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382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属于尾矿库领域,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包括:尾矿库,其内形成有干滩面;库内子堤,建设于所述干滩面上,以使所述尾矿库内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尾矿坝之间的空间形成放矿区域、以及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尾之间的空间形成排水区域,所述放矿区域用于存放尾矿,所述排水区域用于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可充分占用尾矿库内干滩面上方的空库容,实现尾矿库库容利用的最大化,并可为闭库工程创造有利地形条件。有利地形条件。有利地形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尾矿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0003]我国有上万座尾矿库,目前有较多尾矿库已服务至中后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需进行闭库工程。常规的尾矿库闭库工程按照尾矿库既有地形条件进行覆土绿化,并通常设置溢洪道等排洪系统进行排洪。
[0004]矿山企业为维持继续发展,在现有尾矿库闭库后,还需新建尾矿库堆存后续生产产生的尾矿。而部分矿山在后期时矿石余量不大,对应产生的尾矿量也不大,若新建尾矿库储存尾矿势必需要办理征地,并进行必要的新建工程手续,其周期多需要2-3年,且工程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尾矿库的库容利用不够充分即进行闭库而需新建尾矿库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服务至后期尾矿库的挖潜扩容,可满足后期尾矿的堆存,对于处于后期而矿石余量不大的矿山可避免新建尾矿库带来的征地、建设、工期问题,同时也能为闭库工程创造有利地形条件。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所述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包括:尾矿库,其内形成有干滩面;库内子堤,建设于所述干滩面上,以使所述尾矿库内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尾矿坝之间的空间形成放矿区域、以及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尾之间的空间形成排水区域,所述放矿区域用于存放尾矿,所述排水区域用于储水。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矿区域与所述排水区域相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库内子堤上设置有排尾矿水通道;所述放矿区域通过所述排尾矿水通道与所述排水区域相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库内子堤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尾矿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所述排尾矿水通道。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尾矿水通道的宽度为1m-3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库内子堤为膜袋堆筑、土子坝堆筑、干尾砂堆筑中的至少一种建设而成。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区域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内排洪系统相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矿库上建设有闭库排洪系统。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矿区域中通过湿排冲积放矿和干式排尾中的至少一种放矿。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库内子堤靠近于所述尾矿库的库尾设置,以使所述放矿区域大于所述排水区域。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7]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通过对于服务至中后期的尾矿库,在其内形成的干滩面上建设库内子堤,使得尾矿库内在库内子堤与尾矿库的尾矿坝之间的空间形成放矿区域、以及在库内子堤与尾矿库的库尾之间的空间形成排水区域,尾矿库的干滩面通常于尾矿坝的坝顶至尾矿库的库尾向下倾斜成坡面,尾矿水通常由尾矿坝方向流往较低的库尾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库内子堤的建设形成拦截,形成的放矿区域可以继续用于存放尾矿,形成的排水区域则可以储存尾矿水,并作为库内预留足以调洪排洪的空间,从而充分利用尾矿库内干滩面上方的空库容,实现尾矿库库容利用的最大化。实现了对服务至中后期尾矿库的挖潜扩容,可满足后期尾矿的堆存,对于处于后期而矿石余量不大的矿山可避免新建尾矿库带来的征地、建设、工期问题。由以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充分占用了闭库前的尾矿库内干滩面上方的空库容,提高了其库容利用率,避免了处于后期而矿石余量不大的矿山需新建尾矿库,从而实现闭库前尾矿库的占空增效。
[0018]2、在放矿区域中不断放矿后,最终可形成库内子堤与尾矿坝的坝顶水平,或库内子堤顶部坡向尾矿坝的坝顶约1%~3%的闭库时干滩面,即尾矿库最终形成尾矿坝的坝顶低,库内子堤的坝顶稍高的散水坡面,可以充分利用地势进行闭库,可做到排水排洪顺畅,同时兼顾水土保持,为闭库工程创造有利地形条件。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00、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10、尾矿库;20、库内子堤;11、干滩面;12、尾矿坝;13、库尾;101、放矿区域;102、排水区域;201、排尾矿水通道;110、闭库时干滩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7]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尾矿库在服务至中后期之后,需要进行闭库工程。但是由于矿山还在运行而需排出尾矿,需要新建尾矿库堆存后续生产产生的尾矿,而部分矿山到达后期时矿石余量不大,对应产生的尾矿量也不大,若此时新建尾矿库储存尾矿势必需要办理征地,并进行必要的新建工程手续,其周期多需要2-3年,且工程投资较大。服务至后期而需闭库的尾矿库,其库容利用率约通常为75%~85%,即说明库容利用还不够充分,而对于服务至后期待进行闭库工程的尾矿库而言,若继续向其内放矿,则会导致靠近库尾的人工低洼地带被尾矿颗粒占用而无足够的调洪排洪空间等问题,极易引发事故,因而尾矿库的库容无法充分利用。
[003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尾矿库的库容利用不够充分即进行闭库而导致需新建尾矿库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包括:尾矿库,其内形成有干滩面;库内子堤,建设于所述干滩面上,以使所述尾矿库内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尾矿坝之间的空间形成放矿区域、以及在所述库内子堤与所述尾矿库的库尾之间的空间形成排水区域,所述放矿区域用于存放尾矿,所述排水区域用于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矿区域与所述排水区域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库内子堤上设置有排尾矿水通道;所述放矿区域通过所述排尾矿水通道与所述排水区域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闭库前尾矿库占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库内子堤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尾矿库的内侧之间形成有所述排尾矿水通道。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瀚和赵自越刘晓峰曾宪坤吴国高袁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