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40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4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以及收容在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套筒定义有向前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接触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环、第二端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环之间的若干簧片,所述接触簧固定在收容腔内且若干簧片向内倾斜而形成一个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来供一个插头的对接针插入;所述套筒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后方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与所述插头的对接针相匹配,以实现对所述对接针的定位。上述定位结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预防对接针插入过程中及插入后的摇晃不良。过程中及插入后的摇晃不良。过程中及插入后的摇晃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接触簧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第CN210224392U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及收容在所述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接触簧由内冠簧和外冠簧嵌套形成,所述内冠簧包括若干内簧片,所述外冠簧包括若干外簧片;所述内、外簧片由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若干所述内、外簧片间隔排列,使得两者的接触部位于同一虚拟圆周上。上述接触簧与对接端子对接后可能会出现摇晃不良的情况。
[0003]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更稳定的定位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以及收容在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套筒定义有向前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接触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环、第二端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环之间的若干簧片,所述接触簧固定在收容腔内且若干簧片向内倾斜而形成一个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来供一个插头的对接针插入;所述套筒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后方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与所述插头的对接针相匹配,以实现对所述对接针的定位。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定位结构,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预防对接针插入过程中及插入后的摇晃不良。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对接针的立体图。
[0009]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0]图3是图2所示套筒的截面图以及接触簧的立体图。
[0011]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A-A方向的剖视图。
[0012]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B-B方向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对接后切在第一簧片处的剖视图。
[0014]【元件符号说明】
[0015]电连接器
ꢀꢀꢀꢀꢀꢀꢀꢀꢀ
100
ꢀꢀꢀꢀꢀꢀꢀꢀꢀꢀ
套筒
ꢀꢀꢀꢀꢀꢀꢀꢀꢀꢀꢀꢀ
10
[0016]收容腔
ꢀꢀꢀꢀꢀꢀꢀꢀꢀꢀꢀ
101
ꢀꢀꢀꢀꢀꢀꢀꢀꢀꢀ
内壁面
ꢀꢀꢀꢀꢀꢀꢀꢀꢀꢀ
102
[0017]竖直平面
ꢀꢀꢀꢀꢀꢀꢀꢀꢀ
1021
ꢀꢀꢀꢀꢀꢀꢀꢀꢀ
倾斜面
ꢀꢀꢀꢀꢀꢀꢀꢀꢀꢀ
1022
[0018]凸台
ꢀꢀꢀꢀꢀꢀꢀꢀꢀꢀꢀꢀꢀ
1023
ꢀꢀꢀꢀꢀꢀꢀꢀꢀ
限位孔
ꢀꢀꢀꢀꢀꢀꢀꢀꢀꢀ
103
[0019]锥形腔
ꢀꢀꢀꢀꢀꢀꢀꢀꢀꢀꢀ
104
ꢀꢀꢀꢀꢀꢀꢀꢀꢀꢀ
接触簧
ꢀꢀꢀꢀꢀꢀꢀꢀꢀꢀ
20
[0020]对接腔
ꢀꢀꢀꢀꢀꢀꢀꢀꢀꢀꢀ
201
ꢀꢀꢀꢀꢀꢀꢀꢀꢀꢀ
间隙
ꢀꢀꢀꢀꢀꢀꢀꢀꢀꢀꢀꢀ
202
[0021]接触部
ꢀꢀꢀꢀꢀꢀꢀꢀꢀꢀꢀ
203
ꢀꢀꢀꢀꢀꢀꢀꢀꢀꢀ
第一端环
ꢀꢀꢀꢀꢀꢀꢀꢀ
21
[0022]第二端环
ꢀꢀꢀꢀꢀꢀꢀꢀꢀ
22
ꢀꢀꢀꢀꢀꢀꢀꢀꢀꢀꢀ
第一簧片
ꢀꢀꢀꢀꢀꢀꢀꢀ
23
[0023]第二簧片
ꢀꢀꢀꢀꢀꢀꢀꢀꢀ
24
ꢀꢀꢀꢀꢀꢀꢀꢀꢀꢀꢀ
抵接臂
ꢀꢀꢀꢀꢀꢀꢀꢀꢀꢀ
231
[0024]对接针
ꢀꢀꢀꢀꢀꢀꢀꢀꢀꢀꢀ
200
[00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传输大电流,电连接器100包括套筒10及收容于套筒10内的接触簧20。套筒10为绝缘塑胶材质,接触簧20为金属材质。
[0027]参图2至图6所示,套筒10为圆柱状,包括向前开口的收容腔101以及内壁面102。接触簧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环21、第二端环2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端环21、22之间的若干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24;所述接触簧20固定在收容腔101内且若干簧片23、24向内倾斜而形成一个对接腔201,所述对接腔用来供一个插头的对接针200插入,套筒还包括位于收容腔101后方的限位孔103,限位孔的尺寸与插头的对接针200相匹配,以实现对所述对接针的定位,有效预防对接针插入过程中及插入后的摇晃不良,图6清楚可见。限位孔103的直径小于收容腔101的直径。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收容腔在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端环21、22处分别设有抵接部,所述两端环的边缘分别抵接在所述抵接部。套筒10包括位于收容腔与限位孔之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面向所述收容腔101的竖直平面1021以及自所述竖直平面向后且向内倾斜延伸的倾斜面1022;所述竖直平面即为上述其中一抵接部,所述第二端环22可抵接竖直平面1021以实现止位功能;套筒在其开口处的另一个抵接部为凸环1023,所述第一端环21向前抵接所述凸环,防止插拔过程中接触簧20从收容腔101内脱落。套筒还包括自所述限位孔103继续向后延伸的锥形腔104。
[0028]继续参图3至图6,上述第一、第二簧片23、24间隔排列,第一簧片23的一端由所述第一端环21连接,而另一端则反向弯折抵接在所述收容腔的内表面102,从而构成独立的抵接臂231结构,具体形成为U形的悬臂,插接时为接触簧20提供可靠的弹力;第二簧片24不抵接收容腔内表面,且第二簧片两端分别由所述第一端环21以及第二端环22连接,防止接触簧20多次插拔后变形严重。每个簧片包括呈内缩状的接触部203,两种簧片的接触部均位于同一虚拟圆环,在与对接针200对接后,虚拟圆环的直径与上述限位孔103的直径基本相等。对接端子200收容在接触簧的对接腔201内,接触部203均匀抵接在对接针的外周表面,实现稳定传输大电流。所述第一端环21及第二端环22均设有一间隙202,使得每一所述端环并非完全闭合,以提供弹性收缩空间。
[0029]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套筒以及收容在套筒内的接触簧,所述套筒定义有向前开口的收容腔,所述接触簧包括相对的第一端环、第二端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环之间的若干簧片,所述接触簧固定在收容腔内且若干簧片向内倾斜而形成一个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来供一个插头的对接针插入,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后方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尺寸与所述插头的对接针相匹配,以实现对所述对接针的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收容腔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在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端环处分别设有抵接部,所述两端环的边缘分别抵接在所述抵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与限位孔之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面向所述收容腔的竖直平面以及自所述竖直平面向后且向内倾斜延伸的倾斜面;所述竖直平面即为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剑姜普泽田束方华陈志坚卜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