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90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换管构件;引流管包括管头、管体、管座及管头拉卷构件;换管构件包括导向管及弹性膜条;导向管长度与弹性膜条长度之和小于管体长度;导向管固于管体后端外壁;弹性膜条两较长侧边沿管体长度方向固于管体外壁,后端固于导向管前端外壁,以使其内表与管体外壁之间形成导丝插入通道;自然状态时,弹性膜条与管体贴合,当将导丝插入导丝插入通道时,弹性膜条形变,以撑开导丝插入通道。效果:给病人置管后,手动操控管头拉卷构件,即可驱使引流管的管头被拉卷成环形,使得能很好被病人体腔组织牵绊,使得固定性好,且使用换管构件进行换管操作时,换管速度快,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并减少医疗成本。减少医疗成本。减少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用品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各大医院,经常会使用到内置引流管插入至病人体腔来进行体腔液体的对外引流,如腹腔积液引流及胸腔积液引流等。
[0003]常见所使用的引流管主要包括管体及连接于相应管体外的用以外接外置引流管路的管座,对于相应结构的引流管,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0004]具体来说,一方面,其管体为长条形,在其管体插入至病人体腔后,其管体前端固定性不是很好,使得稍微被牵拉时即容易出现移位或滑出,另一方面,在相应引流管的管体被体内积液堵塞或其使用达到规定时间时需要对其进行更换,传统的换管操作一般为使用一导丝顺着相应管体伸入至病人体腔引流部位,再抽拉出相应管体并沿着相应导丝插入新的待更换的引流管管体。相关换管操作甚是常见,但是,当相应引流管的管体堵塞时,所使用的导丝则很难插入,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慢慢来回的拨动导丝,直至找到相应引流管的管体内并不是完全被堵塞的部位插入,如此,则使得导丝插入相关操作费时费劲,而当相应引流管的管体被体内积液完全堵塞时,则需要重新在超声等显影下重新给病人置管,如此,则使得增加医疗成本,并同步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及增加病人疼痛等不适感。
[0005]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
[0007]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包括引流管及换管构件;
[0008]所述引流管包括管头、连接于所述管头后端的管体、连接于所述管体后端的管座及设于所述管头与所述管座之间的用以将所述管头拉卷成环形的管头拉卷构件;
[0009]所述换管构件包括一适于导丝插入的导向管及一弹性膜条;
[0010]所述导向管长度与所述弹性膜条长度之和略小于所述管体长度;所述导向管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粘固于所述管体后端外壁,其长度为1.0cm-2.0cm;所述弹性膜条两较长侧边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密封粘固于所述管体外壁,所述弹性膜条后端密封粘固于所述导向管前端外壁,以使其内表与所述管体外壁之间形成导丝插入通道,且其前端与所述管体前端相粘固密封;
[0011]在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膜条与所述管体相贴合;当将导丝经所述导向管插入所述导丝插入通道时,所述弹性膜条发生形变,以撑开所述导丝插入通道。
[0012]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13]优选的,所述管头长度为5.0cm;所述管体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以1.0cm长为单位的多个刻度标识。
[0014]优选的,所述换管构件还包括一用以给所述导丝插入通道充气的充气球囊、一限流夹、一弹性膜片及一密封盖;
[0015]所述导向管成型为Y型结构,包括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粘固于所述管体后端外壁的第一导管及一向后下方倾斜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外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管相连通的第二导管;
[0016]所述充气球囊具有一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可拆卸连通;所述限流夹卡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以松开/夹紧所述第二导管;所述弹性膜片密封粘固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敞口,且所述弹性膜片中部设有以供所述导丝穿入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在不受力时呈闭合状态;所述密封盖可拆拿的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敞口,以将所述弹性膜片密封盖合;
[0017]当操控所述限流夹,以松开所述第二导管,并挤压所述充气球囊时,所述充气球囊内气体进入所述导丝插入通道,以使所述导丝插入通道鼓起。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后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以使与所述管体之间成锐角;所述密封盖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外;所述充气球囊的排气口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内,且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外壁连接有一可将其盖合的密封套。
[0019]优选的,所述限流夹包括用于操作的按动部、用于卡紧所述按动部的U型卡紧部及用于夹紧/松开所述第二导管的夹持部;
[0020]所述按动部第一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第一端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U型卡紧部第二端设有用以卡合所述按动部第二端的卡槽;所述U型卡紧部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及外壁靠近其第二端分别开设有一适于所述第二导管穿过的管路过孔;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于所述按动部内表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固设于所述U型卡紧部内表面中部,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位置相对;穿过两所述管路过孔的所述第二导管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0021]当按压所述按动部第二端,以使卡入所述卡槽时,所述按动部第二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第二端相固定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将所述第二导管夹紧;
[0022]当扳动所述U型卡紧部第二端,以使所述按动部第二端脱离所述卡槽时,所述按动部第二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相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将第二导管松开。
[0023]优选的,所述管头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贯通至其内的引流孔,且所述管头前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形成缩口。
[0024]优选的,所述管头拉卷构件包括拉丝及拉头;
[0025]所述管头前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穿入的前拉孔,所述管头后端外壁开设有贯通至其内的以供所述拉丝穿入的后拉孔;
[0026]所述管体后端向后设有一带内螺纹的中空公连接头;所述管座前端向前设有一适配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内的带外螺纹的中空母连接头,且所述管座后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连通所述中空母连接头的导液通道;所述管座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过孔;
[0027]所述拉丝第一端自所述前拉孔穿入所述管头并沿着所述管体伸入所述导液通道且穿出所述过孔而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拉丝第二端自所述后拉孔穿入所述管头并沿着所述管体伸出至所述中空公连接头外,并在所述中空公连接头与所述中空母连接头螺纹连接时其被卡紧固定;
[0028]当手握所述拉头向后拉扯所述拉丝时,所述拉丝的穿套于所述前拉孔与所述后拉孔之间的部分变短,所述管头被拉卷成环形。
[0029]优选的,所述管座外壁还开设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壁相对的开设有两贯穿至所述管座外壁的卡孔;
[0030]所述拉丝第一端穿出所述过孔并穿过两所述卡孔而与所述拉头相连;所述拉头可拆拿的卡装于所述容置槽,以卡紧被其拉出的所述拉丝。
[0031]优选的,还包括导针及导套;
[0032]所述导针包括针体及连接于所述针体后部的前端形成为敞口的中空针座,所述中空针座内壁设有内螺纹;
[0033]所述导套包括套体、连接于所述套体后部的前后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中空套座及连接于所述中空套座后部敞口的中空套头;所述中空套座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中空套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0034]所述管座后端沿前后方向设有连通所述导液通道的中空螺头;所述中空螺头外壁设有外螺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及换管构件;所述引流管包括管头、连接于所述管头后端的管体、连接于所述管体后端的管座及设于所述管头与所述管座之间的用以将所述管头拉卷成环形的管头拉卷构件;所述换管构件包括一适于导丝插入的导向管及一弹性膜条;所述导向管长度与所述弹性膜条长度之和略小于所述管体长度;所述导向管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粘固于所述管体后端外壁,其长度为1.0cm-2.0cm;所述弹性膜条两较长侧边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密封粘固于所述管体外壁,所述弹性膜条后端密封粘固于所述导向管前端外壁,以使其内表与所述管体外壁之间形成导丝插入通道,且其前端与所述管体前端相粘固密封;在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膜条与所述管体相贴合;当将导丝经所述导向管插入所述导丝插入通道时,所述弹性膜条发生形变,以撑开所述导丝插入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长度为5.0cm;所述管体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以1.0cm长为单位的多个刻度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管构件还包括一用以给所述导丝插入通道充气的充气球囊、一限流夹、一弹性膜片及一密封盖;所述导向管成型为Y型结构,包括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粘固于所述管体后端外壁的第一导管及一向后下方倾斜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管外壁并与所述第一导管相连通的第二导管;所述充气球囊具有一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可拆卸连通;所述限流夹卡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以松开/夹紧所述第二导管;所述弹性膜片密封粘固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敞口,且所述弹性膜片中部设有以供所述导丝穿入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在不受力时呈闭合状态;所述密封盖可拆拿的设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敞口,以将所述弹性膜片密封盖合;当操控所述限流夹,以松开所述第二导管,并挤压所述充气球囊时,所述充气球囊内气体进入所述导丝插入通道,以使所述导丝插入通道鼓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向后下方倾斜设置,以使与所述管体之间成锐角;所述密封盖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导管后端外;所述充气球囊的排气口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内,且所述第二导管进气端外壁连接有一可将其盖合的密封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腔引流易换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夹包括用于操作的按动部、用于卡紧所述按动部的U型卡紧部及用于夹紧/松开所述第二导管的夹持部;所述按动部第一端与所述U型卡紧部第一端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U型卡紧部第二端设有用以卡合所述按动部第二端的卡槽;所述U型卡紧部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及外壁靠近其第二端分别开设有一适于所述第二导管穿过的管路过孔;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于所述按动部内表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固设于所述U型卡紧部内表面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洁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