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桥限位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775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桥限位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桥限位结构固连于车架纵梁上,并包括为平板状的下本体,以及固连于下本体上端面处的上本体;所述上本体具有扣置固连于下本体上的一侧敞口的主体部,和沿主体部敞口的边沿一体构造的外伸状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与车架纵梁固连,而于所述下本体、上本体及车架纵梁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且所述翻边部中设有与车架纵梁的侧部抵接的侧部抵接区,与车架纵梁的底部抵接的底部抵接区,以及与下本体的上端面抵接的下本体抵接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桥限位结构以悬臂状设置在车架纵梁上,且可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可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可提升自身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桥限位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后桥限位结构,本技术同时也涉及具有该限位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后桥限位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车辆在上跳过程中对后桥的限位,目前,车辆中应用的后桥限位结构多为布置于车架纵梁下方的U型厚板结构或者支架式结构,这两种结构虽能够实现对车辆后桥的限位,但其均为后桥限位面与车架纵梁下表面Z向落差较小的结构设计,且在使用中也存在强度不足、易变形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桥限位结构,以至少能够提升限位结构的强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后桥限位结构,固连于车架纵梁上,所述后桥限位结构包括为平板状的下本体,以及固连于所述下本体上端面处的上本体;所述上本体具有扣置固连于所述下本体上的一侧敞口的主体部,和沿所述主体部敞口的边沿一体构造的外伸状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与所述车架纵梁固连,而于所述下本体、所述上本体及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且所述翻边部中设有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侧部抵接的侧部抵接区,与所述车架纵梁的底部抵接的底部抵接区,以及与所述下本体的上端面抵接的下本体抵接区。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居于中部的倾斜布置的顶板,一体固连于所述顶板两相对侧的两个侧板,以及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下部分别一体固连的呈外伸状的延伸板,且所述侧部抵接区、所述底部抵接区和所述下本体抵接区为相对布置于两侧的两组。
[0007]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所述下本体一体固连,所述侧板、所述延伸板和所述下本体抵接区与所述下本体焊接固连。
[0008]进一步的,两侧的所述侧板、所述延伸板及所述下本体抵接区与所述下本体之间的相交线呈外扩的折线形。
[0009]进一步的,于所述顶板上构造有减重孔。
[0010]进一步的,于所述下本体上构造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两侧的所述侧板之间,并靠近于所述顶板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翻边部中设有位于自身顶部的呈外凸状的中间区,两个所述侧部抵接区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区的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翻边部和所述车架纵梁焊接固连,且所述翻边部与所述车架纵梁之间的焊道为分设于所述中间区两侧的两段,各段所述焊道呈下倾状布置。
[0013]进一步的,于所述主体部两相对侧的所述下本体上分别设有限位块安装部。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5]本技术的后桥限位结构,通过侧部抵接区和底部抵接区的设置,本技术也使得限位结构以悬臂状设置在车架纵梁上,而且通过扣置在下本体上的主体部,以及构造于主体部上的翻边部的设置,并通过翻边部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固连,以在下本体、上本体和车架纵梁之间围构形成腔体,由此也可利用腔体结构强度高的特点,提升限位结构自身的结构强度。
[001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具有车架纵梁,且于所述车架纵梁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于车架纵梁上的设置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于车架纵梁上的设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于车架纵梁上的设置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于车架纵梁上的设置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于车架纵梁上的设置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主体部三角形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折线形相交线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焊道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车架纵梁,2-下本体,3-上本体,4-限位块安装部,5-腔体;
[0032]22-通孔;
[0033]31-主体部,32-翻边部;
[0034]311-顶板,3111-减重孔,312-侧板,313-延伸板;
[0035]321-侧部抵接区,322-底部抵接区,323-下本体抵接区,324-中间区;
[0036]m、n、j、k-焊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9]实施例一
[004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桥限位结构,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的,该后桥限位结构固连于车架纵梁1上,并用于车辆在凹凸不平路面、正弦路或其它类似恶劣路面行驶时,防止车
辆后桥因颠簸而与车架发生碰撞,以避免造成车辆损坏。
[0041]图3至图6从多个角度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后桥限位结构在车架纵梁1上的布置状态,而再进一步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具体结构上,本实施例的后桥限位结构包括为平板状的下本体2,以及固连于下本体2上端面处的上本体3。
[0042]其中,平板状的下本体2大致呈一梯形状,上本体3则具有扣置固连于下本体2上的一侧敞口的主体部31,以及沿主体部31敞口的边沿一体构造的外伸状的翻边部32。整个限位结构即通过翻边部32与车架纵梁1固连,且经由该固连也在下本体2、上本体3和车架纵梁1之间围构形成了腔体5。
[0043]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上述主体部31具体包括居于中部且为倾斜布置的顶板311,一体固连于顶板311两相对侧的两个侧板312,以及在两个侧板312的下部分别一体固连的延伸板313。两个侧板312相对于顶板311向同侧弯折设置,且该弯折的角度为直角或大致为直角,而两侧的延伸板313则均为外伸的长条状。
[0044]以上主体部31敞口的边沿,便是由顶板311、侧板312与延伸板313各自的边沿相连而成,翻边部32即一体构造于该相连而成的边沿位置,且翻边部32的外翻,其具体即相对于主体部31的敞口内部来说的。同时,本实施例中因与车架纵梁1之间的连接,所述翻边部32中也设有了与车架纵梁1的侧部抵接的侧部抵接区321,以及与车架纵梁1的底部抵接的底部抵接区322,并且除了上述与车架纵梁1配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桥限位结构,固连于车架纵梁(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限位结构包括为平板状的下本体(2),以及固连于所述下本体(2)上端面处的上本体(3);所述上本体(3)具有扣置固连于所述下本体(2)上的一侧敞口的主体部(31),和沿所述主体部(31)敞口的边沿一体构造的外伸状的翻边部(32);所述翻边部(32)与所述车架纵梁(1)固连,而于所述下本体(2)、所述上本体(3)及所述车架纵梁(1)之间围构形成有腔体(5),且所述翻边部(32)中设有与所述车架纵梁(1)的侧部抵接的侧部抵接区(321),与所述车架纵梁(1)的底部抵接的底部抵接区(322),以及与所述下本体(2)的上端面抵接的下本体抵接区(3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1)包括居于中部的倾斜布置的顶板(311),一体固连于所述顶板(311)两相对侧的两个侧板(312),以及于两个所述侧板(312)的下部分别一体固连的呈外伸状的延伸板(313),且所述侧部抵接区(321)、所述底部抵接区(322)和所述下本体抵接区(323)为相对布置于两侧的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1)与所述下本体(2)一体固连,所述侧板(312)、所述延伸板(313)和所述下本体抵接区(32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磊刘国正牛艺博朱俅张英富徐波祝朋飞赵海兵张乾晶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