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722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螺杆、电机、风机和导热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第一支撑板的左侧轴承安装有螺杆并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胶块,且胶块的外侧压紧设置有皮带,并且胶块的前端贴合设置有卷筒,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轴承安装有压辊。该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卷筒进行铜线的收卷工作,而且可以对镀锡后的铜线进行快速冷却。以对镀锡后的铜线进行快速冷却。以对镀锡后的铜线进行快速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镀锡铜线
,具体为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镀锡铜线,顾名思义就是在铜线的表面镀上一层锡,镀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导电性能和提高耐腐蚀程度,在镀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
[000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
[0004](1)在进行镀锡的过程中,铜线在锡水中浸泡时,如果不及时调节锡水的温度,容易导致温度高于铜的熔点,导致铜融化,同时不便于对锡水进行充分干燥;
[0005](2)在对镀锡铜线进行收卷时不便于多组铜线进行整齐收卷工作,容易导致铜线绞乱,不便于进行整齐收卷工作,使用效果较差。
[000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一些镀锡铜线上引装置在使用时,而且不便于后续对多组铜线进行整齐收卷工作,而且铜线生产阶段容易导致铜融化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螺杆、电机、风机和导热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第一支撑板的左侧轴承安装有螺杆并且第一支撑板的后侧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胶块,且胶块的外侧压紧设置有皮带,并且胶块的前端贴合设置有卷筒,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轴承安装有压辊,所述卷筒的表面卷绕设置有铜线本体,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后侧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风机,并且支撑座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支撑座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且凸块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铜线本体的末端设置有锡水桶,且锡水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热柱。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对称分布在第二支撑板的前后两侧,且限位杆的外径等于限位孔的内径。
[0010]优选的,所述螺杆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二支撑板通过螺杆和限位杆与第一支撑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皮带通过压辊与胶块之间构成压紧结构,且胶块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等间距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压辊在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4组,且各组压辊均位于相邻
两处卷筒的中间。
[0013]优选的,所述锡水桶的上方和下方均为中空状,所述导热柱位于锡水桶上下两侧的空腔之间,且导热柱在锡水桶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
[0015](1)在装置上设置有导热柱,而且导热柱的上下两侧均连接着锡水桶上下两侧的中空部分,通过对锡水桶的底部注入冷却液进行降温工作,从而保证铜不会融化,避免产生铜水影响镀锡工作,而且装置的支撑座上设置有风机配合凸块上的通孔可以对锡水进行快速冷却工作,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6](2)在装置上还设置有压紧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螺杆使得第二内支撑板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向第一支撑板方向移动或者远离,从而使得胶块压紧卷筒吗,从而进行引线和收卷工作,通过装置上的压辊使得皮带可以同时带动多个胶块转动,从而驱动多个卷筒转动进行收卷工作,提升了装置使用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锡水桶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4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限位杆;4、限位孔;5、螺杆;6、电机;7、胶块;8、皮带;9、卷筒;10、固定杆;11、压辊;12、铜线本体;13、支撑座;14、风机;15、内腔;16、凸块;17、通孔;18、锡水桶;19、导热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限位杆3、限位孔4、螺杆5、电机6、胶块7、皮带8、卷筒9、固定杆10、压辊11、铜线本体12、支撑座13、风机14、内腔15、凸块16、通孔17、锡水桶18和导热柱19,第一支撑板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且第二支撑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第一支撑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4,且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轴承安装有螺杆5并且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螺栓固定有电机6,电机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胶块7,且胶块7的外侧压紧设置有皮带8,并且胶块7的前端贴合设置有卷筒9,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外侧轴承安装有压辊11,卷筒9的表面卷绕设置有铜线本体12,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设置有支撑座13,且支撑座13的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风机14,并且支撑座13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5,支撑座1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16,且
凸块1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7,铜线本体12的末端设置有锡水桶18,且锡水桶1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热柱19。
[0025]限位杆3对称分布在第二支撑板2的前后两侧,且限位杆3的外径等于限位孔4的内径,使得第二支撑板2可以在限位杆3和限位孔4的作用下稳定左右移动。
[0026]螺杆5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二支撑板2通过螺杆5和限位杆3与第一支撑板1之间构成伸缩结构,可以通过转动螺杆5来对第二支撑板2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对卷筒9进行夹紧工作,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7]皮带8通过压辊11与胶块7之间构成压紧结构,且胶块7在第一支撑板1的表面等间距分布,使得皮带8转动可以带动装置上的所有胶块7转动,从而使得装置上的各处卷筒9同时对铜线本体12进行上引收卷工作。
[0028]压辊11在第一支撑板1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4组,且各组压辊11均位于相邻两处卷筒9的中间,通过压辊11对皮带8的按压,使得皮带8可以按压住尺寸相同的胶块7进行转动,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9]锡水桶18的上方和下方均为中空状,导热柱19位于锡水桶18上下两侧的空腔之间,且导热柱19在锡水桶18的内部等间距分布,可以向锡水桶18的下方加入冷却液来对上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铜水飞溅的镀锡铜线生产用上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螺杆(5)、电机(6)、风机(14)和导热柱(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且第二支撑板(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所述第一支撑板(1)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4),且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轴承安装有螺杆(5)并且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螺栓固定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胶块(7),且胶块(7)的外侧压紧设置有皮带(8),并且胶块(7)的前端贴合设置有卷筒(9),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外侧轴承安装有压辊(11),所述卷筒(9)的表面卷绕设置有铜线本体(12),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后侧设置有支撑座(13),且支撑座(13)的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风机(14),并且支撑座(13)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5),所述支撑座(1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块(16),且凸块(1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7),所述铜线本体(12)的末端设置有锡水桶(18),且锡水桶(1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导热柱(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良徐恒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