铺和夯实的土方对桩基托换结构的侧向作用力相互之间可部分抵消,进而提高桩基托换结构所受侧向力的均匀性,提高桩基托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保证桩基托换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A)在基坑内完成桩基托换结构的施工后,将基坑底的松散杂质清理干净,其中桩基托换结构为托换桩、托换梁和被托换桩基的连接体;
[0024](B)将土方回填摊铺到基坑底部形成一层厚度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然后将该层回填土层夯实,形成一层夯实层;
[0025](C)按照步骤(B)的方法,再依次施工一层以上夯实层,直至将基坑填满。
[0026]该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采用分多层逐层并逐层回填的方式回填基坑,对每层进行回填施工时先摊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在进行夯实,不仅回填的密实度高、质量好,且相比于传统一次性回填夯实的方法,分多层回填,在每层的回填过程中摊铺和夯实土方对桩基托换结构侧向压力较小,在回填过程中对桩基托换结构的侧向作用力不易对桩基托换结构造成负面影响,基坑回填完成后多层单独摊铺和夯实的土方对桩基托换结构的侧向作用力相互之间可部分抵消,进而提高桩基托换结构所受侧向力的均匀性,提高桩基托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保证桩基托换施工质量。
[0027]本实施例中,夯实每层回填土层的过程中,先环绕桩基托换结构夯实回填土层形
成一环形夯实层,使该环形夯实层与桩基托换结构之间留有一环形间隙,再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环形夯实层与桩基托换结构之间留有一环形间隙,在夯实环形夯实层时被土方不与桩基托换结构接触,不会对桩基托换结构形成侧向作用力,可快速的进行施工,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的,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桩基托换结构的受力均匀,对桩基托换结构的影响较小,利于提高桩基托换施工质量。
[0028]优选的,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具体是,将该环形间隙分割成多对相对于桩基托换结构对称分布的夯实区,对多对夯实区的回填土层逐对进行夯实。
[0029]本实施例中,夯实每对夯实区的回填土层时,夯实遍数在三遍以上,且每遍先对一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再对另一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分多次夯实,不仅可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且可避免夯实过程中桩基托换结构侧向受力过大的问题。
[0030]本实施例中,对各侧夯实区的回填土层进行夯实过程中,自远离桩基托换结构的位置向桩基托换结构的方向逐步夯实,使桩基托换结构所受侧向力逐渐增大,利于降低对桩基托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托换施工中的基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基坑内完成桩基托换结构的施工后,将基坑底的松散杂质清理干净;(B)将土方回填摊铺到基坑底部形成一层厚度为200mm~250mm的回填土层,然后将该层回填土层夯实,形成一层夯实层;(C)按照步骤(B)的方法,再依次施工一层以上所述夯实层,直至将基坑填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夯实每层回填土层的过程中,先环绕桩基托换结构夯实回填土层形成一环形夯实层,使该环形夯实层与桩基托换结构之间留有一环形间隙,再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对称方式夯实环形间隙的回填土层具体是,将该环形间隙分割成多对相对于桩基托换结构对称分布的夯实区,对多对所述夯实区的回填土层逐对进行夯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夯实每对夯实区的回填土层时,夯实遍数在三遍以上,且每遍先对一侧夯实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健杨志刚周浩刘兰其蒋艳胡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