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874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3
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该倾翻卸货系统包括龙门吊、集装箱专线、液压控制系统、固定式倾翻装置、地漏、货物传送系统和仓库;液压控制系统设置有一套,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旁,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举升用油缸与固定式倾翻装置端部中心铰接;地漏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前,地漏连接货物传送系统,货物传送系统连接对应的仓库,集装箱专线和固定式倾翻装置平行设置,龙门吊设置在集装箱专线和固定式倾翻装置的上方。该倾翻卸货系统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卸货效率高,能够安全、高效的实现货物从卸载到储存的过程,既可以实现快速卸货,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集装箱运输卸货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铁路集装箱装卸场与粮食等散装物料集散场之间尚有较长距离,敞顶箱到达装卸货场后,粮食等散装物料集散场需再采用自卸式集装箱汽车进行捣运。由于往返行程较长,偶尔还可能出现交通阻塞,因此单个敞顶箱从装卸货场到达粮食等散装物料集散场耗时较长,效率低下。同时汽车单车装载能力有限,单位能耗高,且每车需配置1名司机,燃料费、司机薪资、维护保养费用、保险费及需缴纳各种规费等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汽车在繁忙的公共公路上运行,存在的交通安全风险较高,出险后需要消耗大量的非生产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亟需一种卸货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卸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护,性能可靠。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该倾翻卸货系统包括龙门吊、集装箱专线、液压控制系统、固定式倾翻装置、地漏、货物传送系统和仓库;液压控制系统设置有一套,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旁,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举升用油缸与固定式倾翻装置端部中心铰接;地漏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前,地漏连接货物传送系统,货物传送系统连接对应的仓库,集装箱专线和固定式倾翻装置平行设置,龙门吊设置在集装箱专线和固定式倾翻装置的上方。
[0006]该倾翻卸货系统中采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为一组,口对口对卸。
[0007]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可单独控制一个固定式倾翻装置,也可同时控制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
[0008]所述的地漏设置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之间。
[0009]所述的固定式倾翻装置包括固定底架、倾翻底架、箱门顶锁装置、护栏组成,固定底架固定于地基上,固定底架上部安装倾翻底架,倾翻底架和固定底架端部铰接连接;箱门顶锁装置一端与倾翻底架和固定底架铰接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举升用油缸使其沿弧形轨迹运动;护栏组成安装在倾翻底架和固定底架铰接的一端端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举升用油缸与倾翻底架远离和固定底架端部铰接的一端端部中心铰接。
[0010]所述固定底架对称设有支腿,支腿通过地脚螺栓将固定底架固定于地基上;所述的倾翻底架和固定底架端部铰接部采用圆销连接。
[0011]所述的固定底架和倾翻底架为长方形结构,倾翻底架的长度和宽度大于敞顶箱和固定底架的长度和宽度。
[0012]所述的倾翻底架上设置有敞顶箱锁闭装置,敞顶箱锁闭装置分别为两组手动锁闭装置和两组F-TR型锁,两组F-TR型锁设置在护栏端,两组手动锁闭装置设置在举升用油缸端。
[0013]所述的箱门顶锁装置包括安装座组成、驱动油缸组成、传动轴组成以及防护门挡;安装座组成固定在倾翻底架上;驱动油缸组成包括作动油缸和摆臂,传动轴组成包括联动轴、轴承和轴承支座,防护门挡包括箱门开启联动杆、箱门防护挡块;作动油缸的缸体铰接在安装座组成上,联动轴的两端套接有轴承,轴承通过轴承支座安装在安装座组成上,摆臂的一端套接固定在联动轴上、另一端与作动油缸的活塞末端铰接,箱门开启联动杆的一端与联动轴套接固定、另一端铰接箱门防护挡块。
[0014]所述的箱门防护挡块上设置有橡胶垫;箱门开启联动杆形状呈弧形或L形;两个箱门开启联动杆连接于联动轴的两端对称位置;摆臂套接固定于联动轴长度方向的中点位置;作动油缸的缸体与安装座组成为可拆卸连接,箱门开启联动杆与箱门防护挡块为可拆卸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成本低,不再需要支付汽车运输产生的各项费用,固定式倾翻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维护费用低。
[0017]2、本技术效率高,采用的液压驱动系统,该系统可单独控制一个固定式倾翻装置,也可同时控制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散装货物直接倾卸至地漏,通过货物传送系统直接将货物流向至仓库指定位置,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0018]3、本技术安全风险低,在人工开启集装箱门自带锁闭装置后,箱门顶锁装置能确保箱门能够按照操作程序稳步开启,避免箱内货物流出砸伤人员,保障了运输和卸货安全。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卸货效率高,安全性能强,能够安全、高效的实现货物从卸载到储存的过程。既可以实现快速卸货,还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式倾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固定式倾翻装置的主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式倾翻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固定式倾翻装置静止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固定式倾翻装置翻转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箱门顶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箱门开启联动杆与联动轴连接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箱门顶锁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9]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龙门吊;2-集装箱专线;3-液压控制系统;4-地漏;5-集装箱;6-仓库;7-固定式
倾翻装置。
[0032]3.1-举升用油缸。
[0033]7.1-固定底架;7.2-倾翻底架;7.3-箱门顶锁装置;7.4-护栏组成;
[0034]7.31-安装座组成;7.32-作动油缸;7.33-箱门开启联动杆;7.34-联动轴;7.35-轴承;7.36-轴承支座;7.37-摆臂;7.38-箱门防护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该倾翻卸货系统包括龙门吊1、集装箱专线2、液压控制系统3、固定式倾翻装置7、地漏4、货物传送系统、仓库6。该倾翻卸货系统中采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为一组,口对口对卸,使卸载货物更加高效;该倾翻卸货系统中采用一套液压控制系统3,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7旁,液压控制系统3中的举升用油缸3.1与固定式倾翻装置7端部中心铰接,该液压控制系统3可单独控制一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也可同时控制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基础建设包含地漏4、货物传送系统、仓库6等,地漏4设置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之间,地漏4连接货物传送系统,货物传送系统连接对应的仓库6。集装箱专线2和固定式倾翻装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该倾翻卸货系统包括龙门吊(1)、集装箱专线(2)、液压控制系统(3)、固定式倾翻装置(7)、地漏(4)、货物传送系统和仓库(6);液压控制系统(3)设置有一套,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7)旁,液压控制系统(3)中的举升用油缸(3.1)与固定式倾翻装置(7)端部中心铰接;地漏(4)设置在固定式倾翻装置(7)前,地漏(4)连接货物传送系统,货物传送系统连接对应的仓库(6),集装箱专线(2)和固定式倾翻装置(7)平行设置,龙门吊(1)设置在集装箱专线(2)和固定式倾翻装置(7)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该倾翻卸货系统中采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为一组,口对口对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3)可单独控制一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也可同时控制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地漏(4)设置在两个固定式倾翻装置(7)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式倾翻装置(7)包括固定底架(7.1)、倾翻底架(7.2)、箱门顶锁装置(7.3)、护栏组成(7.4),固定底架(7.1)固定于地基上,固定底架(7.1)上部安装倾翻底架(7.2),倾翻底架(7.2)和固定底架(7.1)端部铰接连接;箱门顶锁装置(7.3)一端与倾翻底架(7.2)和固定底架(7.1)铰接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3)中的举升用油缸(3.1)使其沿弧形轨迹运动;护栏组成(7.4)安装在倾翻底架(7.2)和固定底架(7.1)铰接的一端端部;液压控制系统(3)中的举升用油缸(3.1)与倾翻底架(7.2)远离和固定底架(7.1)端部铰接的一端端部中心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倾翻卸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底架(7.1)对称设有支腿,支腿通过地脚螺栓将固定底架(7.1)固定于地基上;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莲李立张瑞国刘灿淑梅龙建国杨诗卫郦高亮刘兵袁亮龚永涛谢林李军生李冬彭燎张显锋吴洪飞杨艳萍杨璨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