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45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压盖、堵头、软垫、扣件以及弹性密封底座;所述压盖顶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堵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扣件包括复数对环形的公扣和母扣,各所述母扣以所述压盖底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压盖的底部,各所述公扣以所述弹性密封底座顶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顶部;所述弹性密封底座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压盖可拆卸连接,其中部开设有密封腔,所述软垫用于吸附创面的污物且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堵头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引流导管和冲洗导管,所述堵头底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复数个导流孔,各所述导流孔均与所述通孔连通。各所述导流孔均与所述通孔连通。各所述导流孔均与所述通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0003]其特点是: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渗出物、碎屑、微生物等吸出。
[0004]现有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各部件为散件,进行一次封闭引流操作非常繁琐,需要将引流管和冲洗管插入半透膜中再进行密封,操作困难,时常会导致封闭性效果不好,进而导致引流效果不好;并且要重新更换部件就要把所有部件再重新组装一次,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采取一体化的结构,解决安装困难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压盖、堵头、软垫、扣件以及弹性密封底座;所述压盖顶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堵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扣件包括复数对环形的公扣和母扣,各所述母扣以所述压盖底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压盖的底部,各所述母扣的半径不同,各所述公扣以所述弹性密封底座顶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顶部,各所述公扣的半径与各所述母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密封底座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压盖可拆卸连接,其中部开设有一用于定位伤口位置的密封腔,所述软垫用于吸附创面的污物且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堵头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引流导管和冲洗导管,所述堵头底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复数个导流孔,各所述导流孔均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引流导管位于通孔外的一端与负压源连通,所述冲洗导管位于通孔外的一端与冲洗液输入源连通。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连接锁件;所述堵头上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锁件中部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连接锁件与所述堵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锁件的底部的外沿固定设置有挡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盖底部的外沿为圆形,所述弹性密封底座为圆环形,且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外径不小于所述压盖底部的外沿的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外沿设置有第一缩进结构,用于缩进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外径,所述弹性密封底座的内沿设置有第二缩进结构,用于扩大所述弹性密封底
座的内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软垫为海绵垫。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在压盖上设置堵头,且堵头与引流导管和冲洗导管集成成一体,在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时,省略了插入引流管、插入冲洗管、对引流管和冲洗管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等步骤,操作简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0014]2、本技术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设置有弹性密封底座,能够有效的和人体皮肤贴合,密封性极好,防止产生漏气现象。
[0015]3、本技术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压盖和弹性密封底座通过扣件可拆卸连接,组装、拆线方便。
[0016]4、本技术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堵头、软垫等部件可以进行替换,整体可以重复使用,组装容易,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0017]5、本技术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弹性密封底座的外沿和内沿分别设置有第一缩进结构和第二缩进结构,可以根据伤口大小改变弹性密封底座的外径和内径,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AA

处的剖面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弹性密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弹性密封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为:
[0025]1、压盖;2、堵头;21、引流导管;22、冲洗导管;23、连接座;24、导流孔;3、软垫;41、公扣;42、母扣;5、弹性密封底座;51、密封腔;52、第一缩进结构;53、第二缩进结构;6、连接锁件;6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见图1至图5,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压盖1、堵头2、软垫3、扣件以及弹性密封底座5,在本实施中,弹性密封底座5可以由凝胶制成;压盖1底面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所述压盖1顶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堵头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上,堵头2可以是塑料堵头或橡胶堵头,插在压盖1的通孔中,可以拔出;所述扣件包括复数对环形的公扣41和母扣42,各所述母扣42以所述压盖1底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压盖1的底部,各所述母扣42的半径不同,各所述公扣41以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顶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的顶部,各所述公扣41的半径与各所述母扣4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压盖1可拆卸连接,其中部开设有一用于定位伤口位置的密封腔51,所
述软垫3用于吸附创面的污物且设置于所述密封腔51内;所述堵头2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引流导管21和冲洗导管22,所述堵头2底端设置有连接座23,所述连接座23上开设有复数个导流孔24,各所述导流孔24均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引流导管21位于通孔外的一端与负压源连通,所述冲洗导管22位于通孔外的一端与冲洗液输入源连通;连接座23的底部可以设置用于过滤的滤网。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连接锁件6;所述堵头2上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锁件6中部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通孔,所述连接锁件6与所述堵头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锁件6的底部的外沿固定设置有挡板61;使用时,堵头2自下往上的插入至压盖1的通孔中,连接锁件6从堵头2上方通过螺纹旋紧,在挡板61和连接座23的作用下,将堵头2固定在压盖1的通孔中;要拆卸堵头2时,再旋开连接锁件6,并拔出堵头2。
[0030]进一步的,所述软垫3为海绵垫。
[003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2]使用时,通过密封腔51对准患者的伤口部位,将弹性密封底座5贴在患者伤口处,再将压盖1通过连接扣件和弹性密封底座5连接在一起,再通过绷带或者胶布将本装置固定,因弹性密封底座5的延展性,本装置密封性极好,不会发生漏气现象;将引流导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圈环式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盖(1)、堵头(2)、软垫(3)、扣件以及弹性密封底座(5);所述压盖(1)顶部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堵头(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通孔上;所述扣件包括复数对环形的公扣(41)和母扣(42),各所述母扣(42)以所述压盖(1)底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压盖(1)的底部,各所述母扣(42)的半径不同,各所述公扣(41)以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顶部中心为圆心,布置于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的顶部,各所述公扣(41)的半径与各所述母扣(4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性密封底座(5)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压盖(1)可拆卸连接,其中部开设有一用于定位伤口位置的密封腔(51),所述软垫(3)用于吸附创面的污物且设置于所述密封腔(51)内;所述堵头(2)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引流导管(21)和冲洗导管(22),所述堵头(2)底端设置有连接座(23),所述连接座(23)上开设有复数个导流孔(24),各所述导流孔(24)均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引流导管(21)位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栋王财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骏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