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61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包括底板,其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侧壁中部连接导轨且导轨延伸至底板另一端,导轨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两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紧定螺钉与导轨锁紧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第一检测块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第二检测块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相对的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底板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指向所述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检测效率,检测结果准确。结果准确。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极耳是生产锂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电体。锂电池包括两个极耳,两个极耳的间距是电池的重要参数,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电池的正负极耳间距进行测量是电池封装前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不同规格的电池对极耳的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两个极耳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均影响后续生产作业的装配等。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池的两个极耳间距进行检测时,一般是直接用尺子测量或者将电池的两个极耳放置在尺子上读数,检测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每个操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同造成读数的不同,从而造成产品一致性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耳间距检测效率低、检测结果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侧壁中部连接导轨且导轨延伸至底板另一端,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
[0006]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两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紧定螺钉与导轨锁紧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一检测块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检测块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相对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
[0007]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指向所述容纳腔。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通过将检测单元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第一检测块的正立面设置第一夹爪,第二检测块的正立面设置第二夹爪,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可在导轨上滑动,根据待检测锂电池的规格,调整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检测极耳的宽度,调整两个检测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用于检测极耳的间距,一次调整即可实现批量化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中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2]上述附图中:1、底板;10、容纳腔;2、安装板;3、导轨;30、紧定螺钉;31、限位块;4、检测单元;5、检测模块;50、第一检测块;51、第二检测块;52、第一夹爪;53、第二夹爪;54、突起;540、一级台阶;541、二级台阶;542、三级台阶;55、卡块;550、凸起部分;56、包裹边;560、缺口;6、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锂电池6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2,安装板2侧壁中部连接导轨3且导轨3延伸至底板1另一端,所述导轨3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4;
[0015]所述检测单元4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5,两个所述检测模块5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6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5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3上并通过紧定螺钉30与导轨3锁紧的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所述第一检测块50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52,所述第二检测块51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52相对的第二夹爪53,所述第一夹爪52和第二夹爪53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
[0016]所述底板1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6的容纳腔10,所述第一夹爪52和第二夹爪53指向所述容纳腔10。
[0017]具体的,第一夹爪52朝向第二夹爪53的一侧并列设置两个突起54,所述突起54纵切面呈阶梯状且从下至上依次为一级台阶540、二级台阶541和三级台阶542;
[0018]第二夹爪53朝向第一夹爪52的一侧并列设有两个卡块55,所述卡块55纵切面呈凸字形且卡块55上凸起部分550与一级台阶540相匹配,所述卡块55上凸起部分550的上部和二级台阶541之间形成容纳极耳的间隙。
[0019]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底板1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板2,安装板2的侧壁垂直连接导轨3,导轨3延伸至底板1另一端,导轨3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4,检测单元4包括两个检测模块5,两个检测模块5相背设置,检测模块5包括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可在导轨3上滑动,第一检测块50的正立面设置第一夹爪52,第二检测块51的正立面设置第二夹爪53,第一夹爪52朝向第二夹爪53的一侧设置纵切面呈阶梯状的突起54,突起54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级台阶540、二级台阶541和三级台阶542,第二夹爪53朝向第一夹爪52的一侧设置纵切面呈凸字形的卡块55,在滑动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时,卡块55上凸起部分550沿着一级台阶540的顶面移动,导向性好,根据锂电池6的规格尺寸调整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使卡块55上凸起部分550的上部和二级台阶541之间的宽度为待检测锂电池6极耳的宽度,调整两个检测模块5之间的距离使其等于待检测锂电池6两个极耳的间距,在上述调整完毕后拧紧紧定螺钉30,将检测单元4与导轨3锁紧,调整完毕后即可进行批量化检测,检测效率高,检测效果好;通过设置并列设置的两个突起54和两个卡块55,不同长度的极耳都可以使用该工装进行检测,适用性更加广泛。
[0020]如图2所示,上述方案中的第一检测块50、第二检测块51和导轨3的一种安装方式为,所述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的两侧各连接有L形的包裹边56,两侧的包裹边56对称设置,所述包裹边56分别与导轨3的侧面和底边相贴合。两侧的包裹边56底部相接处设有缺口560。所述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的顶部连接紧定螺钉30。通过对称设置两个L
形的包裹边56,包裹边56底部相接处设有缺口560,便于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穿设在导轨3上且在导轨3上的滑动阻力较小,便于调节位置,通过在第一检测块50和第二检测块51的顶部连接紧定螺钉30,在位置调整完成后,旋转紧定螺钉30使得紧定螺钉30的端部抵住导轨3从而将第一检测块50、第二检测块51和导轨3锁紧,有效保证检测精度。
[0021]如图1所示,所述导轨3上滑动连接两个检测单元4。可同时对两个锂电池6极耳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导轨3的末端固定安装限位块31。在检测单元4安装完毕后,安装好限位块31,对检测单元4的调整距离进行限位,有效防止检测单元4脱离导轨3。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安装板侧壁中部连接导轨且导轨延伸至底板另一端,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检测模块,两个所述检测模块分别用于定位锂电池的两个极耳以检测两个极耳的间距,每个所述检测模块均包括滑动设置在导轨上并通过紧定螺钉与导轨锁紧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所述第一检测块正立面垂直连接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检测块正立面设有与第一夹爪相对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形成用于检测极耳宽度的间隙;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容纳待检测锂电池的容纳腔,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指向所述容纳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极耳间距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朝向第二夹爪的一侧并列设置两个突起,所述突起纵切面呈阶梯状且从下至上依次为一级台阶、二级台阶和三级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步高郭泉锋蒋隆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宇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